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曹操很清楚,時機不成熟時貿然稱帝,必然會招致大亂。
曹操半輩子都是以漢室忠臣的形象打造人設的。
從奉迎天子,到討伐二袁,都是打著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名。
曹操團結各方勢力,招募人才豪杰也是除了靠他曹操自己的雄才大略,另一方面也是靠著漢室的老字號招牌。
漢以忠孝治天下,曹操既然用這塊金字招牌,就必須要做符合自己人設的事情。
天下還未定,曹操先塌房了可不行。你看王莽、董卓、袁術的下場有哪個是好的?
曹操從208年平定北方來到荊州,旌旗所指劉琮束手,欲于孫郎會獵于吳。
直到219年曹操稱帝的條件才基本滿足。
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219年發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是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
第二是魏諷鄴城謀反。
第三是孫權襲殺關羽。
這三件事看似互不關聯,但是這三件事共同推進了曹魏篡漢的基礎。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是劉備奪取漢中,關羽軍團為了配合劉備行動擴大戰果,決定進攻曹仁,心懷鬼胎的孫吳前腳在合肥吃了敗仗,后腳看著關羽威震華夏,心里這個氣呀,于是跟呂蒙倆人一合計,乘機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對孫權來說,荊州拿了,人也殺了,后面咋跟劉備這個大妹夫對線呢?沒轍啊,禍水北引吧,找曹操稱臣去了,上表向曹操稱臣,請曹操代漢自立。
這三件事情相互影響,共同推進了最后一件大事。
那就是陳群等人勸曹操稱帝。
這件事可不得了啊,看到群臣勸自己稱帝,曹操說出:「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是曹操不想稱帝嗎?是曹操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了,于是將稱帝的機會留給兒子曹丕了。
曹操沒多少日子了,剛當上幾天皇帝萬一掛了,那大家會怎麼想?
大家會不會覺得曹家根本沒有天命,強行稱帝,你看,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
更何況,你看當年袁紹一死,三袁為了掙個位置直接鬧得四分五裂,更何況這是帝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