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擁有方圓兩千里地人口一千余萬的國家的皇帝。
某一天,敵國與你開戰,防線上敵方陳兵十萬,來勢洶洶。
兵部尚書對你說,若要擋住來犯,至少需要六萬人駐守,若要打過防線,反攻敵國,至少要十五萬兵馬。
你發現國力空虛,糧草少有,只能防守,派7萬人防守罷了。
而防線上只有2萬邊軍,其余5萬得從各地調兵,京師大營只有5萬,你不能全部放出去,只好掉2萬北上,其余3萬,西南抽調。
這是你登基以來第一戰,你不敢有閃失,親力親為。
大軍出動了,剛到前線,就發現糧草不夠用了。5萬石糧食就只剩1萬石了。
你以為官員貪污了,找來兵部一統亂罵:5萬石糧食,5萬人北上,一人分1石,一石吃2個月,可以撐2個月,如今才7天,糧草就告急了,管糧草的臣子是誰,抓來砍了。
兵部尚書說:皇上有所不知啊!5萬人北上,運糧隊,輜重隊,民兵護衛就得5萬人。
你想了想,是這個理,但細數他的話,靈光一閃,繼續罵:混賬,你以為朕糊涂,即便10萬人吃糧,也夠一月,如何才幾天就剩一成?
兵部尚書繼續道:陛下,罪臣冤枉。一石糧食吃2個月只是平日空閑,訓練之時食量增加五成,行軍更是要翻倍,陛下,這5萬石糧食只夠10天啊!
你冥思一下,是這個理,但又覺得不對,繼續問:就算翻倍,也夠半月,如何只夠十天?
兵部尚書說:陛下沒行過軍,不知運量損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按照行軍路線隨時扎營屯糧,又隨時搬運行軍,這其中必然損失。屯糧處未必有路,無法過車,必須靠人力搬運,山高路險,又有損耗。大軍行軍,快至邊疆,必須隨時打探前方動態,5萬大軍,斥候至少千余人,日夜出動,隨身干糧必不可少,軍情報告貴在時效,隨身糧草皆是熟食,為了保存,一人口糧抵三人口糧,又是損耗。
運送也有風險,山野荒漠,野獸山賊,都會導致糧草損失。陛下,凡此種種,損耗至少3成。
怎麼和最初設想的不一樣?你說:好,是朕糊涂了,那就再撥十萬石糧食,得夠前線將士一個月了吧!
兵部尚書犯難了:陛下,不夠,還有邊軍的兩萬人,他們的糧草年初就不足了,7萬人在邊疆,一個月得準備 10.5萬石糧食,并且此去邊疆足有400里,運糧隊要8日可達,這幾萬人的運糧隊就要吃掉5萬石糧食,陛下,還要準備至少15萬石糧食。
你急得說不出話來:這,這,這!可是京師三大糧倉一共也只有20萬石糧食啊!全撥出去了,這京師3萬軍隊,數千官員,喝西北風啊!
兵部尚書說:只有先撥出去,然后從后方抽調彌補京師。
只有如此了:那就去南方征調30萬石糧草備用。
兵部尚書說:陛下,還不夠。一村一村征調,民夫一袋一袋抗,然后集中到縣,匯總到府,此中時間少說得有半月,然后600里運送到京師,民夫口糧,運糧隊伙食,路途損耗,至少半數,陛下,得征調60萬石糧食才能保證京師無憂,邊疆將士支撐3月。
你長嘆一口氣:前年風調雨順,全國糧食征收也就100萬石,這眨眼間就得60萬石糧草,百姓該如何?
兵部尚書也嘆了口氣:顧頭顧不了尾,只能如此,陛下,不得猶豫!敵軍來勢洶洶,稍有差池,邊疆危矣!
你怔住了,深呼了一口氣,然后說:內臣起草圣旨……兵部尚書,我讓丞相去南方調運糧草,你北上只管殺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