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各朝代都很頭疼的蒙古,滿清卻能夠很好地解決?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20

ADVERTISEMENT

①最主要的原因是火器的不斷進步,導致騎兵的優勢越來越小,騎馬射箭的優勢越來越小。

②后金開發的騎馬重步兵,比傳統的蒙古戰法更先進更有優勢得多,克制了蒙古的作戰方法。

騎馬重步兵,兼具騎兵節省士兵體力和提供機動能力的優勢,又能防御力更強,還打得更遠更準。并且,馬不用上前線,讓馬的死亡率極大下降,作戰成本比蒙古戰法極大下降。

所以,馬相對少于蒙古人的劣勢,被騎馬重步兵解決了。

農耕區最大劣勢就是缺馬,打仗的時候,馬死傷速度很快,平均死一個士兵,就會死五匹左右的馬。

因此,即使像漢武帝那樣聚全國之力養馬,也會很快消耗得差不多。不能對草原形成持續壓制。

草原上有戰馬上百萬匹,死掉二三十萬,仍然還有。并且能很快再恢復。

ADVERTISEMENT

農耕區如果也死掉二三十萬匹戰馬,那就無馬可用了,恢復也會很慢。

所以,越是高強度作戰,農耕區與牧區的馬匹數量差距會越大。越來越打不過。

只有開發出騎馬重步兵以后,讓人穿著重甲去和對方打,馬保護起來,如果能打贏,繳獲敵方馬匹,反而能讓己方戰馬越打越多,敵方卻戰馬越來越少。

己方打不贏,可以把重甲扔了,變成輕騎兵騎馬逃跑。不會像單純的重步兵那樣打敗就被騎兵團滅。

而己方打贏了,對方逃跑,騎馬重步兵還是能扔掉戰甲變輕騎兵騎馬追擊。而且,作戰的時候,敵方騎兵要用馬,消耗馬力,而己方的馬不上前線,可以休息,追擊的時候對方的馬就跑不過,能追上去打殲滅戰。

