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皇帝跟明朝相比非常勤政,工作態度值得稱贊,但這個工作量是大清自己作出來的。從皇權和相權博弈的大歷史來看來看,東晉門閥政治是皇權的最低點,皇帝必須依靠門閥支持才能生存,從南朝開始,皇權一路加強,一直到大清時期,專制程度空前絕后。在明朝,皇帝不想上班,內閣可以幫他批改奏折,司禮監大太監可以幫他蓋印;那麼在大清,沒了皇帝行政機構是寸步難行。皇帝想請假都不行。
剛才說的是工作態度,那麼工作能力上看,大清皇帝的整體表現相當平庸。我個人覺得,除去康雍乾三人,其余各位的KPI也就及格水平。
大清后期幾個皇帝中,道光一心只想守成,他按照遵守古代皇帝的職業道德,希望國家自動好起來,然并卵。他很節儉,不舍得吃不舍得穿,大內總管就敢騙他說一個雞蛋要2兩銀子,嚇得道光吃個雞蛋都哆嗦。
可惜大清積弊叢生,他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到了鴉片戰爭這種三千年未見之大變局,道光就懵逼了,沒有去了解世界大趨勢的意愿。
隨后的咸豐皇帝被稱為苦命天子,當政十年基本上沒過一天舒心日子。內有太平天國禍害半個中國,外有英法聯軍燒了自己老家,作為皇帝,內政外交都沒有出色的戰略決斷。甚至可以說,第二次鴉片戰爭完全就是大清自己作出來的,為了不讓外國使節進京,不僅毀約還扣押殺害外交官,直接導致英法火燒圓明園作為報復。而不讓外國使節進京是因為歐洲強調國與國平等,大使不行三拜九叩大禮,違背天朝上國的傳統禮儀,侵犯了天朝的核心價值觀。綜合來看,咸豐皇帝的水平明顯比不上弟弟奕?。
至于同治皇帝沒啥好說的,同治中興跟他一點關系沒有,自己又早早死于性病,說能力平庸已經看得起他了,基本表現可以向明熹宗看齊。
光緒皇帝跟同治差不多,只有戊戌變法時刷了把存在感。但是他畢竟年輕,施政急躁,變法前重用只會耍嘴皮子的翁同龢,變法時又重用只會開腦洞野心又很大的康有為,簡直是自己挖坑自己埋。
總的來說,如果把以上幾位放在明末,他們的表現未必會比崇禎皇帝好多少。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在清末的大變局中,中國的落后是全方位的,首先是思想層面的落后,其次才是制度落后,再其次才是領導人素質。傳統儒家思想作為核心價值觀,就不可能誕生西方文明,既如此,領導人也不可能用現代思想的角度看待自己國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