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就好像錢一樣,需要有收入,才能有支出
當然,人和人肯定也是有差異的,有的人天賦異稟,天生比較熱血,得到的少,但是能付出很多。有的人貪得無厭,受盡寵愛,依然冷血無情。
但是據我對生活的觀察,知乎看匿名答案的經驗,以及對法制新聞的了解,一般人還是遵守愛入者愛出這個定理的。
張愛玲的確有點涼薄,但是是不是生性呢?我覺得有兩部分原因。一個是的確有基因遺傳 另一個則是張愛玲一生在親情中從來沒有被好好愛過。愛情其實也一樣。一個沒有好好體驗過無私的愛和安全感的人,不懂那種愛,也無法付出
一個是你觀看張愛玲的父母親,他們對子女的態度都很一般,這兩人雖然看起來一個是新派女性,周游世界,一個是腐朽的老爺做派,抽鴉片找妓女娶姨太太女,醉生夢死,但是本質上還是有相同之處的。
張愛玲的母親就不用說了,兒女年幼就毅然出國,幾年以后回來沒待多久,有一次出去。(備注,我絕不反對女性出國追求事業學業,但是這位呢,出來出去,一輩子游遍天下,也沒見她有什麼著述什麼事業。一輩子來來去去靠的還是娘啊家的陪嫁。和人家秋瑾呂碧城以及早年向警予蔡暢這些人渡海求學截然不同)表面看是新派女性,骨子里和她丈夫一樣,就是啃老米蟲。這個期間張愛玲妓女做過姨太太,後來又有了繼母。對張愛玲姐弟來說,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教導,都絕對說不上一個好。
在後來,張愛玲在家中和繼母父親發生沖突,最后終于投奔了母親(之前她母親明知一雙兒女過得不好,也并沒有爭取撫養權,只管自己遨游四海)當然他母親也曾經努力過想和她父親過一種新派健康的生活,最后嘗試失敗,但是無論如何,事實就是她明知丈夫腐朽,還是毫不猶豫扔下年幼的兒女,自己一個人出國(如果無力撫養,確實無可指責,但是自己有錢周游世界,確不顧兒女)
後來張愛玲弟弟張子靜去投奔母親,被黃女士冷酷拒絕,因為她只能養得起一個。-但是,她有錢一次次出國(方鴻漸出一次國還是做銀行家的岳父贊助才能成行),就是養不起兩個孩子。
後來對女兒說的也是:學歷和嫁妝你只能選一個。供了你讀大學,將來就沒有豐厚的嫁妝。但是她自己的到處游歷,華服豪宅,情人,一個不缺
張愛玲的父親就不用說了,一生最愛的就是讓自己舒服,鴉片,姨太太,腐朽墮落。至于兒女,女兒穿舊衣服又怎樣呢?兒子哭著跑去找媽媽又如何
張愛玲的父母身上都有兩個共同點,第一自己舒服自由自在享受,第二,愿意和美貌異性在一起花錢。
張愛玲自己也是如此。她母親去世前相見女兒,被拒絕。她弟弟求助,被拒絕。對于父親,當然更是自始至終的沒感情。
對母親和弟弟,她小時候還是有過感情的。但是胡蘭成出軌而且跑路,她不辭辛苦,水路陸路千里迢迢送了一筆錢,希望他能茍延殘喘下去,不至于上法庭。賴亞癱瘓,她不辭辛苦照料只去世。還因為賴亞生病無錢養育流產了胎兒。
也許是基因,就是對異性對愛情比較看重。親情淡薄。也許是因為在家庭里沒有得到過充分的愛,所以,一旦和一個異性在一起,就會產生極大的依戀,即使對方在經濟或者道德方面非常差勁。現實中這樣的人也不少見
當然,以上不影響張愛玲是一個天才的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