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刪過任何一條評論,但是絕大多數都被系統刪了,所以我也不知道大家都說了什麼
——————
我已經被躺不平毀掉了。
專家們吃的都是紅利,90和00這一代面臨的只有壓力。
本人從小到大無縫銜接讀到211碩士畢業,畢業就上岸教師編,所以很多人都理解不了我為啥這麼喪,但我非常理解年輕人為啥都這麼喪。
工資:我每年扣完保險到手工資7w2,公積金一個月880,這是所有補貼績效都算上的數,我是大專老師,所以不用提啥灰色收入了,我沒有那玩意。
通勤:我離單位60km,單位不提供住宿,不租房的話單位提供通勤車,每天通勤時間算上早晚高峰堵車我要在路上三個半小時,所以每天6點起床,晚上6.30到家。
加班:晚上加班無規律,大概一周一次,加班就得9.
30到家,無加班費。
工作強度:其實上課還好,但是現在形式主義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征文(開一個會夸一次偉大!英明!)、說課比賽、教案比賽、講課比賽(導致很多老師一學期都在死摳一節課,其他的課反而講不好,說實話,就算不是老師,你讓外行花三個月把特級教師的一節課背下來他也能講挺好)、教學網絡平台建設(ppt作業教案習題非要傳無數個平台,實際上學生根本不看)、自媒體稿件(學校那些公眾號都是年輕老師在寫)、論文(論文這個玩意能不能交給專門搞學術的去弄啊,我但凡有點學術水平能來大專工作?),還有花里胡哨的微課慕課錄制(領導會不會看我不知道,反正我和學生都不看)、手寫教案(不過腦子狂抄,但又沒辦法實時修改)、zz理論學習筆記、自學筆記、工會筆記(還是不過腦子狂抄)、學科思政(無論哪科都要融入思政素材,把我們學校教修車和護理的老師難壞了)、每天各種視頻截圖、文件學習、軟件答題、反詐推廣,總之就是教學是副業,主業大家都是搞zz。
實際上這些東西沒有一樣是有用的,但就是強制的,和職稱掛鉤,什麼時候職稱上去了,什麼時候可以不干。有些人說可以躺平不搞,太樂觀了,這個東西就算我躺平放棄職稱,也強制必須搞,要不然扣績效,還得得罪所有的領導。
假期:有寒暑假,但有各種培訓,線上線下到處跑,疫情之后更沒規律了,動不動就一個月不休息天天連軸轉。
說實話,對比很多中小學老師,我已經好很多了,我不用帶班,不用帶晚自習,不用抓成績。對比很多公務員也不錯了,我認識的年輕公務員有不少天天加班到十一二點。但我還是非常累,每天到家之后啥也不想做了。
而體制內的這種狀態居然要被領導稱為「躺平」,你告訴我,到底哪個國家的年輕人,讀書的時候卷生卷死,卷到工作崗位上一天通勤加上工作12個多小時,還要被稱為「躺平」?還要天天聽專家教育我們要「奉獻」?
嚷嚷著年輕人要奉獻,那就算我愿意往死里卷,然后呢?我的工資買得起房子嗎?養得起車嗎?
嚷嚷著年輕人要結婚,誰有時間談戀愛?
嚷嚷著年輕人要生孩子,我人在體制內,我們單位如果休產假當年的工資都要少一萬二,體制外的人休個產假工作可能都沒了。而且生出來我拿什麼養?拿什麼照顧?
所以躺平的邏輯非常好理解,欲望被迫降低了嘛,人如果看不到希望就一定會躺平的。
我工作二十年不吃不喝也未必能有一套房子
我卷生卷死也干不過關系戶
我人很普通從來不吸引異性注意,也沒體會過啥甜蜜愛情,所以網上說的什麼女生年輕的時候挑是因為有人追這種事我也沒經歷過,18的時候我沒人追,28也一樣沒人追,感受不到啥落差,我這種普通人就算結婚了結婚對象肯定和我也差不多,我們兩個一起累死累活買學區房賺奶粉錢賺補課費圖個啥?
我生了孩子,孩子直接輸在起跑線,長大給別人做韭菜嗎?
所以年輕人躺平,最多也就是挨罵。
真聽信了專家的話,那直接世代淪為奴隸了。
看吧,還是有人過得很好的,買房生孩子那些任務留給這種人就行了,我們跟著湊什麼熱鬧。
我好像也沒惹你吧,怎麼時隔一個月了還得過來貶低我一下啊,就算你的日常消遣是看別人的不幸也至少換著看吧,這麼大一個互聯網你這麼快就轉圈刷回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