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滅亡以后,為什麼沒有形成三國或者南北朝,而是更碎片的五代十國?
查看全部 47 個回答
回答1
2024/01/12

ADVERTISEMENT

實際上唐朝后期和東漢后期有諸多相似之處。

唐朝在安史之亂之后已經形成藩鎮割據之勢,黃巢起義摧毀了唐朝的根基,最終以朱溫篡位結束了唐朝,進入五代十國時代。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東漢朝廷為剿滅黃巾,允許各州自行募兵,這樣雖然剿滅了黃巾,但地方割據的格局已經形成。

與朱溫篡唐不同的是,董卓專權之后,雖然廢了漢少帝,但又立了漢獻帝,這樣漢朝名義上仍然保存。各諸侯聯合起來反對董卓,最終董卓被呂布所殺,四分五裂,曹操迎漢獻帝于許都,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在與袁紹的大戰中取得勝利,并統一北方中原。

所以五代十國時期,從朱溫篡位到趙匡胤建立北宋(907-960),對應的是東漢末年從董卓專權到曹操統一中原這段時期(189-207)。

ADVERTISEMENT

曹操統一中原之后,周邊還有一些勢力,例如揚州孫權、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漢中張魯,涼州馬騰韓遂等。這個局面其實跟北宋初期的形勢差不多,趙匡胤建立北宋的時候,周邊也是有后蜀、南唐、吳越等國。區別在于曹操一直保留了漢獻帝,這樣東漢名義上仍然存在。在東漢末年,在中原混戰的時候,對北方游牧民族仍然占據優勢;而五代十國時期,一個強大的契丹已經發展起來了,在北方對中原形成非常大的威脅。

北宋的統一路線是,先消滅南平(荊南),然后是后蜀、南漢,接下來消滅南唐,最后消滅北漢,基本完成了統一。

對比一下,其實曹操的統一路線也差不多,擊敗袁紹之后,曹操把目標對準荊州,由于劉表死了,劉琮繼位并投降曹操,看起來曹操的統一任務即將完成。

ADVERTISEMENT

這個時候一個變數出現了,這個人就是劉備。當曹操統一北方時,劉備僅僅是依附劉表的小勢力,最終卻成為阻礙曹操統一的心腹大患,劉備的成功之路,在歷史上也是罕見的,完全可以算得上是開掛之舉。

中國的地形,西高東低,江河一般自西向東流,所以從西面向東面進攻占據優勢,同時由于長江的水系漢水、嘉陵江岷江均為自北向南,所以北方向南方進攻往往借助這麼兩條路線,第一條是從漢中-益州-荊州,第二條是從襄陽沿漢水進攻江夏(現在的武漢),匯合之后順長江而下,攻克建鄴(南京)。

秦滅楚國,西晉滅蜀滅吳,北周滅梁隋滅陳,北宋滅南平后蜀南唐,蒙古滅南宋基本都是這條線路,大同小異。

有人說是孫權拯救了劉備,但同時也可以說劉備拯救了孫權,如果沒有劉備,曹操就會完整接收荊州勢力,這樣曹操對孫權居高臨下,孫權就只能考慮投降了。

ADVERTISEMENT

孫權派魯肅前往荊州就是尋找能夠共同抵御曹操的勢力,劉備恰恰手中有劉琦,劉琦是劉表的長子,只要能擊敗曹操,就能以劉琦的名義收編荊州。有了荊州,孫權劉備才能共同抵御曹操的進攻。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了曹操,然后攻克江陵,收復荊南四郡,這樣曹操在荊州只具有一個南陽郡(含襄陽)。然后劉備繼續開啟開掛人生,逆流而上入川奪取了益州,逆流而上奪取了漢中。然后關羽北伐水淹七軍,威懾中原,如果不是孫權背后襲取荊州,這后面的局勢如何演變難說得很。

