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三大征的明軍十分強大,可為什麼自薩爾滸之戰后就變得如此之弱?
查看全部 43 個回答
回答1
2023/10/12

ADVERTISEMENT

一、

萬歷三十六年(1608),「巡視庫藏,見老庫止銀 8 萬,而外庫蕭然。」

三大征可以慢慢耗,可這一次,沒錢耗了

明朝和清朝不一樣,清朝喜歡派幾萬人萬里遠征,被打敗了還能再派幾萬人過去,敗了再派,活活耗死你,畢竟清朝孜孜不倦的殺江南大儒殺了幾百年,收稅好收,有的是錢。

明朝是真沒錢啊,三大征之前,萬歷還是有點錢的

但是三大征用完了以后,支撐不起來以后的消耗了

這個是根本原因

就是王朝末期,隨著戰斗力的下滑,更多的是靠大量的資源十換一甚至二十換一的耗

但是明朝末期耗不起了····

二、

薩爾滸明軍的指揮是誰?

萬歷二十五年,楊大軍事家帶著副將李如梅出邊作戰,失敗。后朝鮮用兵,首輔大臣方從哲推薦楊大軍事家作遼東經略被免罪起用,經略朝鮮軍務。

ADVERTISEMENT

島山之戰,明軍大敗,死亡2萬。楊鎬卻向朝廷奏捷報,後來敗露,首輔趙志皋營救,才免于一死。后又被起用,因事再丟官。

到了薩爾滸

估計楊大軍事家的后台認為此戰優勢在我,肯定會贏,決定又派大軍事家去帶兵,去刷功勞····

也就是說,你當領導不是看你的本事,而是看你的后台

那不就完犢子了

和王明博古李德等軍事家齊名的著名軍事家楊鎬,決定2月份開打,當時天降大雪 ,行軍困難 ,杜松和劉大刀一致請求后延發兵 ,原因一是大雪封路,二是路途不熟悉,加上很多部隊都是從全國各地趕過來的,旅途疲憊,還沒修整好(如四川、浙江的兵,趕路100多天才到,還沒適應氣候,也沒修整)。結果被楊鎬怒斥 : 「國家養士 ,正為今日,若復臨機推阻 ,有軍法從事耳 !」

ADVERTISEMENT

加上明代中后期武將地位非常低,連軍委副主席戚繼光都得和文官看大門的奴才拜把子結拜兄弟那種。再往后甚至有省長一刀殺了軍委副主席然后屁事兒沒有的情況

這武將怎麼敢違抗軍令啊

打贏了是文官指揮有方,打輸了是武將輕敵冒進,嗯,宋代就有了,這個我熟悉···

在大戰出師前夕,即二月二十四日,為震懾努爾哈赤,大軍事家竟然特派人員將作戰部署和師期以下戰書的形式送給努爾哈赤,表示要分路奔殺后金,公然將進軍日期通知敵方,楊大軍事家的無能在此表現的淋漓盡致

野豬皮:嘿,您猜怎麼著,我還沒派夜不收呢,對方就把情報送來了,咱老通古斯人啊,就是這個運氣,地道!老楊你真是路易斯的妹妹,夠意思!!

三、

后期明朝又開始了騷操作,「遼人守遼土」

ADVERTISEMENT

老熊的《新兵全伍脫逃疏 》里邊就說:「乃 臣則因是而嘆‘以遼守遼 ’之說誤邊誤國,而人卒莫之悟也 。」

他認為「遼人」與遼東地區的豪勢之家 、 將門有著重要的關系,而「以遼守遼」這一策略則是他們力主而用以維護和發展自身地位的工具。 (老熊的:《勘覆地界疏》、《與李寧遠書》、《答周毓陽中丞》等等資料里,都表明了這種看法)

熊說的很清楚

這些世家門閥,為了自己的利益,養寇自重就玩的很好

打仗,打什麼仗??

