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完全不承認。
美國中學教材Glencoe World History(世界歷史)當中是這樣介紹夏朝:「中國的歷史學家傳統上將中華文明追溯到4000多年前的夏朝,對于這個王朝了解的非常少,第二個王朝進入了商朝」。
在美國的中學教材當中,關于夏朝的歷史介紹的非常少,更多的筆墨用在介紹我國商朝時代上(和《全球通史》類似)。而在美國哈佛大學的教材當中,對夏朝歷史的有更多的講述。《Word History, Pattern of Interaction》( 《文字歷史互動模式》 )中說,早在蘇美爾人形成部落之前,中國文化以及在黃河建立起了部落。《Word History, Pattern of Interaction》中談及夏朝時說 :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 …… 據傳說,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出現在這個時候。」
在美國大學里面,對歷史的記錄尤其是有關夏朝的記錄,也十分中肯,他們認可在公元前2000多年,早期的部落逐漸匯聚的城市,形成了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并形容禹為偉大的數學家和工程家,他帶領中國民族興修水利,從而促進城市的發展以及朝代的變遷。
中國歷史想要證明夏朝的話確實需要實物與文字相互印證,因為史書中所記載的夏朝是跨地域統一王朝的高度青銅文明政權,而目前為止考古發現的文化遺址都無法自證自己作為「夏朝」。
二里頭遺址是得到國際承認的,但是承認的只是二里頭文化遺址本身,它足以證明我國在那段歷史時期存在過天下萬國天下萬邦的先進文明。那段歷史時期被我國歷史學家稱為「王國時代」(先秦)。王國時代,相對于古國時代,君王的權力得到加強,王權逐漸結構性和制度化。而且依據我國史書中記載的虞夏商周諸朝的情況來看,這種王權還是在家族或宗族的范圍內世襲的。
我國歷史發展的軌跡是 邦國(古國)? 王國 ? 帝國 。
邦國時代(古國時代)對應史書中所謂 「三皇五帝」 時期,王國時代對應的是大禹和夏商周時期,帝國時代是從秦朝到清朝的歷史。我國的考古發現,能充分的證明歷史時期中 「王國時代」 的存在,但卻無法證明夏朝這種在當時而言高度發達的文明。因為我國的歷史研究是要用文物歷史來證明文獻歷史,史書中所載的夏朝是有王朝十七位帝王紀年表和和集權性質的統一王朝,但二里頭遺址等一系列文化遺址明顯無法證明。
就像《Word History, Pattern of Interaction》中談及夏朝時說 :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據傳說,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出現在這個時候。」
由于夏朝史料十分匱乏,考古未能一錘定音,至今沒能確認夏朝文字,二里頭遺址只是疑似夏墟,所以大多都是把夏朝歷史當做傳說歷史來處理的。
傳說并不等同于虛構,口頭歷史也屬于歷史,世界上古時代的絕大多數歷史都是神話歷史。夏朝在沒有發現文字的情況下,只能作為傳說歷史,為人們口口相傳(因為夏朝沒有發現文字,所以只能有口頭流傳的形式)。學術界在描述上一般會比較嚴謹,他們形容夏朝為傳說中的歷史。傳說中并不是指不存在,而是一個社會從原始向文明轉變的特殊時期,是神話歷史的階段。在表述歷史的同時,態度也比較客觀,并沒有完全否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