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萬歷三十六年(1608),「巡視庫藏,見老庫止銀 8 萬,而外庫蕭然。」
三大征可以慢慢耗,可這一次,沒錢耗了
明朝和清朝不一樣,清朝喜歡派幾萬人萬里遠征,被打敗了還能再派幾萬人過去,敗了再派,活活耗死你,畢竟清朝孜孜不倦的殺江南大儒殺了幾百年,收稅好收,有的是錢。
明朝是真沒錢啊,三大征之前,萬歷還是有點錢的
但是三大征用完了以后,支撐不起來以后的消耗了
這個是根本原因
就是王朝末期,隨著戰斗力的下滑,更多的是靠大量的資源十換一甚至二十換一的耗
但是明朝末期耗不起了····
二、
薩爾滸明軍的指揮是誰?
萬歷二十五年,楊大軍事家帶著副將李如梅出邊作戰,失敗。后朝鮮用兵,首輔大臣方從哲推薦楊大軍事家作遼東經略被免罪起用,經略朝鮮軍務。
島山之戰,明軍大敗,死亡2萬。楊鎬卻向朝廷奏捷報,後來敗露,首輔趙志皋營救,才免于一死。后又被起用,因事再丟官。
到了薩爾滸
估計楊大軍事家的后台認為此戰優勢在我,肯定會贏,決定又派大軍事家去帶兵,去刷功勞····
也就是說,你當領導不是看你的本事,而是看你的后台
那不就完犢子了
和王明博古李德等軍事家齊名的著名軍事家楊鎬,決定2月份開打,當時天降大雪 ,行軍困難 ,杜松和劉大刀一致請求后延發兵 ,原因一是大雪封路,二是路途不熟悉,加上很多部隊都是從全國各地趕過來的,旅途疲憊,還沒修整好(如四川、浙江的兵,趕路100多天才到,還沒適應氣候,也沒修整)。結果被楊鎬怒斥 : 「國家養士 ,正為今日,若復臨機推阻 ,有軍法從事耳 !」
加上明代中后期武將地位非常低,連軍委副主席戚繼光都得和文官看大門的奴才拜把子結拜兄弟那種。再往后甚至有省長一刀殺了軍委副主席然后屁事兒沒有的情況
這武將怎麼敢違抗軍令啊
打贏了是文官指揮有方,打輸了是武將輕敵冒進,嗯,宋代就有了,這個我熟悉···
在大戰出師前夕,即二月二十四日,為震懾努爾哈赤,大軍事家竟然特派人員將作戰部署和師期以下戰書的形式送給努爾哈赤,表示要分路奔殺后金,公然將進軍日期通知敵方,楊大軍事家的無能在此表現的淋漓盡致
野豬皮:嘿,您猜怎麼著,我還沒派夜不收呢,對方就把情報送來了,咱老通古斯人啊,就是這個運氣,地道!老楊你真是路易斯的妹妹,夠意思!!
三、
后期明朝又開始了騷操作,「遼人守遼土」
老熊的《新兵全伍脫逃疏 》里邊就說:「乃 臣則因是而嘆‘以遼守遼 ’之說誤邊誤國,而人卒莫之悟也 。」
他認為「遼人」與遼東地區的豪勢之家 、 將門有著重要的關系,而「以遼守遼」這一策略則是他們力主而用以維護和發展自身地位的工具。 (老熊的:《勘覆地界疏》、《與李寧遠書》、《答周毓陽中丞》等等資料里,都表明了這種看法)
熊說的很清楚
這些世家門閥,為了自己的利益,養寇自重就玩的很好
打仗,打什麼仗??
很多客軍在東北,就是被這些「遼人」坑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