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還真就打仗吃的多,我平時一天三頓,休息天可以不吃飯躺一天,真覺得餓了,一大瓶冰紅茶就可以了。
其次,平時和打仗是兩碼事。
我小時候在田里干活,因為離得遠就需要送飯吃,平時不干活到了下午都不一定餓,干活了一個老早就開始咕咕叫,于是就是一邊干活,一邊想著怎麼還不來,等到送飯來了,遠遠看到就恨不得扔了家伙飛過去,卻還要假裝在賣力,同時漫不經心一樣。
看到飯盒那一刻,肚子也暖洋洋的,幾口飯下去,那就立馬活力滿滿。
舉個例子,你在家基本上是不用擔心吃飯的問題,哪怕自己做飯,米就在袋子里,不用擔心沒米,就算沒米,也可以走兩步去樓下的超市買一袋,快一點的話,這邊的湯還沒滾,你的米就扛回來了。
一點都不擔心。
但是假若你遇到災荒戰亂,你要扛著米去流浪,這個時候,你能帶的米就少了,同樣因為你要走路,且要帶著米走路,吃飯自然多了。
你能不擔心麼?擔心就會產生焦慮,進而影響士氣和戰斗力。
軍隊的話自然會有專人供應糧草,問題是古代的運輸很慢的,這就到你讓你運一百袋米過去,你路上倒吃了好幾袋,尤其運的越多,需要的人越多,吃的越多。
同樣,你部隊越遠,走的路越長,時間越久,吃的也越多。
于是如果你是大部隊,去很遠的地方作戰,那麼你的糧草有很多反而是消耗在路上的。
同樣的,很多路,你人可以過,馬可以過,但是糧車很難過,于是你糧草的路線也被限制,且不能輕易繞,否則會增加消耗,而這往往給人可乘之機。知道你的路線就劫你的糧道,你的士兵沒飯吃,還打毛線仗。
更可惡的是,糧草糧草,之所以叫糧草,就是糧食和草,糧食是給人吃的,草料是給馬吃的,而草料是易燃的,量又大,于是經常是會被人盯上去放火的。
所以常常糧草囤積處是要重兵防守的。
古代之所以說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就是如此,你只有穩定的糧草,才能安心打仗。
現代也是如此,去年國慶閱兵,我們就特地上了專門的后勤保障車。
吃飽了才有力氣打人,家里有糧心里不慌。
只有家里糧草無憂,打人才更起勁,否則總想著別打的太猛到時候又餓了沒飯吃,那還打個毛線啊。
在朝鮮的時候,我們要是后勤好一點,那美國人真的就很難回家過感恩節了。
而現在中因對峙,我們也不要做啥,就看著他們,因為我們后勤有保障,不怕。
↓孫子兵法-作戰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于國,因糧于敵,故軍食可足也。
國之貧于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近師者貴賣,貴賣則百姓財竭,財竭則急于丘役。力屈財殫,中原內虛于家。百姓之費,十去其七;公家之費,破車罷馬,甲胄矢弩,戟楯蔽櫓,丘牛大車,十去其六。
故智將務食于敵,食敵一鐘,當吾二十鐘;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故殺敵者,怒也;取敵之利者,貨也。故車戰,得車十乘以上,賞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車雜而乘之,卒善而養之,是謂勝敵而益強。
故兵貴勝,不貴久。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孫子兵法-軍爭
故軍爭為利,軍爭為危。舉軍而爭利,則不及;委軍而爭利,則輜重捐。是故卷甲而趨,日夜不處,倍道兼行,百里而爭利,則擒三將軍。勁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其法半至;三十里而爭利,則三分之二至。是故軍無輜重則亡,無糧食則亡,無委積則亡。
↓孫子兵法-地形
通形者,先居高陽,利糧道,以戰則利。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iT4y1J7KT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vi4y1G7v4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V411172e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Tk4y1C7wt/?spm_id_from=333.788.videocard_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