真要是實力非常強大的人家,會為了避仇,舉家從碭郡單父縣,搬遷到相鄰的泗水郡沛縣嗎?
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
在那個年代,搬家可是非常重大的事件,會對家族實力產生損害。搬得越遠,實力越受損。
秦代就是用這招
徙天下豪富于咸陽十二萬戶。
漢代也是長期使用這個政策。
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昭屈景莫能興。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寇,東有六國之族宗強,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臥也。臣愿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后及豪杰名家居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以率以東伐。此強本弱末之術也。茂陵初立,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亂眾之民,皆可徙茂陵,內實京師,外銷奸猾。此所謂不誅而害除。元朔二年夏,徙郡國豪杰及訾三百萬以上于茂陵。
募郡國吏民訾百萬以上徙平陵。徙郡國豪杰訾五百萬以上五千戶于昌陵。初陵,京師之地,最為肥美,可立一縣。天下民不徙諸陵三十余年矣,關東富人益眾,多規良田,役使貧民。可徙初陵,以強京師,衰弱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貧富。湯愿與妻子家屬徙初陵,為天下先。
劉邦的家族不窮
高祖為布衣時,嘗數從張耳游,客數月。
劉邦年輕的時候就當過游俠
他最年幼的弟弟也能外出求學
楚元王交字游,高祖同父少弟也。好書,多材藝。少時嘗與魯穆生、白生、申公俱受詩于浮丘伯。伯者,孫卿門人也。及秦焚書,各別去。
劉媼是劉太公的妾室,劉邦是劉太公的庶子,一個能娶妾的家族,怎麼可能窮呢?
高帝母兵起時死小黃北,后于小黃作陵廟。漢王即皇帝位于泛水之陽。
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追尊先媼曰昭靈夫人。
劉邦是漢五年當皇帝的,這時候他的母親劉媼早就已經去世了,所以才會追尊
夏五月,太上皇后崩。秋七月癸卯,太上皇崩,葬萬年。
漢十年,太上皇后才去世,之后是太上皇劉太公去世。
由此可見,太上皇后這個太上皇的正妻,與劉邦的母親劉媼昭靈夫人,并不是同一個人
夏五月辛未,詔曰:「昭靈夫人,太上皇妃也;武哀侯、宣夫人,高皇帝兄姊也。號謚不稱,其議尊號。」丞相臣平等請尊昭靈夫人曰昭靈后,武哀侯曰武哀王,宣夫人曰昭哀后
到了呂后去世前,劉媼才被從昭靈夫人升格成昭靈后的地位
劉邦是亭長
及壯,試為吏,為泗水亭長
如果劉邦是窮小子,那麼是不能當吏的。
韓信就是窮,所以當不了吏
淮陰侯韓信者,淮陰人也。
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
亭長這個位置不算高,但是請注意名字「泗水亭長」
泗水郡的郡治沛縣,沛縣的這個亭名字是泗水亭,與泗水郡同名,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巧合,而是證明了泗水亭在沛縣的重要性。
換而言之,泗水郡的首縣是沛縣,而沛縣的首亭就是泗水亭
劉邦這能力不簡單,他可不是沛縣本地人,而是豐邑人
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
他能從豐邑,到沛縣當泗水亭長,而不是在豐邑當什麼亭長,這可不是容易的事。
還有其他方面的證據,也能證明泗水亭在沛縣的重要性
廷中吏無所不狎侮