很多客軍在東北,就是被這些「遼人」坑死的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0/12
三點回答你的疑問。第一,晚明軍事實力巔峰不在萬歷三大征。晚明軍事實力巔峰在嘉靖末期-隆慶時期-萬歷前十年。這幾十年才是晚明作戰能力的巔峰期,進入三大征時期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多鎮多兵種大規模混合作戰協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0/12
主要還是「崇禎的憤怒」太有名了,給大家的印象太深了,但這其實是一段很長的歷史,1620-1640年間的明軍相對而言還真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0/12
萬歷三大征,是挽留帝國最后臉面的一系列戰役,正是因為三大征贏了,帝國的分崩離析才晚了幾十年,如果崇禎不作死還能再晚幾十年,通常國家矛盾到達一定程度的時候,對外戰爭是最好的出路,比如日本,沒有清國的賠款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0/12
有人覺著三大征很強,但很明顯,三大征沒有嚇住努爾哈赤。遵義的土司楊家,從唐朝開始就盤踞此地,世鎮700年,他們的土司繼承從來都是選賢的,楊應龍是冒失造反嗎?不是,相反他能力很強。700年從來都是誰強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0/12
萬歷三大征的明軍十分強大?呃,你有點想多了。明神宗親政之初,明朝先后有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并均以明朝中央取勝告終,被史家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0/12
明軍并沒有變弱。薩爾滸之戰后,明軍只是打后金軍戰績比較難看。打其他勢力,戰績也沒比三大征時期差多少。比如奢安之亂,明軍表現并不遜于征播州。奢崇明數萬人攻打成都,明軍倉促應戰,成都守軍只有兩千人。奢崇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0/12
萬歷三大征只不過是被吹得過于虛胖,其中兩個——播州和寧夏,都只是內部叛亂而已。有哪個朝代淪落到會把兩場普通的內部平亂吹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0/12
明軍戰斗力不是突然下降的,三大征已經是回光返照了。明軍在薩爾滸的戰略也是基本正確的,戰敗純粹是因為軍隊戰斗力不行。《薩爾滸之戰的戰略博弈》薩爾滸之戰是「精明」心中永遠的痛。前面我分析了明軍「倚角之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0/12
提個有代表性的,萬歷二十三年「薊州兵變」。在官老爺眼里,帶明不需要能打仗但是居然敢和老爺們要軍餉的軍隊,戚繼光靠張居正做后台搞募兵制整出來的戚家軍那都是異端。軍餉,那都應該是用來從皇帝老兒那騙出來給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0/12
《征哱奏議》第七疏:奈諸將用兵不及兒戲,因知從前報捷,盡屬欺罔。陛下神圣,洞曉兵機。自古旌旗以教目,今軍中無旌旗矣;金鼓以教耳,今無金鼓矣;號令以教心,今無號令矣;編之行伍,使知方位,今無行伍矣。軍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0/12
薩爾滸之后明軍怎麼就弱了?就松錦之戰時期的明軍,經歷了明末常年戰亂戰斗力已經大幅度回升了,而且在長期戰爭的壓力下進行了裝備更新,裝備了大量的先進火炮。說句不客氣的話,明末的明軍戰斗力除非是朱元璋、朱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0/12
萬歷三大征只列舉了打贏的三場,還有打輸和打平的兩場沒算進去呢。北邊那一場不說了,在大明的有力進剿下,女真酋長努爾哈升級成了后金天命汗。南疆的明緬戰爭,結局要好看的多,面對緬軍的凌厲攻勢,大明經過多年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0/12
萬歷三大征,第一,西南平叛,完全依靠一兩萬家丁和地方民族宗族沖突磨死 第二,征朝鮮,靠一兩萬家丁和朝鮮地方豪強配合把日本擠下海,不是打敗,即使最后海戰,都是戰死兩個統帥第三,西北平叛,也是磨死明朝軍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0/12
因為軍隊的問題從來都不在軍隊本身,而是上層的腐朽蔓延過來了。北伐的時候果軍何其精銳,結果一統治國家就快速腐化墮落,然后被我軍吊錘。明末的時候也是這個問題,不是軍隊不行了,是國家走到歷史周期律的盡頭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0/12
就沒人想過:也許薩爾滸之戰只是因為對手后金在規模上和作戰特性上與之前的對手完全不是一個量級,所以才戰敗的嗎?哱拜:規模和勢力完全不能和后金相比。日本:雖然一直在學習漢文化,但因為距離的關系文化交流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0/12
明代,像明朝這麼一個正常的國家,可以養兵百萬,但其中絕大部分是一輩子戰刀都沒摸過的軍戶。上過戰場見過血,真正拉出去就能打的精銳,可能不到十萬。正好這最能打的十萬人,就被楊鎬給葬送在了薩爾滸。等新一批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0/12
三大征與其說是明朝的落日余暉,不如說是把明朝后期政治軍事上的眾多問題大量展示出來。細看三大征會發現,里面的問題實在太多太多了。寧夏之役的問題包括:1.財政和軍餉供給嚴重惡化。這場所謂叛亂純粹欠薪導致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0/12
我覺得壬辰丁酉戰爭,明軍表現的并不是很好,雖然最后日本撤退了,但是從戰役本身來看,明軍并沒有占到便宜,傷亡也遠遠超過日軍,尤其丁酉年的幾次出擊,問題很大。明軍總體組織協同力不高,不同來源的部隊間配合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0/12
因為三大征之前的明朝就已經衰落了,余威已不足以震于殊俗,所以才有了三大征。寧夏之役的起因是戍邊的士卒因為缺衣少糧被哱拜鼓動造反,結果釀成大禍,要是擱洪武永樂時期戍卒第一時間就會把哱拜綁了,哪會有那麼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0/12
明軍打仗靠家丁,李家壓制遼東數十年的本錢靠的就是養了3000家丁。李成梁在遼東喝兵血、虛報、殺良冒功、壟斷遼東商貿之利等,有財力養兵。萬歷十九年,李成梁被彈劾罷官,李家財力大損。萬歷二十一年,李如松率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