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為何放棄了徐志摩,選擇了梁思成?
查看全部 43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1

ADVERTISEMENT

林徽因曾說:

「只有心靈相通的人,才有共鳴看人世間的潮起潮落;

只有靈魂相近的人,才能看到彼此內心深藏的美麗。」

真正長久的感情,不是乍見之歡的欣喜,而是精神層面的同頻。

步履不同的人,終究會走散在人海里。

同頻的人,無論境遇如何變化,都能相處舒服,久伴不厭。

ADVERTISEMENT

01

頻率不同,終將漸行漸遠。

1904年,林徽因出生于浙江杭州陸官巷的一個書香世家。

父親林長民,是清末有名的才子。

他擅長詩文、工于書法,早年赴日本留學,回國后更被推舉為參議院秘書長。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林徽因,才華艷逸,風姿綽約,追求者不在少數。

詩人徐志摩,就是當時眾多追求者之一。

1920年,林徽因跟隨父親前往倫敦考察。

這一年,徐志摩也來到了倫敦求學。

二人初相見時,徐志摩立馬被林徽因卓越的氣質和才華所吸引。

于是,對眼前人展開了猛烈的追求。

他書寫篇篇情深意濃的詩作,企圖打動美人的芳心。

更用一切閑暇時間,相伴林徽因左右,希望能得求親近。

但,就像曹聚仁說得那樣:「一個詩人,他住在歷史上,是個仙人,若住在你的樓上,他便是個瘋子。

ADVERTISEMENT

徐志摩對愛情的狂熱,反而讓林徽因變得理智。

徐志摩當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

在徐志摩的眼中,林徽因是一彎月,一滴水,心頭的一顆朱砂痣。

然而真實的林徽因,卻是極其冷靜而克制的人。她腹中有詩書,心中明倫理。

當她得知徐志摩已有妻室之后,不僅果斷拒絕了對方的示愛,還勸誡對方,能擁有現在的妻子,是他的福氣,理應好好珍惜。

兩個頻率不同的人,注定只能漸行漸遠。

縱觀很多民國才女,她們的愛情執著而盲目。

比如張愛玲,比如蔣碧微,比如蕭紅。

她們并不是不聰明,也絕非缺乏智慧。

可她們卻總是和不同頻的人廝磨糾纏,最終傷到了自己。

林徽因卻截然不同。

她知道浪漫和癡狂,根本無法支撐起柴米油鹽的瑣碎,也無法撫平歲月的褶皺與塵埃。

ADVERTISEMENT

不同頻的感情,節奏無法一致,步調無法同步,只會讓彼此越來越累,所以她選擇了轉身回絕。

從此山高路遠,各自珍重,是對彼此的一種體面。

02

最舒服的關系,是同頻共振。

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和梁啟超是至交好友。

他喜歡梁啟超的公子梁思成。

梁思成雖然個子不高,但才思敏捷,腹有詩書,是個翩翩君子。

于是,在家長的撮合下,兩人有了第一次見面。

當時,十幾歲的林徽因,穿著淺色半袖短衫罩,梳著兩條小辮子,一雙明亮的眼睛格外有神采。

梁思成忍不住稱贊:「如此富有朝氣,廣博扎實的學識,幽默不俗的言談,毫無富家子弟的輕浮與做作。」

一來二去的接觸中,兩人逐漸萌發了對彼此的好感。

1923年5月7日,北京學生游行,梁思成和弟弟梁思永駕駛著摩托車追趕游行隊伍,卻在途中不幸發生了意外。

住院期間,林徽因時常探望并照顧梁思成,兩人感情迅速升溫,最終決定互相托付終身。

1924年,兩位年輕人,由梁啟超安排,共赴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

到了美國,梁思成問:「你想學什麼?」

林徽因答:「建筑學。」

梁思成有些不可思議:「一個女孩子怎麼想學這個?」

林徽因卻說:「中國有那麼多好建筑,但是卻沒有現代建筑科學。」

在林徽因的影響下,梁思成也確定了今生唯一的夢想——建筑。

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對歐洲建筑進行實地考察。

1928年初,林徽因和梁思成學成回國,旅途中遇到一位美國夫婦。

相處短短幾天,這對夫婦被兩人的朝氣蓬勃深深感染,他們贊嘆說:

