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了,
之所以很多人指責老太婆搞亂中國,是因為你們站在民國/果黨/共和國的角度去看,
卻忘了老太婆是滿清人,
要看清老太婆的種種操作,首先得做到兩點:
1.放下對滿清,女人的成見,心平氣和地看待那段歷史。
別不承認,相當數量指責老太婆的人心里都對女人主政抱有成見。
2.明白老太婆的底線是什麼。
這點很重要,只有搞清楚這點,才會知道老太婆做事的內在邏輯,進而就能明白那個時期的種種迷幻操作,可惜光緒沒能明白,于是英年早逝,或者說光緒正因為太明白,知道自己改革的最大阻礙不是別人,就是老太婆,所以忙不迭地要殺死老太婆,最后被反殺。
————————————
老太婆的底線說起來也簡單,其實就兩條:
1.天下必須姓「清」
2.
必須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擴大一下就是滿清權貴的利益不能受損,
除此兩條,隨便你怎麼折騰。
老太婆生長于滿清權貴家庭,一生大半時間身處深宮,她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上面兩條,可以說老太婆是封建皇族熏陶下的合格產物,她的一生都在致力于維護這兩條底線。
至于外面的世界怎麼翻天覆地的變化,她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治下的子民如何水深火熱,她不在乎,只要滿清權貴還能像往常一樣作威作福,吃香喝辣就行。
——————————————
所以你就能看到,對于同為帶清敵人的帝國主義和太平軍,慈禧給出了完全不同的兩種態度,
我提前強調一遍,慈禧不是怕外國侵略者船堅炮利!反正上場搏殺的又不是她,她消極抵抗的真正原因是:
帝國主義只要利益,原則上承認擁護帶清對天下的統治,所以滿足慈禧的底線1,至于會不會讓底線2受損?當然不會,帝國主義的錢又不是滿清權貴出,是由治下的子民出,這樣一來,滿清老百姓等于多認了一個爹,既要供養滿清權貴,又要供養外國侵略者,那會不會有一天老百姓不堪重負,整體崩盤呢?慈禧不會在乎,她的腦子也想不了那麼遠,因為至少現在還沒崩盤。
太平天國可就不一樣了,他們就是沖著改天換地來的!這直接觸動了慈禧的底線1,所以慈禧不惜一切代價也要鎮壓太平軍。
可以想象,如果當初外國侵略者是打著顛覆滿清政權成立新ZF,你看慈禧會不會貓著不出聲。
改革也一樣,
剛開始為什麼慈禧不反對,因為無論你光緒怎麼改,這天下是農業時代,還是工業時代,甚至進化到科技時代都沒關系,慈禧看不懂這些,她只知道這天下還是姓「清」,那就行了。
但是改著改著,慈禧發現有些不對頭,因為它觸犯了底線2,
何謂改革,一言以蔽之:
打破舊有的利益分配規則,建立一套新的利益分配規則。
哪怕光緒給慈禧說破嘴皮子,改革如何如何好,只有改革才能讓大清天下千秋萬代,
慈禧都不會同意,因為......
她聽不懂,她只明白一件事,你現在做的這些已經侵犯我和滿清權貴的利益,所以必須停止。
——————————————
以前學史的時候,我的老師對慈禧給出這樣一個評價:「農村老太太」。
深以為然,慈禧其實和鄉下封建地主家庭里的老太太沒什麼兩樣,
她們都忠實地保衛著地主老爺那一畝三分地,外面世界如何變化,她們看不懂,也不關心,一門心思地全在自己家庭。
就像你沒法苛責地主太太目光短淺一樣,你也沒法苛責一個深受封建滿清余孽教育長大的女子,能夠力挽狂瀾,做出前無古人的壯舉。
所以說,歷史給我們開了一個黑色幽默的玩笑,
在全球風云際會,時代巨變之際,
如果當時的領頭人是個明君,可能他會立即大刀闊斧的改革,也許不會成功,但會讓阻礙少一些,讓后人的路好走一些。
如果當時的領頭人是個昏君,那更好,會加速帶清的死亡,讓中國提前進入新的時代。
但偏偏,我們的領頭人是慈禧,她守舊,她目光短淺,她頑固不化,堅守著那些古老的規矩,讓中國這艘大船在新世界的入口不停打轉,但就是進入不了。
所以你問「慈禧延長了還是減少了清朝壽命」?
毫無疑問,是延長了「清朝」的壽命,她做的那些事沒有任何毛病,心心念念地守護著滿清的祖產,帶清的列祖列宗活過來也會對這個女人挑大拇哥。
但對于中國這片土地而言,毫無疑問是場災難,且遺禍幾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