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自殺之舉,一直被后世認為他過于「愚忠」「愚孝」,對秦朝的二世而亡,負有間接責任。
然而,如果從秦始皇生前的布局,對扶蘇和蒙恬的精心防范,就可知道這兩人想要在未得皇帝詔命、無從判斷李斯等人發來的「秦始皇遺命」真偽的情況下,想要率領三十萬大軍起兵勤王,殺入關中,奪取皇位,猶如天方夜譚。
扶蘇的身世之尷尬,注定他的存在本身,就是秦始皇最大的潛在敵人。
楚人陳勝吳廣起兵反秦,為何同時要打著「扶蘇、項燕」的旗號,并定國號為「張楚」?以「張大楚國」自命的起義軍,為何反要認扶蘇這樣一個秦國皇子,做為自己的號召?
秦始皇懲治昌平君反秦之罪,誅殺昌文君和秦國王后,鏟除楚國外戚集團后,也順便抹去了他歷史上必然存在的正妻的一切相關記載。
然而,歷史并非全無端倪可尋覓,從陳勝吳廣義軍以扶蘇為號召,就可知:扶蘇身上流的正是被秦始皇抹殺了一切記載的那位楚國公主的血,楚地的百姓對他有天然的親近感。
一個天下人默認的皇位第一繼承人,和一個三十萬大軍的統軍大將結為一黨,對任何一個帝王來說,這意味著什麼?蓄謀不軌,搶班奪權!
因此,當秦始皇死后,李斯從咸陽傳來不知真偽的賜死詔書時,扶蘇和蒙恬就算不甘就死,想要奮身一搏,起兵南下,王離也好,軍中其他將領如蘇角、涉間等人,他們會贊同嗎?
無論秦始皇屬意的新皇帝是扶蘇還是胡亥,都并不影響他們的榮華富貴,那麼,他們又為何要冒上從此自己和家族背負反逆之名的巨大風險,去陪扶蘇和蒙恬打一場未知勝負的內戰?
因此,權衡利弊,扶蘇選擇自殺,若詔書為真,不失坦然赴死的孝子之名,如晉國太子申生一般,若詔書為假,更能作為被無辜冤殺的皇子,得到后世無限同情。
而扶蘇若想舉兵反抗,近乎全無勝算,無論詔書真假,一樣是死路一條,還要因此背負叛臣逆子的罵名,再也進不了嬴氏皇族的宗廟。——換了任何人是扶蘇的立場,又會怎麼選?
相關文章:
扶蘇愚孝是迫不得已!只因他才是秦始皇最大威脅 狐貍-知乎結局全文后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