只有在縣城里的亭,才能有空與縣廷里面的吏員混在一起,互相之間打得火熱。
夏侯嬰,沛人也,為沛廄司御,每送使賓,還過泗上亭,與高祖語,未嘗不移日也。
夏侯嬰是沛縣的車夫,接送使者、賓客。
他接送這些人,不可能在偏遠的亭長期待著,必然是縣城里的亭,這樣領導要用車,一叫就能找到人。否則領導要用車,還要派人去找老遠地方找他,那不就誤事了
嬰已而試補縣吏
會誤事的人,是不會讓他升官的。
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
縣里面送刑徒去酈山,當然要派縣里首要的亭長去干活
呂公避仇而來,當然怕仇家派刺客,當地的治安很重要
呂公與沛令關系好,但沛令是縣官,而劉邦這個泗水亭長才是現管。
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
呂媼的想法是沛令比亭長大多了,把女兒嫁到沛令家,不比嫁給亭長好太多嗎?這就是沒遠見的想法。
縣令官位是比亭長高,與呂公關系更好,但縣令是流官,今天在沛縣,說不定哪天就調走了,難道呂家還跟著這個縣令搬遷嗎?而劉邦這個亭長是地頭蛇,無論縣令怎麼換,地頭蛇是不變的。
呂家做為外來戶,想要長久的居住在沛縣,就必須與地方勢力結合。
沛令恐,欲以沛應涉。掾、主吏蕭何、曹參乃曰:「君為秦吏,今欲背之,率沛子弟,恐不聽。愿君召諸亡在外者,可得數百人,因劫眾,眾不敢不聽。」乃令樊噲召劉季。劉季之眾已數十百人矣。……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天下苦秦久矣。今父老雖為沛令守,諸侯并起,今屠沛。沛今共誅令,擇子弟可立者立之,以應諸侯,則家室完。不然,父子俱屠,無為也。」父老乃率子弟共殺沛令,開城門迎劉季
這個沛令,不知道是不是與呂公關系好的那個位,但可以確定,這是一個流官,不是當地人,所以縣令必然是不可能長久待在一個地方的。
呂公不光把女兒呂雉嫁給了劉邦,還把呂須嫁給了樊噲。
樊噲是屠狗出身的,還是劉邦的小弟。
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與高祖俱隱。……噲以呂后女弟呂須為婦,生子伉,故其比諸將最親。
說起來後來的孫策與周瑜,取大小二喬,倒也有相似之處。
呂公把女兒嫁給劉邦,其實是借著自己與沛令關系好,加上自己的力量,把劉邦這個女婿給搞定了
劉邦年紀不小了,不可能一直沒成親,他之前的正牌妻子,應該就是劉肥的母親,姓曹
齊悼惠王劉肥者,高祖長庶男也。其母外婦也,曰曹氏
這個曹氏,很有可能是曹參的族人
蕭相國何者,沛豐人也。以文無害為沛主吏掾。高祖為布衣時,何數以吏事護高祖。高祖為亭長,常左右之。高祖以吏繇咸陽,吏皆送奉錢三,何獨以五。
蕭何在劉邦沒當亭長前就經常幫他,在劉邦當了亭長,也與他關系很好
高祖戲而傷嬰,人有告高祖。高祖時為亭長,重坐傷人,告故不傷嬰,嬰證之。后獄覆,嬰坐高祖系歲馀,掠笞數百,終以是脫高祖。
劉邦與夏侯嬰玩耍的時候,不小心誤傷了夏侯嬰。夏侯嬰自己都沒說什麼,怎麼會有人不長眼,去控告劉邦?要知道劉邦與沛縣的官吏關系還不錯,必然是有人對劉邦不滿意。
而且夏侯嬰已經做了偽證,證明不是劉邦傷了自己。結果還是把這個案子翻了過來,硬是把夏侯嬰搞到坐牢挨打。
誰這麼有能量,有這麼大的仇恨,硬是要搞縣里首要的亭長,這個亭長還與沛縣主管吏員考核的蕭何關系很好。這個人還能把已經定的案子,再翻過來
平陽侯曹參者,沛人也。秦時為沛獄掾,而蕭何為主吏,居縣為豪吏矣。
曹參是獄掾,劉邦把呂雉當成正妻,原來的曹氏變成外婦,這不是打曹家的臉嗎?曹參能不恨嗎?
當然出首告劉邦的人,不會是曹參本人,只是暗地里受其指使,之后能把定下來的案子翻過來,估計曹參沒少出力。
一個能與縣豪吏結親的劉邦,呂公為了與劉邦結親,不惜得罪一個豪吏,這個亭長劉邦會是一個窮小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