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離現實來看,慈禧的行為一定程度上是延長了的。
甚至于可以說不只是慈禧,從道光帝的不平等條約,到咸豐、慈禧時代的抵抗、賠款、抵抗、賠款最后無奈成為列強代理人的局面,都是晚清統治者為延長滿清壽命的努力。其中還有一些讓人頗為安慰的元素,比如任用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和沙俄談,硬是改訂條約,為國家止損。
慈禧前期,治國有方未必,但不可謂不開明,倡廉潔,開洋務,拿私房錢打中法戰爭維護宗主國利益(打贏了還賠款就很迷),也是看的出來慈禧為了清朝也是付出了不少。論求新求變,慈禧以及那四大名臣(不算老貪李鴻章)其實比康有為要積極的多也努力的多,相比同樣做代理人的維希政府,還能看出不少先進的意味。
但是後來呢,信那些亂七八糟的說法,向列強宣戰,堪稱清朝建國以來外交層面的最大昏招,直接導致近代史上最大的不平等條約簽訂。
如果非要說慈禧的貢獻,我只能說大概就是在已經淪為西方代理人的局面下,仍然把西方對中國的整個掠奪過程不斷延長,而使得中國成功度過徹底淪為殖民地被瓜分的命運——當然是以中國的財富、主權為代價實現的,至少給大部分領土保證了主權,最后硬是挨到了位面之子孫中山登上歷史舞台。雖然她自己確實不開心,但是不得不承認,成功讓中國主權挺到下一個階段讓有能力救國的人來,多少還是算點貢獻的。
為什麼說脫離現實呢?
因為清末那檔子事太復雜了,不管是中國,還有西方,都不是鐵板一塊,內部有很多權力傾軋,清朝能挺到那麼晚,核心原因未必是慈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