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隘不是隨便建的。
所謂「兵家必爭之地」,怎麼就非得「必爭」?
因為你不爭,你的隊伍根本沒法實現打進去的目的。
關隘,基本都是在有通道的地方,依托有利地形,比如山川、河流,建高墻,修工事,結硬寨,上鎖。
路也不是隨便修的,適合鋪路的地方,才會鋪路。不適合鋪路的地方,根本不會有路,就算有,也只能是那種缺乏維護的窄路、小路,不可能適合大軍,尤其是輜重通行。
軍隊也不光只有人,還有裝備、騾馬牲口、大行李輜重,人可以不走人道,但是大行李和騾馬牲口對路的需求是非常強烈的。
況且,占軍隊人員絕大多數的,都是普通人,沒那個走高樓躍大廈如履平地的本事,就算有,你帶多少吃的夠用?你怎麼把裝備器械之類的一起帶過去?翻山越嶺過大河,沒有正經路,自己開路,隊伍走散了怎麼辦?大量非戰斗減員了怎麼辦?
不說古代,第一期入緬的遠征軍,撤退時說要從野人山原始叢林中蹚出一條回家的路,那還是裝備現代武器的軍隊,有槍桿子在手,最后的結果如何?
所以基本上,還是得老老實實走正經的路才行。
那麼問題來了,好走的路上,有關隘,怎麼辦?
只能是打過去。
打過去了,路通了,后續大隊人馬、糧草輜重,就都能供應上去。
舉個例子。
紅軍當年為啥非得打瀘定橋?
首先那地方有橋,奪下來,大部隊就能順利快速的通過。
其次,能讓大軍渡河的其他渡口,你知道那地方能過河,敵人肯定也知道,早都在那拿機槍大炮等著你了。
你說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渡河行不行?
不好意思,這種地方沒法找,看表面沒事,下邊全是暗流,下去就沒影。
或者有一些秘密的通道,奈何運力有限,過少量人馬行,大隊人馬全靠那一小條通道,肯定要被敵人趕上來包餃子。
這就決定了,必須硬過,殺出一條血路。
繞過關隘直接進去的,基本上不可能是大隊人馬,倒是有可能滲透進去一些精兵,重點依然是關隘,繞到關隘后邊去,跟自家大隊人馬里應外合。
最后給你推薦一本書,有空的時候可以搜一搜、讀一讀,叫做《布局天下》,屬于軍事地理類讀物,建議結合相關地區的地形圖來看,你會對地形、地利、兵家必爭之地等有全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