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考慮運輸成本。
以古代的科技水平,運到前線的軍糧只剩百分之一是有可能的。運輸成本需考慮距離,山地,水路。
戰國時期相比三國時期運輸距離短(國家小),無山地(沒有翻越秦嶺這種操作),很多地方都能用水路運輸糧食(知道秦國為什麼要修都江堰,韓國渠,靈渠了吧)。
即使這樣,戰國期間也存在打仗鬧糧食問題的事。長平之戰就是一個例子。秦趙主力在長平長時間對峙,糧食運輸已經比諸葛亮北伐時難度小多了,即使這樣糧食消耗已經快把這兩個國家壓垮了。結果秦國雖然大勝,也因為巨額的糧食消耗受了內傷。趙國換趙括的根本原因就是整個國家已經承受不了前方的糧食消耗了,再拖下去國家就垮了。長平之戰秦國能贏的更深層原因就是第一秦國本厚(更能拖),第二運輸過程中能走一段黃河,在運輸過程中能節省很多糧食。
如果給長平之戰時期能給趙括空投100噸方便面,戰爭結果會反轉。
與之對比,諸葛亮的三國時代,說明科技水平比起戰國時代已經有很大提高了。反過來也說明,諸葛亮真的很厲害。第一,治理蜀國很成功,經得起多次大規模戰爭的糧食消耗。第二,諸葛亮對于糧食運輸的管理很有效率,能夠最大程度保證運糧效率。第三,諸葛亮還是發明家,木牛流馬,節省運輸時間。諸葛大神真不是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