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劉邦給他們提供了一份符合成長的職業規劃。
很多人沒有時間概念、職場概念。大多數時候,野心、能力和規劃是同等重要的。
劉邦從公元前209年10月占據沛縣,到公元前207年10月破武關,接受子嬰投降,實際上只有短短的2年時間。其中任何一個階段發展規劃有問題,就會措施良好機遇,就會泯然眾人,因為項羽那邊很快就要打贏巨鹿之戰了。
比如,劉邦、蕭何等人如果一開始和大部分地方割據勢力一樣,只是想守住沛縣,就可能浪費半年時間。要知道帶兵打其他縣城是冒風險的,可能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如雍齒帶著豐縣叛變了周市。
但是這期間的決策真的是一刻不能耽誤。因為如果耽誤哪怕一個月,大家安圖享樂,劉邦就沒有資格問項梁借兵,也就沒有資格成為項梁的一個大將,就無法以后當西征大將。
畢竟,這期間其實只有半年多的時間。
早期的整個劉邦團隊,只有劉邦接有頂層設計思維的。早年的劉邦曾經慕名投奔戰國四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可惜信陵君已死,所以劉邦逃奔信陵君的門客張耳。劉邦在張耳那里住了幾個月,兩人關系頗佳。
決定秦朝命運——巨鹿之戰的緣由,就是章邯等人破項梁之后覺得楚國威脅不大,北上攻趙,宋義、項羽來久。那麼此時趙國誰當家呢?當時張耳就是趙國丞相,實際一把手。同樣,韓國丞相的張良見丟了豐縣的劉邦一見如故。這兩件事都從側面反映劉邦當時的思維是頂級的。
沒有劉邦的野心和規劃,蕭何、曹參等人可能和舊縣長一起,守著沛縣一起等收編。而劉邦帶著這群人,一個月也不耽誤的兼并周邊縣城,然后順勢投靠項梁。
給你一個比劉邦小的多的任務。假如明年你們單位A科室副主任退休,大后年B科室主任退休,大家都沒背景,請問你知道自己做什麼事會得到大領導賞識,從一群同事間脫穎而出,順利三年升主任麼?捫心自問,恐怕除了埋頭苦干份內工作,大家都不知道做什麼才能出眾吧。
很多人不理解野心和規劃的重要性,因為大家很少在職場上遇到高人指點,而總是聽一些無用的心靈雞湯,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
如果有一個人告訴你,相比于A工作,B工作非常重要,因為它牽扯到咱們公司今年的C總體規劃落實情況。如果你三個月內單獨完成B,就一定有機會陪老大出差,給上級匯報B規劃落實情況。期間老大肯定會單獨問你很多業務工作。這樣你肯定很容易出頭。
反過來,如果你面對a、b、c三項日常工作,頂頭上司只給你說好好工作,你根本不知道B工作的存在,那麼努力工作有多大收益呢?
對于大部分人來說,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根本不知道努力的方向,而劉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