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操不自己稱帝,反而一直做丞相?
查看全部 49 個回答
回答1
2023/11/01

ADVERTISEMENT

曹操一直在為稱帝而進行政治運作,此想法在當時可謂路人皆知,他建立魏公國就是在破壞劉邦定下的盟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若無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誅之。」

曹操朝帝位前進的意圖明顯,之所以有生之年未能完成事業,皆因事勢之流,相激使然。

曹操在當時并不具備稱帝的有利條件,不僅周瑜、劉備、馬超從外部打斷曹操的步伐,同時內部有強烈反對意志,若是曹操一意孤行,勢力將會從內部瓦解。因此曹操從建安中期開始忙著鎮壓剩余的諸侯勢力,另一方面又展開內部整治,痛打曹氏陣營中的實權派,內部斗爭的激烈程度并不亞于外部戰爭。認為曹操礙于面子不好意思或者因為魄力不足而不敢稱帝,明顯是不了解當時的政治結構與形勢得出的謬論。

ADVERTISEMENT

代入現在價值觀,用辦公室政治去分析當時政治家的所作所為,更是毫無史學價值。

大眾或許不太理解當時北方的權力結構,以為曹操早已能夠乾綱獨斷,為所欲為,實際上漢朝廷的威信對曹操仍能形成很大阻力。曹操意圖篡位并不想走王莽的傳統模式,王莽雖封安漢公,可本質上是由漢朝官僚系統下進行篡奪。都什麼年代還搞傳統篡位,曹操要開創影響魏晉南北朝政治的霸府模式,霸府是權臣以開府治事名義,建立獨立于朝廷之外的權力機構,成熟后的丞相府相當于另一個朝廷,有著俱全的行政職位,府中幕僚就如同三公九卿一樣行事,待時機成熟,即可直接以霸府替換皇權。

自此,魏晉南北朝權臣無不在抄曹操的作業,權臣篡位三件套是什麼,請在評論區大聲說出來!

ADVERTISEMENT

當然,霸府不是一個常規用詞,一般來說將軍府被稱為幕府,三公府稱為公府,待權臣將府內幕僚擴展成為小朝廷規格,才會被形容為霸府。而強化霸府權威很重要一點就是裂土分封,建立諸侯國,曹操進位魏公就是篡漢意圖最直接證明。實際上荀彧反對意志對曹操形成了極大阻礙,漢朝開始尚書台逐漸侵奪三公的行政權力,以至于三公想要參與國家大事,需要加上「錄尚書事」身份,曹操先后以司空、丞相開府治事,可掌控漢朝廷實權乃是「錄尚書事」,後來諸葛亮以丞相身份錄「錄尚書事」為同理。

在事歸台閣的形勢下,尚書台的長官才是實際上的宰相,荀彧作為尚書令,實際上是與曹操共享相權。荀彧可以接受曹操以權臣身份挾持天子而攬權,如昔日梁冀、何進之故事,卻沒法接受曹操取而代之的野心。

ADVERTISEMENT

這也意味著霸府模式不完全是曹操首創,從大將軍梁冀、何進招攬大量海內英杰,府內幕僚超過常規開始,就有了些許雛形。

曹操為了清除阻礙,不惜讓多年的政治盟友以憂而死,足見他稱帝的心情比誰都要著急。荀彧雖在朝中有很大影響力,卻沒有兵權,只要曹操采取強硬手段,他沒有任何反抗能力,故落得憂死的結局。關于荀彧死因有好幾種說法,這里不做細辯,基本沒有爭議的是憂死一事。

按照漢朝傳統,重要政治人物于是巨大變動時候都會忽然感到憂慮,病重而逝。當初外戚何進與外戚董氏爭權,驃騎將軍董重被免官后自殺,董太后就因為憂慮而疾病暴崩。後來董卓先生進京,明確指出何氏強迫董太后憂死的事實,董重是否真自殺也不好說。荀彧與曹操有聯姻關系,若荀彧不是憂死,讓曹操以罪名論處,會影響曹荀二家之和睦,所以荀彧還是病逝為妙。

就在荀彧死后不久,由華歆接任漢尚書令,由潁川二姓荀攸、鐘繇帶頭勸曹操進位為魏公,二人最終也成為魏官中的代表人物,一為魏尚書令,一為魏大理,即使是曹丕都要對二人如同長輩一樣敬重。

