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自己不成立,反而一直做丞相,這樣做教室人展示了曹操對人生的追求以及天下人對曹操的錯誤看法,他保持了最初進入官場當中的一顆初心——擁護大漢王朝。
曹操祖父是宦官,一直備受天下士族的歧視。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高層勢必都是士族掌握著權力,與其說天下在皇帝手里,不如說皇帝依靠士族才能掌控天下。曹操相對于其他英雄來說,出身低微,沒有任何士族資源可以用。袁術袁紹出身名門望族,孫堅孫策割據江東,劉表劉備孔融身份顯貴,這一類人群在身份和名望都容易得到政治資源。曹操初入仕途,一心為底層百姓服務,不畏權貴,懲治腐敗,深得人心。可以說,曹操的兵馬是一步步從戰斗中積累下來。曹操終身奉行匡扶漢室,慧眼識英雄,終成氣候。
從戰亂中,軍閥紛紛擾擾爭奪地盤時,曹操率先迎接天子。扶社稷于將傾,給漢朝天子以安全的環境,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天子,生養子嗣,讓天子頤養天年。 在曹操統一疆域過程中,不像其他軍閥一樣搶奪百姓財富,隨意征稅,做到三十稅一,給百姓安穩環境。曹操在安邦定國方面,可以說成為東漢末年的了不起的人物。雖然曹操生前并沒有完成全國的大一統,但是奠定了北方統一的局面。
曹操任用人才經世致用成為了他選拔和提拔人才的標準,并且為朝廷鎮守邊疆拓展疆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不計較人才的道德方面缺失,在乎的是人才能夠為江山做出相應的貢獻。雖然曹操一輩子處于丞相位,魏王,但是很少做出僭越君臣的事情。
曹操為了杜絕天下士族大家的口實,按照相應的立法,將自己進位魏王,完全是符合封建朝廷對權臣的封賞。
他不似梁冀掌控朝堂,即使他女婿多次組織手下反抗他,他沒有一次責難皇帝,反而一如既往的為統一做各種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