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閉塞是真,古代消息傳遞的效率差到今人無法想象。
更重要的是吳三桂降清是所有人都沒想到的。別說李自成了,清一方面估計也沒想到。
多爾袞是在山海關坐山觀虎斗不是等吳三桂與李自成消耗差不多了再出手,這是以後來視角看的,如果你代入當時的清一方,更大可能多爾袞無法確定吳三桂是與李自成真決裂還是引清入甕,畢竟按後來的史料記載,清一開始的計劃還是繞道入關。是接到北京城被李自成攻占的信息才決定走山海關一路的,多爾袞沒必要必須走山海關。
之所以都不認為吳三桂會降清這與吳三桂的家人在不在北京關系不大,陳園園就純屬扯蛋。關寧軍與清幾十年爭戰血仇也不是關鍵。
決定性的因素是北京,山海關,清三者之間的關系。
注意不是李自成,吳三桂,多爾袞,而是北京,山海關,清。無論這三方面主政的是誰是哪個集團都默認山海關乃至整個遼東集團都會投降北京城的一方。
山海關對北京和清都很重要,但這里有點細微的差別。
對于北京,「有山海關「很重要。
對于清」沒有山海關」很重要。
做為卡住遼西走廊上的山海關,清既然沒有天頂星科技在地圖上物理抹去就要盡量讓其掌握在自己手上盡量降低山海關的軍事力量。
三方的博弈狀態很簡單,大家心里也互相都清楚三方的底線。
北京城一方,戰略優先級一定是先平定中原,同時為了防范清入關又必須保留山海關的強大武力,那最好的選擇就是招安山海關讓其繼續當北京屏障,最多派一支小部隊預警一下山海關內部動向。除非能像游戲里無限暴兵,否則不可能有兵力資源去替換掉原本的守關將士。
李自成一開始的常規做法也是這麼做的。
清一方,山海關肯投降,高官厚祿,金錢美女,甚至裂土封王都可以談。只有一條,原遼東軍事集團的絕大部分力量必須離開山海關。這是底線上的底線絕無還價的可能。否則入關的清軍等于把命脈交給一個打了幾十年軍事集團手上,這要同意就沒必要接手山海關了還是老老實實的繼續繞道占了北京城再內外夾擊山海關!
山海關一方,降將的基本盤就是部隊和地盤,沒有部隊就是待宰羔羊,沒有地盤就是無根之萍。降北京,極大機率能保住部隊和地盤。降清嘛,那自己等人絕不可能再保留原本的地盤,而失去地盤的遼東軍事集團唯一的出路就是跟著清軍繼續入關幫其奪取天下,否則就算是清最終劃江而治自己等人也不好受,而當時清能奪取整個天下的可能性并不高。
所有人都清楚三方的底線在那,怎麼會認為吳三桂降清?
至于為什麼吳三桂桂最終選擇了降清而與李自成大戰,且聽下回分解。
最后說幾個比較流行的吳三桂降清理由
陳圓圓的原因(蝦扯蛋,純屬無知文人的小說創作)
吳襄和吳三桂在北京的家人,現在有史料吳三桂先降后叛之前并未受到李自成一方的傷害,而且從吳三桂一代梟雄及后面反清時并未顧及家人的行事風格來看也不太可能。
吳三桂就是個頭頂長瘡腳底冒膿生下來就立志做二五仔的漢奸,所以他的降清后又叛清就是天生的壞種行為。不需要我們常人可以解理的理由。(此處無語,我一般都默默的回一句,你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