魏公國的建立使曹操的霸府統治進一步合理化,丞相府幕僚和原漢朝官員,可以名正言順成為魏國官員,與曹操建立君臣關系,同時漢朝廷部分職務被理所當然移交到魏國。漢朝廷有尚書台和公卿,魏國也有尚書台與郎中令、太仆、大理、大農、少府、中尉六卿。曹操一邊仍以丞相身份操縱漢朝廷,同時又能以魏公身份經營自己的魏國。

同時,漢獻帝的外戚伏氏密謀鏟除曹操,被曹操所除掉,曹操又將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解鎖東漢VIP身份「外戚」。

荀彧死后,北方內部斗爭更加激烈,盡管荀攸等人成為了魏臣,曹操仍不能安心,他先后任用丁儀、趙達等人敲打魏國的實權派,荀攸于二年后在征討孫權途中病逝,就當他是真病逝。

那麼荀彧的副手毛玠、崔琰可都是卷入政治事件中而倒台,這就不是正常發展了。尚書仆射何夔以及東曹屬徐奕也屢屢遭到丁儀迫害。經過高柔等人抗議,迫使曹操把趙達給殺了。丁儀則因為出身于沛國丁氏,是曹操前妻的同族,很受依賴。丁氏在曹氏政權的地位實則并不亞于夏侯氏,只是丁家先后得罪曹丕、司馬懿,在魏晉均屬敏感,陳壽沒有多寫他們家族的事情。

漢少府耿紀眼見曹操篡位趨勢愈加明顯,他作為丞相府故吏,仍舊向曹操舉起了反旗,以滅族為代價表達抗議。第二年,魏諷又趁著曹操遠征在外,意圖在鄴城發動兵權,因事情泄露,被曹丕所鎮壓。最后就連魏相國鐘繇都受到連坐而被免官。

期間,賈詡拒絕與其他人往來,做個關門自守的半隱退人士。程昱則在交出兵權后一直擔任顧問工作,後來轉任魏國六卿之一,卻因為爭威儀而被免官,這種意氣之爭的行為很不符合程昱的智商,但如果他是效仿蕭何自污以保身退,這就合理多了。

董昭是推動曹操進魏公的大功臣,但他也不敢碰實權。

故而到了建安末年,桓階、劉曄、司馬懿、蔣濟、陳群、楊修、賈逵等才是曹操麾下重要人物,早年有實權的老臣都已被敲打的差不多,篡漢的阻力越來越小。曹操能夠在頻繁征戰之余,使用威權手段整治內部,暗中更易神器。陳壽評價他「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可謂恰到好處,曹操的統治套著儒家為外殼,用嚴厲的峻法進行統治,有效控制亂局,確實體現出超人的一面。但這是把雙刃劍,因為威權過重,很多方面不得人心,拖慢了他篡漢的進程。

曹操至死仍是漢臣不過是個掩耳盜鈴的說法,自曹操進位魏公,曹魏政權就已經確立。213年的魏公國建立才是歷史的重要轉折點,後來魏公國升級為王國,進一步完善曹魏國家體制,給曹丕留下成熟的框架,所以他才可以剛繼位就輕松地用魏國體制替換掉漢朝廷,被架空的漢朝廷只等著魏王國搬進去。

曹操未能稱帝是因為他壽命有限所留下遺憾,自他進位為魏王以后,距離帝位僅剩一步。同時他又想要先消滅劉備、孫權后再稱帝,故而一拖再拖。根據《曹瞞傳》及《世語》記載桓階曾勸曹操稱帝,可就連曹操的死忠夏侯惇都認為,消滅劉備以后,遵循舜、禹故事,憑借功績稱帝才能令人心服口服。

