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 @Charon 的邀請,其實剛剛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清朝學者趙翼的感慨。北周,隋,唐三代君主都出自武川,難道真的是王氣所在嗎?
周、隋、唐三代之祖,皆生武川,……區區一偏僻彈丸之地,出三代帝王,……豈非王氣所聚,碩大繁滋也哉!
沛縣難道真的是王氣所在?
其實在歷史上關于劉邦蕭何這些人按照道理應該是豐沛集團。也就是沛縣,豐縣的劉邦鄉親楚人集團。按照《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的序文,漢高祖一共冊封了功臣和貴戚143人為了列侯,列侯也就是漢朝二十等爵制中最高一級的列侯爵位,按照學者的統計籍貫在豐,沛,碭三個地區的功臣有51人,漢高祖時期擔任三公九卿的27人中籍貫可知的是17人,其中沛縣出生的有8人。可以看到豐沛集團的強大。
而后漢高祖冊立了十八位列侯的次序:酇侯蕭何、平陽侯曹參、宣平侯張敖、絳侯周勃、舞陽侯樊噲、曲周侯酈商、魯侯奚涓、汝陰侯夏侯嬰、穎陰侯灌嬰、陽陵侯傅寬、信武侯靳歙、安國侯王陵、棘蒲侯陳武、清河侯王吸、廣平侯薛歐、汾陰侯周昌、陽都侯丁復、曲成侯蟲達。
功臣集團中在幫助劉邦建立大漢帝國起到關鍵性作用的是不過就那麼十到二十個人,主要是:蕭何,張良,曹參,陳平,任敖,王陵,周勃,樊噲,酈商,夏侯嬰,灌嬰,傅寬,靳歙,周緤,張蒼,周昌,劉敬,叔孫通等人。仔細觀察這些人的出生,其中排除了為了劉邦奪取天下的異姓王比如彭越,韓信,韓王信,英布等人。
實際上是豐沛地區的人是:
蕭何沛縣主吏掾;
曹參沛縣獄掾;
周勃沛縣平民,織衣服為本業,副職吹鼓拉號;
樊噲沛縣平民,殺狗的屠夫;
奚涓,歷史上消失的人,此人功勞極大,被封為魯侯,食邑4800戶。按照《功臣列表》記載功勞堪比樊噲,是跟隨劉邦一起在沛縣起兵,推測應該是沛縣人。
夏侯嬰,沛縣馬廄司御;
王陵,沛縣豪族;
王吸,以中涓從劉邦起兵豐縣,按照推測有可能是豐縣人。
薛歐,以舍人從劉邦起兵豐縣,也可能是豐縣人。
周昌,沛縣人,和兄長周苛一起跟隨劉邦。周苛最后被項羽烹殺,只有周昌活了下來。
這些大部分是劉邦起義剛開始階段的部下,而且這些人都是以「客」,「舍人」,「中涓」,「卒」的稱號跟隨劉邦起兵,比如曹參就是中涓身份。劉邦在攻克沛縣之后征兵有二三千人,隨后攻破豐縣,但是隨即雍齒占據豐縣背叛劉邦,劉邦三次攻打豐縣才攻打下來。
其中一次劉邦攻克碭郡碭縣,收攏兵馬五六千人。
這些人組成的九千人就是劉邦的元勛故舊,從龍之臣,此后的豐沛功臣大部分出自這些人。這九千人里面就出了那麼幾十個功臣,可見基本上一百多個人里面出一個人才,按照《白虎通義》的說法確實一百多個人里面出現的人才叫做「俊」,而題主所提到的蕭何,曹參,樊噲在近一萬人里面就這麼幾個,可稱得上是「杰」。是英雄豪杰。
五人曰茂,十人曰選,百人曰俊,千人曰英,倍英曰賢,萬人曰杰,萬杰曰圣。――《白虎通圣人引辨名記》
這本生這些人都是人才呀,只沒有機會施展而已,假如沒有秦朝末年的天下大亂,也許劉邦一輩子都在芒碭山當強盜,樊噲在殺狗,而蕭何和曹參的日子依舊是不錯。
其實曹參的戰績很勇猛,
凡下二國,縣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候、御史各一人。
樊噲也不賴。
從,斬首百七十六級,虜二百八十八人。別,破軍七,下城五,定郡六,縣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將軍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除了蕭何,樊噲和曹參都是拿命在戰斗,這兩人都有很多「陷陣」和「先登」之功,在漢代騎兵尚未對步兵進行碾壓之前,步兵方陣進行大規模血拼的時候需要有經驗的將領和士兵站在前方攻入敵軍方陣,造成潰敗效果,在這種極度廝殺的情況下,是極危險的,先登則是冒死攻入城墻,進而攻破城池。曹參和樊噲有這樣的戰績,是非常勇武的。當然這些戰績都是在前期,到了后期成為將領之后,基本就沒有了。從某種意義上他們的運氣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