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二媽年輕的時候不會生養,所以從別的村要了一個小女孩養著。養到三歲的時候,又懷孕了。我爺就說要把要來的女孩送回去,但我二媽不同意。
為這,我爺還和我二媽干了一架。從那以后,我二媽再也沒搭理過我爺。隨著我二媽的肚子越來越大,領養的小姑娘開始有危機感。會幫我二媽干活,還會幫我二媽燒火。
鄰居們都說這個小女孩會來事兒,還戲謔那孩子別看不是老陳家的種,但察言觀色可隨了老陳家姑奶奶。
二媽家的老二出生后,領養的小姑娘也會幫著照顧。兩個女孩子上下差了三歲,小時候相處的也挺好。到後來,慢慢的矛盾就有了。
我二媽趕集的時候會給老二買小內褲啥的,畢竟出去玩兒的時候坐地上會不干凈。但領養的會吃醋,會故意弄壞妹妹的衣服呀、玩具呀。
這樣大人難免就會說這個老大,時間長了。老大會在大人不在的時候,欺負這個老二。
後來我二媽就長心眼兒了,趕集的時候就會問老大:「大閨女,你需要啥不?媽給你買。我上集給你妹妹買雙鞋,她涼鞋穿著凍腳了。」老大會說:「你給她買啥,就給我買啥。」但家里其實有老大的鞋,所以二媽會說:「鞋你先不用買吧,我給你買件秋衣。天馬上涼了,你上學的時候省得涼。」
就這麼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兩個孩子也大了。大概在老大十九歲那年,她突然提出想找自己的親爹媽,說想去認認門兒。
我二媽當時心里一驚,但也覺得孩子都提了那就尊重孩子的想法。但沒想到,認門兒后老大幾乎就住在了親爹媽那。有時候我二媽會叫她回來吃飯啥的,但人家不回來。
再後來,老大談了對象。
是她親爹媽托人給介紹的,婆家就和親爹媽是一個村的。我二媽也高興,還按照嫁閨女的習俗給準備了嫁妝。
但沒想到,結婚當天親家上台的時候。這個老大是讓她親爸媽上的台講的話,當時我二媽在酒桌上哭的稀里嘩啦的,我二爸也是眼睛紅紅的。其他親戚也啥都不敢說,就那麼悶著吃完飯就都回來了。
新婚夫妻回門兒的時候,我二媽還特意準備了好飯好菜等著。沒想到人家是直接去了親爹媽那邊,我二媽和我媽說:「這個大閨女算是丟了。」
但其實也還和我二媽走動,但明顯的不如和親爹媽親近。後來才知道,據說親爹媽家里的孩子們都挺有本事,比我們這邊的親戚都有權有勢。
但做人對得起自己就行了,別人的選擇咱也強求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