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閱讀關于乾隆立儲相關著作,想從立儲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乾隆后期的幾個皇子:
皇八子、皇十一子生母是淑嘉皇貴妃;
皇十五子、皇十七子生母是令懿皇貴妃;
皇十二子生母是乾隆繼后,繼后與乾隆皇帝關系破裂,皇十二子基本也沒有承繼大統的可能了。
可見,能競爭的四位皇子生母都是皇貴妃。如果令妃立為皇后,平衡的格局就打破了。
乾隆后期非常重視秘密立儲制,這樣的設置即使他想更換繼承人,也不會造成朝局的巨大波動。可見乾隆時期君權之大。乾隆三十八年秘密立儲后乾隆帝在南郊祭天所記錄的言論能看出他也不確保永琰就能承繼大統,所以這種設置也使其可以在不被外界干擾的情況下更謹慎的選擇皇儲。
如果說雍正年間是弘歷和弘晝的競爭的話,乾隆年間更多的是皇十一子和皇十五子的競爭。
二人生母都是皇貴妃,都被父皇封為親王。乾隆帝的第三任皇后只能是在這兩位皇貴妃中選擇。如果淑嘉皇貴妃在繼后與皇帝關系破裂后仍在世,很有可能會是她被封為皇貴妃,畢竟資歷比令妃足,管理后宮也更合情合理。
所以個人觀點,令妃不被生前立后,其不是滿族人不是主要因素,主要還是因為秘密立儲的原因。同時令妃無疑是得寵的,但皇帝與其的感情并不強烈到讓皇帝突破理性封其為皇后的程度。所以最終令妃追封為皇后還是因為母以子貴,乾隆詩作也是這麼寫的。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