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萌十六帝也無一庸人啊!
太祖:三代以下,得國之正,唯漢與明。治隆唐宋,遠邁漢唐;
成祖:文治武功,英才天授。文有永樂大典,武能南收安南,北征殘元;
仁宗:休養生息,從善轉圜,改過不吝,啟一代仁宣之治;
宣宗:文能提筆賦詩,武能御駕親征,帥三千精兵一馬當先。成仁宣之治;
英宗:廢殉葬,汰冗官,罷中官蘇杭織造,正式定都北京;
代宗:臨危受命,挽大廈于將傾,重用于謙,政通人和;
憲宗:不顧前嫌,為代宗、于謙平反;下令犁庭掃穴,重用王越,因有紅鹽池大捷、威寧海子大捷,虜遠徙北去,不敢復居河套;
武宗:英武肖太祖,親領大軍,戰蒙古之主達延汗與應州,勝之,自是終正德之世邊境無虞。法網寬松,言論自由,開有明一代思想解放之濫觴。
世宗:以外藩入大統,從容不迫,睿智天成。誅江彬,革傳升官,除外戚世封。征安南,揚我大明天威;
穆宗:開海禁,啟馬市;南息倭寇,北安蒙古,軍民樂業,不用兵者二十年;
神宗:幼而勤勉,君臣共創萬歷中興,江南繁華之地,于斯為盛。育資本主義之萌芽;書法遒勁,體格莊嚴;東勝日寇,北誅哱拜,南滅楊應龍,天朝之威,一至于斯;
光宗:享國日短,無事可記;
熹宗:毀講學,重實務;任孫承宗、袁崇煥,邊務一新,創寧遠大捷,破后金不可勝之神話;
思宗:弱歲即位,儼然明君,誅魏忠賢,遠中官;身處亂世縹緲之際,內外交患之時,然自強不息,宵衣旰食,艱苦樸素,為天下之表率。雖國之不虞,此大勢所趨,人難勝天。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悲壯動天,人稱莊烈!
講真,這種口號性的東西我半小時我就能整出一套有理有據的資料出來,以偏概全沒啥意思,包括上面寫的一些東西我也故意留了一些坑在里面,很多事情的確發生過,但是來龍去脈不是你想的那樣。
另外,再給我半個小時,我能再寫一個大萌十六帝無一明君出來~這種口水性的敘述,實在是太容易編了。
所以,別說啥滿清十二帝無一庸人了,按這種吹法,其實咱大萌十六帝也無一庸人,大唐二十一帝也無一庸人,東西兩漢二十九帝同樣也無一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