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個結局相反的故事吧。
我同學,他爸特別喜歡女孩,結果他媽媽生了他哥和他兩個兒子。
他爸,也不能說不喜歡他倆,但是不能見別人家閨女,看見了腳挪不動步。
然后遠房親戚村里有個人家懷了,做了檢查是個女兒,在想著是引產還是生下來送人,好生兒子。
同學他爸托人,讓生下來,他領養了這個孩子。
為了讓這個孩子被認為是他們自己生的,他夫妻倆自己出去住了一段時間,孩子出生的時候,直接以同學媽媽的名字辦的出生證。
從此,我同學和他哥在家,本來就低的地位,更是一落千丈。
小女孩可愛伶俐,雖然同學跟他哥哥老不對付,但是他跟他哥都非常寵妹。
那女孩五歲之前,出門都是長同學爸爸手上的,十歲之前出門是長他爸脖子上的。再不然就是哥哥們輪流拿車推著。
其實同學媽媽也很喜歡女孩,但是被家里三個男人一對比,顯得這媽都不愛這個小女孩了。
十里八鄉的,都知道他有女兒,因為,到哪都帶著。
一直到女兒都結婚了,仨孩子一起回家過中秋,女兒不進門,同學跟她哥哥都不能動筷子。這是后話。
雖然夫妻倆提前做了工作,但是街坊鄰居還是有人知道了這個孩子是領養的。
有一次,這女孩的同學跟女孩吵架,說:你是撿來的,沒人要的孩子。
小女孩哭哭啼啼跑回家,這下捅了馬蜂窩了,一家五口,小女孩在爸爸背上哭著指路。到了同學家,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開噴:誰說我家丫頭是撿來的,誰,哪個孩子說的,你指出來。大人呢?孩子管不管,怎麼講話的?你家孩子才是撿來的,小孩子說話怎麼這麼惡毒,敢說我家孩子是撿的。
你撿個我看看,我家丫頭這麼好,誰舍得扔?
反正劈里啪啦的一頓吵,我們全都出來看熱鬧。
不過從那以后,我們雖然嘴上不說,但是大概的都知道女孩是領養的孩子了。
一直到我同學結婚,這個小女孩都以為自己是爸媽親生的。
我同學結婚,這也是個神奇的際遇。
我同學談了個對象,領回家見父母的時候,爸媽越看越像自家女兒,偷摸著問了,還真是一個村的。
再一細問,就是女兒的親姐姐。
小女孩回來一看,也覺得很像。
小女孩想起來小時候的事情還是怎麼的,反正去問了他爸媽,他爸媽也覺得這麼大了,加上親姐姐以后會嫁進來,瞞是瞞不住了,就攤牌了。
小女孩什麼反應我也不知道,但是是在同學家,照樣喊爸媽。出嫁也是從同學家嫁出去的,親爸親媽那邊,也是當親戚走著。
說到親爸親媽,還想起來個搞笑的事情。
我同學跟女朋友談婚論嫁的時候,這小女孩已經知道哥哥未來丈母娘是自己親媽了。
所以那邊提出要30萬彩禮的時候,這小女孩不干了,直接殺到親爸親媽家說他們不該要這麼多錢,當初沒要我,是我爸媽養大的,這麼多年花了不少錢,家里已經沒錢了。而且我們那的習俗,彩禮就10萬,沒有要30萬的。
親爸親媽,最后也同意了。
哈哈哈,反正是皆大歡喜。
————更新————
回答一下評論中的一些問題:
一、重男輕女重拳出擊,眾女輕男全程隱身:
重男輕女,我只是心里難過,因為我力量微薄,做不了什麼,也沒有重拳出擊。然而真正意義上的重女輕男還沒有出現,甚至男女還沒有實現平等。
去對比一下招聘信息對女性的要求和對男性的要求就知道了。
男女從來不是對立面,我個人,也只是想在社會上,獲得女性該有的地位而已。
再說一下我文中的那位爸爸,他在沒有女兒的時候,確實非常想要女兒,看見我們都是笑嘻嘻的拿糖給我們吃。他對他兒子不會主動拿糖,但是他們家也從來不缺糖,只是沒送到手上而已。
其他事情以此類推,他只是抱女兒更多一些,畢竟女兒在他懷里的時候都是:爸爸我愛你喲,爸爸我今天一整天都想你喲,男孩子在懷里都是:爸爸你放我下去,爸爸你鼻孔好大,還有毛!
其他重男輕女的家庭也是這樣的嗎?
我看到的重男輕女的家庭,更多的是家里的糖被藏起來只給男孩一個人吃。女孩子被罵是賠錢貨!
在大事上,這位爸爸一碗水端平。
買房是三個人一人一套,買車也是三個人一人一輛。
看他家三個孩子相親相愛,兩個哥哥如此寵妹,應該也能看得出來,爸媽的教育方式很好!
二、領養的女孩子
這個女孩子真的被同學家教養的蠻好的,沒有成為白眼狼!
同學家是她嘴里的家,親爸媽那邊在她嘴里是「嫂子家」。
當成親戚走,一是因為自己哥哥娶了親姐,沒辦法完全割裂開來;二是我同學的爸媽其實是支持她去見自己的親爸媽。
同學爸爸的話:那是生你的人啊,怎麼可能沒關系。再說,我養的女兒我有信心,你不會不要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