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被軟禁后,他的20萬東北軍在干什麼?為什麼不去營救他?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張學良不聽眾人勸阻,甘愿只身護送蔣介石回南京,以示勇于承擔責任。接下來發生的事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張學良到南京后不久就被蔣介石長期軟禁,直到當事人蔣介石及其兒子蔣經國辭世,九十歲高齡的張學良方才重獲自由。 在張學良長達半個世紀的幽禁生涯中,一直陪伴著他的就是那位風華絕代、溫婉可人的趙四小姐。半個世紀的囚禁,身邊縱有美人相伴,但一直居于方寸之地,心情又該是何等孤悶。可自張學良被抓后的這麼長時間里,他曾經的20萬東北軍為何一點「動靜」都沒有,似乎完全忘記了他這個「主人」。其實不是東北軍不想救,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張學良被軟禁后,東北軍內部就爆發了一場內訌,自相殘殺,四分五裂,東北軍作為一個軍事集團存在的歷史就此終結,史稱「二二事變」。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張學良被扣押后,東北軍發生了什麼變故,一夜之間讓這個龐大的軍團覆滅。 張學良被軟禁后,東北軍中主戰的少壯派孫銘九等人,利用楊虎城的主戰傾向,聯合十七路軍的宋文梅、王勁哉等人,下手殺死了東北軍主和的元老派六十七軍軍長王以哲等人,要求立即和中央軍決戰。此舉導致東北軍的其他幾個軍長義憤填膺,誤認為楊虎城縱容少壯派使用殺人的手段威逼東北軍打仗。由此,東北軍的幾個軍一部分投靠中央軍,一部分率兵向西安進攻,替王以哲等人報仇。因為楊虎城第十七路軍的已經有兩萬人馬在「西安事變」中投靠了中央軍,剩下的約四萬人馬,面對東北軍的進攻和中央軍的趁火打劫,獨木難支,只得投降。楊虎城本人被迫出國考察,離開軍隊。
由此,東北軍和第十七路軍徹底瓦解。稱霸東北數十年的東北軍正式湮滅于歷史中。 乍一看,雙方目標都是要營救主帥的,只因為意見不統一所以才互相大打出手,最終導致整個部隊走向覆滅,這個理由看起來實在有些牽強,其實這背后是各方陰謀算計的博弈。對于張學良被禁一事, 東北軍的基本態度是以孫銘九為首的少壯派要打——武力營救張學良, 和以王以哲為首的元老派不打——談判營救張學良,楊虎城則傾向于打。每一派的主張背后,都隱藏著各自的利益。先看少壯派,少壯派是張學良有感于東北軍高級軍官(即元老派)的不聽使喚和逐漸腐化而扶持起來的一些中下級軍官所組成的小團體。「西安事變」 發生之前,少壯派和元老派為爭奪軍權斗得異常激烈,矛盾很深。
當時,元老派有手下的軍隊支持,少壯派雖然軍事實力不強,但有背后的張學良撐腰,雙方也能斗得旗鼓相當。 可是現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張學良卻回不來了,少壯派在西安能直接調動的軍隊也就是孫銘九的一個衛隊營,拿什麼跟元老派斗?難不成做砧板上的肉,讓元老派想怎麼剁就怎麼剁嗎?而且,「西安事變」主要是由少壯派發動的,難道就在西安坐等蔣介石秋后算賬嗎?對于以孫銘九為首的少壯派來說,若想扭轉局面,就不能束手待斃,就不能讓「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擺在他們面前的,貌似就剩下一條路——打仗, 即所謂的武力營救張學良。所以少壯派要殺掉主和的元老派,拉上在「西安事變」中一起向中央動過手的十七路軍將領宋文梅、王勁哉等,裏脅整個東北軍、西北軍甚至共產黨和中央軍開戰,以此爭奪對東北軍的領導權,拯救自己的命運。
對于元老派來說,如果張學良回來的話,他們早晚都會被張學良清除掉。而現在因為事變和平解決,只用換一個新老闆( 蔣介石)、換一個新地方(離開陜西,離開紅軍,換一個地方駐防)工作,就能依舊統帥自己的部隊,依舊做原來的官,甚至還有中央撥給軍費,總體待遇更佳,為什麼要放棄既得利益去打仗? 至于楊虎城,作為抓蔣介石的主角之一,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等待他的命運大概也就是被蔣介石完全架空,失去自己的軍隊,若是打一仗還有可能弄些本錢和蔣介石談判。死馬當活馬醫,有何不可?所以,武力與和平的觀點斗爭未必是真的,救張學良未必是真.的,甚至連嘴上喊的抗日也未必是真的。這并不是毫無根據的推論。「二二事變」的主角,華清池捉蔣的「英雄」孫銘九,後來就投靠日本人做了大漢奸,從民族英雄到賣國求榮的漢奸,似乎讓人明白,后者才是他本來面目。
而放縱「二二事變」發生的西北軍頭領楊虎城,回國后即被軟禁。國民黨即將敗走台灣之際,楊虎城及其夫人謝葆真還有一對兒女被殺,「西安事變」的兩位英雄人物,一被囚禁,一被殺害,似乎應征了一句話:改革總是伴隨著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