這就解決了農耕區步兵打得贏但不能殺傷更多,追不上。而打輸了,卻跑不掉。

ADVERTISEMENT

因此,清朝的騎馬重步兵,是一項有巨大提升的軍事開創。無論是和農耕區打,還是和草原牧民打,都具有巨大優勢。

這就是為什麼后金崛起時,火器已經極大縮小了農耕區步兵與敵方騎兵的差距以后,仍然還能奪取天下的重要原因。

③農耕區的耕作技術不斷進步,產量不斷增長,陷入馬爾薩斯陷阱之前,能在農民消費結余后收上來的糧食越來越多,能夠用于向游牧民族防御或進攻的資源不斷增長。

而草原的生產力進步更慢,放牧產出增速極大慢于農耕區。

草原牧民相對于農耕區的優勢越來越小,慢慢被反超,越來越打不過農耕區。

這在明朝就有比較充分的體現。

要不是明朝稅收體系太拉胯,軍隊士兵大多饑寒交迫,當兵相當于是僅次于死刑的刑法,制作武器的工匠也被歧視和窮困潦倒,武器數量和品質都潛力遠遠沒有兌現。

ADVERTISEMENT

導致明朝與軍事相關的士兵、武器、后勤輜重都極其差勁,導致經濟優勢根本不能兌現為武力優勢,蒙古早被明朝滅了。哪還輪得到清朝來解決蒙古。

④工事技術的進步,導致騎兵優勢越來越小。

除了②是清朝特殊的地方,其它幾項全世界都如此,因此,全球都出現了農耕區由過去的被牧區牧民欺負慘,到慢慢劣勢越來越小,直到反攻牧區的歷史進程。

實際上,就算滿清不籠絡蒙古,而是直接開打,把養蒙古人的資源當軍費,也一樣能輕松拿下蒙古。

由于上述四個原因,時間越往后推,打草原地區就越容易。

全球別的地區,對草原根本不像清朝這麼客氣,都是直接武力拿下。

蒙古遇到滿清,需要聯合牧民壓制漢人,因此已經是全球牧民中結果最好的了。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20
因為滿清處于一個好時代那就是17世紀以后尤其是十八世紀是港口國家全面碾壓內亞游牧民族的時代了事實是科技的發展導致17世紀以后所有沿海國家全面崛起,而內亞游牧民族卻全面衰退淪為了武德洼地。這是其他朝代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20
就一個原因:時代變了!一個明顯的對比,就是俄羅斯!俄羅斯從來沒跟蒙古人聯姻,也沒有劃分盟旗,也沒有尊崇黃教,沒有修長城,17世紀開始,照樣把北部的蒙古人拿捏得死死的。要不是滿清庇護,俄羅斯早200年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20
事實證明,對于民族問題解決的方式我用一句不zzzq的話來說,懷柔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能緩一時之策民族之間的矛盾背后從來都是生存空間與生存資源的利益斗爭,這個是民族之間產生矛盾的根本原因很多人會說是因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20
去內蒙旅游,導游說這個為啥蒙古族熱情,說是因為滿清時候不論家里幾個兒子,只能留一個,剩下的都得去寺廟當喇嘛。。。導致人口更少了,游牧本來就看不到人,這樣就更少了,交流少了,就異常好客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20
問問徐樹錚,蒙古怎麼那麼容易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20
因為明朝以儒家為唯一文化理念而儒家文化體系完全無法兼容游牧生活方式這使得明朝的統治架構完全無法統治蒙古稍有變通 祖宗成法 華夷之辨的大帽子咣當就上來了清朝作為后發的邊疆民族沒有這個約束統治哪里 就拿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20
解決?那是入關分贓。清靠送女人、送王爵、送金銀財寶聯姻結盟來的蒙古,蒙古皇親貴族要的一切都送到了手上,還哪有什麼不滿足的,至于底層平民的利益古時代都不會顧及,清自己老家底層平民的利益都不會顧及。而明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20
滿清對蒙古、西域等地的征服,是出于滿蒙同盟的考量,是超越經濟價值的政治利益,其身為少數民族的身份,是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的,連續和蒙古聯姻,蒙古實際成為滿清的外戚。其決心和動力,也不是漢人王朝能比的,因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20
上古時代,西漢勒緊褲腰帶積蓄國力近百年,還有不世出之名將衛霍,打匈奴幾十年,打得國庫空虛,結果也就達成漠北無王庭的成就,并沒有徹底征服蒙古高原。到了近代,小小軍閥徐樹錚卻在一月內橫掃漠北,這能說明徐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20
為什麼滿清很頭疼的蒙古,徐樹錚卻能夠很容易地解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20
明朝覺得蒙古人是漢人的敵人滿清也覺得蒙古人是漢人的敵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20
不要拿農耕的思維去考慮草原。內亞草原不分民族,誰強就用誰的名號。漢族時候,頭疼的是匈奴。魏晉時頭疼的是鮮卑。唐時頭疼的是突厥。北宋時頭疼的是契丹。其實他們都是一群人,他們都不叫蒙古。南宋后開始到明朝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20
中國各地都很頭疼侵華日軍。可是溥儀大帝的滿洲國卻從來不怕。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20
滿清的優勢在于,它沒有漢人的華夷之辨…明朝人對其他民族極度鄙夷,有時候嫌「夷狄」還不夠難聽,就用「犬羊」來代指。面對其他民族,大明就倆招:一,打得過就主動出擊,犁庭掃穴;二,打不過就依托長城被動防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20
不是滿清解決蒙古,而是滿清聯合蒙古侵略統治中國。奧斯曼滅亡了羅馬,盡管奧斯曼蘇丹自稱羅馬皇帝,但奧斯曼絕不是羅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20
大家心中的大清是這樣的:其實尼布楚條約簽訂時的大清是這樣的(大明的領土還不如下圖),清朝從康熙到乾隆,用了七十年變成的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20
明朝早就征服了蒙古,但是明朝時陸上絲綢之路早已中斷,沒有動力維持對蒙古草原和中央亞洲的占領。與之對應的是明朝對東南亞的強勢經營(海路繁華)。壬辰倭亂時期,大批東南亞土著,什麼泰國人,緬甸人,印尼人,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20
冷知識,清長城,清人王安定在其所著《湘軍記》卷十六《平捻軍篇》中明確稱之為長城,說:「清長城之筑,蓋三晉、燕、齊以至秦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20
不如我換一個說法:為什麼元朝能很好的解決游牧問題?滿清是什麼?滿清本質上就是一個滿蒙聯合政權,科爾沁蒙古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已經是后金的一部分了。滿清時期大名鼎鼎的孝莊太后就是蒙古人。說滿清很好地解決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20
兩個村子經常打架,互相都有占上風的時候。突然來了一伙外人,擺平了兩個村子,可是外人人數太少,他們害怕村民造反。于是外人跑到了一個村子,把村里大部分人干掉,留下一小部分人同化為同族,還用計謀讓這個村子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