林徽因是感情充沛、堅強有力、惹人注目和愛開玩笑的,思成則是斯文、富于幽默感和愉快的。(他們)對于古代公共建筑、橋梁、城墻、商店和民居的任其損壞或被破壞深惡痛絕,兩人合在一起形成完美的組合……

三觀的高度一致,讓他們在日常的瑣碎中,始終進退默契,相得益彰。

廖一梅說:「人這一輩子,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遇見的人越多,就越會明白,和同頻的人在一起,才能舒服又自在。

你的言外之意,Ta都懂得;你的喜怒哀樂,Ta都感同身受。

兩個人在一起,無須費勁討好。

只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就能勝過千言萬語,讓彼此踏實心安。

03

懂你的人,才配得上你的余生。

在梁思成和林徽因結婚之前,徐志摩曾大張旗鼓地在報紙上登了個《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通告》。

他借著這張通告,向林徽因宣布自己已然單身的事實。

然而林徽因還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梁思成。

面對徐志摩的熱情如火,林徽因顯得格外理智:

人生總在祈求圓滿,覺得好茶需要配好壺,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當配才子。

卻不知道,有時候缺憾是一種美麗。太過精致,太過完美,反而要驚心度日。

她深深懂得,詩人的愛,來的快,去的也快。

當感情消散的時候,注定是悲涼的下場。

反觀丈夫梁思成,沒有月下吟花的詩意,卻有細水長流的溫馨。

1928年,兩人從美國歸來后,雙雙奔赴東北大學,創建了建筑系。

後來日本侵華,兩人一路往西南逃難。

途中,林徽因染上了嚴重的肺結核,一度臥床不起。

于是,一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梁思成,放下身段,學會了輸液、打針、煎藥、消毒。

醫生說,肺結核需要隔離治療,否則容易傳染。

梁思成卻不同意,他照常給林徽因喂湯喂藥,于是自己也染上了肺結核。

面對身邊親朋的心疼,他卻說:「我怎能負了她的選擇。」

張愛玲說:「因為相知,所以懂得。」

最好的感情,不是一人惜,而是兩人守。

彼此知曉,雙向付出,才是一段關系最好的維系。

梁思成是個慢性子,在學問上很擅長,家務上卻是一竅不通。

逃難的時光里,林徽因不忍丈夫工作勞累,主動洗手為他做羹湯。

她每日用心烹調,洗衣鋪床,教育子女,「每日如在走馬燈中過去。」

顛沛中,梁思成測量古建筑的皮尺不慎丟失。

他為此郁郁不快,工作也只能停滯。

林徽因一聲不吭,悄悄花23塊錢買了一條皮尺給他,逗他開心。

而那個時候,她一個月教書的薪水也才40塊。

想起楊瀾曾經說過的一段話:

婚姻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關于精神的共同成長,那是一種伙伴的關系。

在最無助和軟弱的時候,在最沮喪和落魄的時候,有TA托起你的下巴,扳直你的脊梁,命令你堅強,并陪伴你左右,共同承受命運。那時候,你們之間的感情除了愛,還有肝膽相照的義氣,不離不棄的默契,以及銘心刻骨的恩情。

所謂同頻共振,不僅僅是兩人能感知彼此的好。

也是在艱難的時候,能做對方的拐杖,撐起屋檐下的一方煙火。

最好的夫妻關系,莫過于懂得我的脆弱,我明白你的傷心。

執子之手,互相扶持,用最簡單的陪伴,給予彼此最長久的溫暖。

結婚之前,梁思成曾經問林徽因:

于是,她用余生所有的光陰,證明自己選對了人。

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麼是我?