為什麼三國的劉備諸葛亮被世人傳誦,固然是有人格魅力加成,但本身的經歷也是足夠傳奇。

北宋沒有出現劉備,所以北宋順利統一了南方。但是北宋也出現了另外一個開掛人物,這個人叫李繼遷,李繼遷建立西夏的過程也可以稱為傳奇,最終西夏、遼、北宋在北方也形成了三足鼎立。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1/12
用唐宋變革論可以解釋。晚唐五代,是中國中世時期的道統崩潰后,中國政治倫理在近世浴火重生前的轉型陣痛期。唐朝的強盛被傳頌得比較多,但唐朝的社會變革,和頂層改革,卻被臉譜化、傳奇化的唐玄宗一朝給掩蓋了。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1/12
這個問題問得太有槽點了,我給你們比較一下這兩個歷史時期,你們就知道槽點在哪了。假如你用朱溫代唐來作為五代起點的話,那麼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1/12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歷史源遠流長,理科生們不知道歷史上那麼多有意思的故事和八卦,這不遺憾嗎!比如「五代十國」,好像很多人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1/12
一個朝代滅亡,是被新的朝代取代還是分裂為兩個亦或是三個還是更多,這是沒有范式的,那麼繼唐之后和繼漢之后還是繼晉之后,實際上只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三國是經過很長時間軍閥割據后奠定的三家基業,南北朝更是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1/12
三國前頭有群雄逐鹿,南北朝之前的東晉時代,可是被稱為東晉十六國呀。五代十國不過是從上到下權力紊亂的東晉十六國罷了。而且按照南宋某些人的史觀,所謂五代十國完全可以改叫「殘唐十三國」,因為后唐亡國的次年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1/12
謝邀。這不是三國了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1/12
北方的情況暫時不提,主要講南方,單純地講述南方經濟的發展,并不能完全解釋碎片化割據出現的原因。從唐朝到五代的南方經歷發展,我覺得要分成三個階段,在安史之亂前,南方經濟的發展主要集中在江淮平原、太湖流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1/12
幾個高贊回答都說的很好,史實層面我覺得沒有什麼可補充的,這里我就提供一個「保守主義歷史觀」思路。(秦暉先生的歷史觀是典型的保守主義歷史觀,不要一提到保守主義歷史觀聯想到某教主。)歷史解釋在我看來無所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1/12
看看唐末藩鎮割據的地圖:再看看五代十國(后周)時期的地圖:這兩個地圖看出什麼區別了沒?自從安史之亂,唐末藩鎮割據之后,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1/12
首先,五代十國非常短暫,其實比東漢黃巾起義到魏蜀吳建立的時間長不了多少。其次,唐朝滅亡后形成了新的三國,遼、宋、西夏三足鼎立。但是因為唐以后,漢人王朝再也沒能統治漠北,所以后世不認可遼是一個割據勢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1/12
一個社會系統,由不同的力量來主導秩序的建立,會產生不同的社會生態。我們中國因為地理的原因,產生了諸多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但是這些地理單元僅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不具備完整的封閉性。想想環地中海的那種格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1/12
用田余慶先生的話說,從宏觀來看東晉南朝和十六國北朝全部歷史運動的總體,其主流畢竟在北而不在南。只是北方民族紛爭,一浪高過一浪,平息有待時日,江左才得以其上國衣冠、風流人物而獲得歷史地位,才有門閥政治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1/12
內因:南方富裕了,可以支持供養更多割據政權。外因:北方王朝頻繁更替,無法對南方形成足夠的威脅。先說內因。所謂五代十國,北方中原地區仍是相對統一的朝代,真正較前代更為割裂的其實只是南方。在五代以前,南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1/12
這問題不成立。五代十國對標的,不應該是三國與南北朝,而是三國之前的東漢末年,以及南北朝之前的五胡十六國。首先,三國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之前袁紹袁術曹操孫堅以及各路諸侯打成一鍋粥的時候,那碎片化的程度,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1/12
三國也好、南北朝也好,都不是一開始就如此的,而是經過了長期的混戰和兼并之后,才達成的狀態。而唐朝之后的五代十國,是混戰和兼并之前的狀態。那麼為什麼這一次,沒有發生長期的混戰和兼并呢?這是因為,三百年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1/12
唐朝的皇權在其晚期就已經衰敗得不成樣子了,地方諸侯做大,對皇權蔑視者甚多,對于當時的中國來說,黃巢起義能夠成功,離不開地方豪強的坐視,而唐朝滅亡只是少了一張皮,露出了軍閥豪強地方做大的現實。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1/12
滅亡只是記錄了一個時間節點,實際東漢滅亡從董卓離開洛陽去長安就已經差不多了。曹操公元196年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用了12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1/12
其實沒那麼多的口水,還討論到唐宋之變和人身依附瓦解上去了。更好笑的還有道統論……我真就白眼一翻。一句話,你唐的正朔沒有南渡。你以為朱溫弒君之后你唐就亡了?拜托,往北看看,晉陽城頭上,李唐的紅旗可還飄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1/12
簡直,這種低品質的提問還能上熱搜榜!歷史普及任重道遠啊第一,漢朝后,中國是真正意義上政治秩序的大崩潰,思想文化的大衰退,從東漢的名存實亡,到隋朝的統一,整個大分裂時期近400年,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瓦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1/12
任何一個事物的發生,都有其歷史的根源的。這可能也是我們應該要讀歷史、建立歷史觀的原因。五代十國的產生,究其根源,可以追溯到唐玄宗時期。這個時期,開始發生了一些重要的變化。其一,是兵制的變化,募兵制代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