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洗徐志摩,但是我覺得討厭張幼儀是個很正常的事情……
讀幼教師范出身,因為親四哥是中國銀行副總裁,靠親哥支持做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親二哥是國家社會黨創始人,所以幼師再度出面管理該黨財務。
在抗戰爆發初始,拿著離婚分到的徐家三分之一的家產,靠娘家權勢,囤積戰備物資,然后以百倍價格賣出。
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刻,在前線物資最緊缺的時刻,再次抓住機會,利用特權囤積軍需物資,喝抗戰將士的血,在物資漲到最高點價格倒賣繼續發國難財。
這就是悲慘被拋棄的舊式女子,獨立自主開創屬于自己精彩的前半生。
后半生,趕在解放前,帶著發國難財換來的豐厚身家跑路香港,嫁給了一位蘇姓的醫生。
然后就算有幾十輩子都花不完的財產,這麼過人的商業頭腦又豈能放棄運轉。
她自己的遠親陸錫瑤當時也在蘇醫生診所工作。張幼儀到發工資的時候,給人工資發的比說好的少了三分之一,陸當然得去問憑什麼啊,答:不按整日算,按小時算。之后為了表示和解與友善,給陸送吃剩的雞骨頭和只能直接扔的舊衣服。蘇醫生去世前囑咐所有員工遣散的時候每個人發三個月工資,最后張果然只發了一個月等等。
說起來也不知道為什麼,在抗戰時期在大陸馳騁商界翻云覆雨的精英,離開大陸就只能靠老公開小診所同時克扣工資掙錢了,不明白這個時候成功商人張幼儀怎麼就韜光養晦了。
在蘇醫生去世之后,她帶著錢又去了美國,住紐約中央公園西道,當時全球房價最貴的地方。
這就是棄婦逆襲的所謂爽文。
而林徽因是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一生為中國古典建筑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國古建筑研究體系開宗立派的人物。
同樣出身優渥,但在抗戰年代,放棄后方或者出國安穩富裕的生活,拖著病體,冒著生命危險,在全國各地調查勘測古代建筑,在顛沛流離與嚴重肺病中和梁思成一同編寫了鴻篇巨著,中國建筑史。
她全家滿門忠烈,父輩多人為革命獻身,親弟弟為國捐軀,她兒子在抗戰時期也跟著她東奔西跑。有一次問她,「如果日本人真的打進來了,我們怎麼辦。」她說「總會有一條路,家門口不就是揚子江嗎?」
在建國后參與設計國徽、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八寶山公墓。編寫《全國文物古建筑目錄》。奔走挽救了瀕臨消失的景泰藍工藝。在人生的最后歲月,依然在為保護北京古建筑奔走呼喊。
這樣的人,因為曾經被幾個男人追求過,被曖昧的污名化成綠茶,仿佛她只不過是游走在名利場的交際花。
你說怎麼看呢?你說為什麼呢?
我個人來說感覺是殺人放火金腰帶,造橋鋪路無尸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