可結果不久后,曹操、夏侯惇就先后去世,就連桓階也在帝國建立后不久去世。曹操但凡打的更順一些,滅掉劉備或孫權其中之一,亦或是再多活個三年,大機率會稱帝。拿下篡位三件套還不稱帝,裝好高配電腦不玩游戲有什麼區別。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1/01
我的看法是非不為,實不能也,即客觀條件不允許。截止東漢末年,權臣篡位還遠沒后世那麼兒戲,隨便來個兵變就可以加冕了。甚至成功的例子,暫時也只有王莽而已,他留下了一整套流程。而要明白的是,從公元212年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1/01
曹操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他的霸氣基本上只存在于詩歌和嘴炮里,本人其實活得很擰巴。如果去掉濾鏡只看他的行為,會發現這個人一以貫之地瞻前顧后、懼上欺下,啥也想要,總想著以小博大。名義上是個貴族,不過在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1/01
蜀漢,東吳,無論拿下那一個,他都敢上位。若是這倆拿不下,他內政搞得好,萬民擁戴,或者政通人和,或者世家大族無有不服,他也上了。但問題是那樣他都不沾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1/01
翻了一圈怎麼沒人說,因為他忘不了荀彧那一雙憂郁的眼睛啊!(手動狗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1/01
答案很簡單因為曹操根本沒有稱帝的成熟條件很多人以為在許昌是曹操一個人說了算我想為之 誰敢不從還有人說曹丕都能曹操為什麼不能我只想說以你的智力不適合看歷史而適合看連環畫歷史不是文字上的一個一個名字合成而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1/01
因為沒活到那時候。曹操活了65周歲。幾個時間節點:1,把漢獻帝搞到許徹底控制在自己手里,那年曹操41周歲。2,北方最大對手,曹操搶新娘活動合伙人,袁本初病死,曹操47周歲。袁紹一死,下面基本就是掃垃圾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1/01
阿瞞從小受到王莽篡位的負面案例影響太深,導致他總覺得自己代漢的力量不足。許昌有人造反,連王必這樣的老兄弟都死了。曹操知道人心不好控制。反正基礎都打好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對于后人乘涼的這點把握,他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1/01
因為曹操沒時間,并不是沒能力,也不是沒威望。還有問題里面有一個錯誤,那就是曹操并不是一直做丞相。他的晉升履歷是這樣的建安元年,漢獻帝授太祖假節鉞,錄尚書事。建安元年九月份,升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1/01
因為忙不過來唄,劉備關羽都快把曹操搞瘋了……他但凡能統一天下,早就稱帝了……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2480403/answer/2741445850?utm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1/01
答案,因為曹操活得太短命啊,他多活兩年的話,就會當皇帝了。所以他真的按部就班的打算篡位!曹操當公爵這件事就擺明是要造反。漢朝的公爵只給過幾個人,一般都是上古圣王的后裔,要麼就是孔子后裔,而且都是榮譽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1/01
條件不成熟,曹操死前幾年,先后經歷了漢中,襄樊兩場大敗,許都,鄴城也兩次叛亂,北方的少數民族也不安生,西北鐘繇收到牽連后,涼州方向也一度失控,這種情況下要硬上皇位,風險太大。而且,彼時孫權跟劉備雖然撕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1/01
大部分權臣最后篡位都是為自己的兒孫和老兄弟們稱的皇帝能享受的我都能 皇帝不能享受的我也能那我干嘛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稱帝呢?阿瞞生前已經為大公子做好了鋪墊也留下了天命在吾 吾為周文王的指導思想那又何必為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1/01
很多答案都寫了,曹操在人生最后幾年,一步步都是為了當皇帝做準備的。為什麼要一步步。很簡單啊,沒有條件一步到位。因為政治上的東西始終要戰場上打贏了才有。戰場失利,就只能等。曹操赤壁之戰失敗是沒法稱帝的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1/01
運氣不好罷了。曹操在建安二十二年就走完了稱帝前的所有流程,如果天下無事,他找個借口隨便刷點軍功就可以順勢稱帝了,就像石亭之戰后孫權做的那樣。西北蠻子和遼東公孫都能輕松刷軍功,曹操稱帝不存在事實上的障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1/01
曹操想,但是不能,影響會很惡劣。你想,他沒稱帝,歷史風評就已經很差了,現代風評好了一些是因為我們不是封建社會了,對封建社會的人更多的看他的成就和能力。實際上,拋開封建社會的一些如今華夏已經丟棄的道德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1/01
曹操對大漢江山的態度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大將軍何進賬下效力的時候,一再為大將軍出謀劃策,對引董卓進京持反對意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1/01
曹操是三國時代一梟雄,在中國歷史上挾天子以令諸侯,被后人冠之以奸相,在戲台上也被后人粉飾在白臉,可見他在民間的位置!其實曹操在正史上并不是一個奸雄,如果放在現在他應該是一位有作為的政冶家,軍事家,思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1/01
跟著曹操打天下的那些世家有很大一部分人不支持。整個潁川系都是忠于漢室而不是忠于曹操,如果稱帝不能得到認可反而背上萬世罵名,那稱帝的意義又在于什麼?畢竟,單論權力,曹操的丞相和皇帝又有什麼區別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1/01
因為曹操很清楚,時機不成熟時貿然稱帝,必然會招致大亂。曹操半輩子都是以漢室忠臣的形象打造人設的。從奉迎天子,到討伐二袁,都是打著奉天子以討不臣的名。曹操團結各方勢力,招募人才豪杰也是除了靠他曹操自己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1/01
首先,曹操沒有一直做丞相。曹操是司空升丞相,丞相封魏公,魏公升魏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