林徽因說:「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

在他們之間,沒有山盟海誓的承諾,沒有花前月下的浪漫。

但正是這種平淡之處的相守,印刻了世間最動容的愛情。

就像有句話說得那樣:命運決定我們會遇見誰,但時間會決定留下誰。

同頻的人,才能一路同行,走過山高水長,看遍世間風光。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1
1.徐和林差8歲,梁和林差3歲,你是林你選誰?2.勢均力敵,門當戶對。(梁父啟超公車上過書、擔任過北洋政府財務總長;林父長民起草過民國憲法、擔任過北洋政府司法總長;兩人都是研究系,志同道合是政壇上的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1
林徽因就從來沒選擇過徐志摩,放棄更無從說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1
以徐志摩的風評,林徽因這種有個性又獨立的女性不選擇他很正常吧?當時徐志摩糾纏林徽因,鬧的滿城風雨,連外人都看不過去。冰心為什麼那麼不待見徐志摩?與他糾纏林徽因有很大的關系。甚至還有一首《我勸你》,很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1
倆人相識于1920年的倫敦徐志摩,23歲,男,已婚,兒子2歲林徽因,16歲,女,未成年林徽因學的建筑,也喜歡文學,因為父親林長民和梁啟超的關系特別好,所以怎麼都繞不開徐志摩。認識沒多久徐志摩開始瘋狂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1
這個問題你不如看看金庸小說。作為表哥的徐志摩被表弟在作品中一次又一次地黑。問題是徐志摩死的時候金庸還是個小屁孩,他們兩人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沖突。能讓金庸幾十年后還在黑死去多年的長輩唯一可能的原因就是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1
林徽因在擇偶上的理性和智慧,不得不說,令人佩服。一徐志摩的原配張幼儀曾說,她不恨陸小曼,她只恨林徽因。張幼儀認為,徐志摩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1
林徽因是一個有主意有抱負有追求有標準的獨立女性,和梁思成才是郎才女貌,兩個人對建筑和歷史文化的熱愛、尊重,為中華建筑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她跟著徐志摩做什麼?做詩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1
省狀元為何放棄了大專選擇了清北?人家根本沒選擇過大專,何談放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1
林徽因從頭到尾也沒看上徐志摩這個離異男。。。。為什麼總喜歡給優秀的女生編一些花邊新聞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1
朋友,???。。??現有倆小伙小梁:理科生,國內建筑專業扛把子選手,年紀輕輕就做了清華博導。他爹也是公認的泰斗泰斗泰泰斗級人物。未婚。雙方父母交情很好,青梅竹馬不說,至少是情投意合、父母認可。其本人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1
追你的那個男人,長得也還算帥,又滿腹詩書才華,看上去好完美,但是一邊向你獻殷勤,一邊跟老婆生孩子,你覺得這男人能靠得住不?他對自己老婆是真狠,再美的人也有老去的一天,也有看膩的一天,你能保證你不是下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1
首先,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家庭背景很般配林家一門忠烈林薇因的父親林長民,歷任國務院參議、內閣司法總長、總統府外交委員會委員兼事務主任。民國一十四年(1925年),林長民充奉系將領郭松齡幕僚,參與討伐張作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1
但凡是個有腦子的女人都會選擇梁思成(梁啟超是什麼家庭啊),何況聰明絕頂的林徽因。對她來說這根本就不是個選擇題,徐志摩從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1
知乎 好魔幻啊,這問題 林徽因自己就回答過,各種人就擱著口嗨呢?神馬?林徽因 自己說的不可信?呵呵 你開心就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1
林徽因一生的三個男人,可以說是風云人物,也可以說是滿桃花。她的第一個男人是徐志摩,一個浪漫的詩人,一個不顧一切的情人,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1
放現在也一樣。拋開家庭因素,現在一個文科生畢業的詩人,還滿世界桃花債的;另一個理工科男生,專注科學,沒聽說過到處撩妹。你是女的你選誰?要是我就選理工男。大部分文科男生就一張破嘴。文科男別打我,精英文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1
這問題就離譜,啥叫林徽因放棄徐志摩,去百科一下兩人的履歷,和大概的時間線,就知道從頭到腳林徽因就沒看上過徐志摩,也虧的這徐志摩走的是文化路徑,坊間和野史里都把他塑造成一個追林徽因追的感天動地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1
因為林徽因見證了自己母親的悲慘人生,她一不想成為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二是因為她自己是一個有文化有學識有臉面的人,有著理性的認知與判斷,更不想因此留下一世污名;三是她那時僅僅16歲,很多事情經驗不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1
林徽因對感情也沒有想象中負責,就說倫敦初遇便徹夜長談,隨后更沒有明確拒絕徐志摩的追求,長期私會,導致徐一再沉淪。最后不用說,拋下徐獨自回國,最后一番利弊權衡,選擇了身世更好的梁思誠。事情若就此打住也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1
劉詩詩為什麼放棄了我,選擇了吳奇隆?是因為我月薪3000,已婚,年紀60,還帶了兩個娃嗎?這不公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