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統朝代的皇帝,
首先要看這個皇帝是不是實權皇帝,換言之就是這個皇帝有沒有最高人事權。
我們就從離滿清最近的朝代來講。因為清隨明制。包括所謂的大清律基本就算是大明律的改版。
明朝,完全掌握權力的皇帝,主要是太祖,太宗,宣宗,英宗,憲宗,世宗
明朝十六帝,除上述六帝及亡國的朱由檢。剩余九帝,要麼執政時間短如仁宗,光宗,看不出他們的能力(仁宗本身執政能力很出色,可惜真正當皇帝的時間才10個月)。要麼與朝臣爭斗,導致權力傾斜于第三方(太監)如武宗,熹宗。要麼就是執政能力相當糟糕,導致權力下放,如孝宗,穆宗,并導致繼任者回收權力十分艱難,以至于出現神宗這種史書上少見的皇帝。
至于惠宗和代宗。原則上可以忽略不計。
我們將上述的實權皇帝挨個跟乾隆對比下。
太祖朱元璋。略
太宗朱棣。相比較太祖,這位是真的很好伺候。畢竟最為現代人詬病的誅十族,在正確看待歷史的人看來這就是個笑話。而太宗一朝除了對待建文舊臣以外,大致上也就是漢王和太子爭位時,謝縉這個倒霉蛋觸了眉頭。普通的臣子只要正常打卡上班,除了工資低了點,基本不會出現生命危急。
宣宗朱瞻基。這個就更加好伺候了,其實到了這時候,朱元璋廢除丞相導致的政治格局不穩定的矛盾已經體現出來了,為了維護自身的權利,不得不依靠家奴(太監),但是宣宗對于朝臣來說依舊是不錯的。
英宗朱祁鎮。堡宗,由于宣宗駕崩的早,直接導致本就不穩定的政治格局直接塌方,大學士這個原本只能算是顧問的職位,由此開始變得越發重要,從而導致了一直到世宗朝的部閣之爭。
沒有宰相居中調節,皇帝的個人能力越發的重要,再加上土木堡之變,伺候這種皇帝就變得相當艱難了。
憲宗朱見深。如果不算太祖太宗,憲宗絕對是明朝執政能力最強的皇帝,而一旦跟著這種皇帝,當當紙糊三閣老,泥塑六尚書就可以了,這種皇帝投其所好即可,不難伺候。
世宗朱厚熜。大名鼎鼎的修道皇帝。你說他好伺候吧,殺夏言的時候眼皮都沒眨一下,你說他不好伺候吧,弱點太明顯了,嚴嵩能夠專權20年就能看得出來。
橫向對比,乾隆就是憲宗和世宗的結合體。只要你能投其所好,這種皇帝就很好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