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為什麼會出現外戚干政這種現象?
查看全部 19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2

ADVERTISEMENT

第一,君權和相權的矛盾,從戰國時期起,中央集權開始形成。因為政事繁多,國君一人難以應付,就出現了以丞相為首的朝官集團。為適應這種政治體制變化的需要,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已普遍設立相職,建立起各自的丞相制度。在秦統一中國、實行丞相制度后,相權日強。到西漢初期,宰相的權力更是迅速膨脹,并很快達到鼎盛時期。丞相在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無所不管,與當時的皇權基本上處于平等狀態。蕭何、曹參等一批名相出現,在西漢的政治舞台上發揮著重要作用。而這更加強化了相權的地位,在君相「坐而論道」之時,相權和皇權之間的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為了保障君權,皇帝采取兩種措施,一是封王,即封同族子孫為王,鎮守外藩,意在保障皇權。但是歷史證明,這更容易引起皇權的動蕩,尤其是藩王勾結朝臣,里應外合,對皇權打擊是致命性的。

ADVERTISEMENT

漢景帝時期就爆發了七王之亂,之后藩王逐漸削弱。 二是聯姻,即和有有功大臣聯姻,以姻親結成同盟,一方面鞏固皇權,另一方面體現對功臣的信任和親近。而這些大臣成為姻親后權力更大,實力更強,有效的分化了相權,強化君權,但為日后的外戚干政埋下伏筆。

第二,皇位繼承制度的局限性。秦始皇一統六國后,確定了皇帝制度,以 「奉宗廟之重,終無窮之祚」,自稱始皇帝,以期二世、三世以至萬世也。秦朝雖二世而亡,取而代之的漢卻把皇位繼承制度保留了下來并日趨完善。

皇位繼承制度,使儲君的范圍集中在當今皇帝的子嗣當中,選擇余地較小,一旦皇帝早逝,出現幼帝即位的機率就極大。加上古時醫療技術的落后,其中能成人的皇子本來就不多,皇儲的選擇范圍就更小了。

ADVERTISEMENT

由此便造成了君少母壯的局面,一方面小皇帝繼位的時候無法理事,另一方面小皇帝往往勢單力薄。這個時候于情于理,兒子一般天然會依靠母親,而母親能夠依靠的力量,則天然的是自己娘家人,這就讓外戚進入權力階層成為了可能。

加上前面說的君權相權平衡,需要一支力量成為自己的助力來對抗其他勢力,那麼外戚也就會成為一種選擇。加之皇帝為了籠絡官員,和實力官僚結成姻親,外戚干政就成為一種必然了。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2
在理解漢代外戚政治時,我們需要記住兩條基本原則:一、漢家與外戚共治天下;二、一朝天子一朝外戚。第一條原則意味著,在漢代,外戚輔政有著天然的正當性,「外戚干政」本身就是漢家制度的一部分,這也是漢代與后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2
因為按照西漢禮法制度,外戚才是「宗室」,而劉姓諸侯王雖然和皇帝血脈相同,但是劉氏諸侯王才是「外人」。西漢雖然實際上是一個中央集權國家,但是在制度上它是一個典型的封建國家,很類似德意志第二帝國。西漢皇帝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2
因為漢朝有一個最根本的矛盾:天子與皇帝的矛盾。漢朝是「中國」系統的第一次改進。始皇滅六國以后在李斯等人的建議下決定廢封建而立郡縣。這就出現一個巨大的問題:誰來替天子管理天下?周朝行宗法制,周朝的人根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2
外戚本就是老劉家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從高皇帝開始,呂家給老劉家賣命少了?高皇帝在芒碭山落草的時候,誰在他家里照顧劉太公?他起事以后,呂家不也把腦袋綁褲腰帶上跟著他干,呂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2
謝邀!外戚干政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叫歷朝歷代的皇帝頭疼不以的一個問題。外戚都是皇后、皇帝妃嬪的娘家,或者太后的母家;這些人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2
因為缺乏合適的人才選拔制度。科舉制直至隋唐才開創,在科舉制之前,國家缺乏合適的人才選拔機制,皇帝眼光局限在身邊的人,因此外戚受到重用。其實本質上而言,就是人的親疏遠近關系影響了決策。如果沒有合適的機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2
確實如前面所說是皇帝年幼,太后掌權必須依賴娘家人。但最本質的原因就是君主專制的加強,使得皇權無法發揮作用時,沒有其它勢力能制衡這股外來的勢力,這就類似于晚明時的內閣首輔獨大一樣,就是因為皇權高度集中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2
兩漢時期雖然沿用了秦開創的中央集權,但世家大族的影響力依然巨大。由于世家大族同時掌握了知識的傳承,使得人才的選拔基本限制在了這個范圍。所以朝廷大量的官職就集中在了這一階層,形成了巨大的足以和皇權對抗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2
主要是因為缺少合適的人才選拔制度。隨著中央集權制的到來,很多事情的拍板都集中到了皇帝這邊。但是這個拍板權只是集中到皇帝這邊,信息獲知權卻被文官把控,地方上的重大事情先集中到中央,然后再由中央的丞相等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2
本題自應以 @何楚之 為正論,然猶有可補充之處。漢宣帝曾有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亂我家者,太子也!西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2
根本原因還是在于繼承權是以嫡長子繼承為基本原則(并非不可打破,但一般如此)。一個人為什麼能繼承皇位,一般人的答案肯定是:因為他的爹是皇帝。這是因為一般人的爹不是皇帝。但在皇子之間,這個問題的答案應該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2
妻族掌握部分政治權利乃至成為政治體系當中的一部分幾乎是必然的情況。先秦三朝,夏不詳,但是如果把啟的出生神話映射到歷史上其實就是妻族對繼承人的掌握。商的婦好就不提了。周的東西兩姜。春秋的秦晉之好。戰國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2
外戚的好處是既能制衡文官,又不怕他跟宗室那樣鳩占鵲巢。同姓宗室雖然繼承權靠后,但他們畢竟還是有繼承權的,只要勢力夠大,他們取代皇帝的阻力就比外姓人小得多。而外戚終究是外姓人,再怎麼專權跋扈也很難真的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2
東漢最跋扈的外戚梁冀要出場了,有多囂張呢?舉一例梁冀生性喜好飲酒,縱情作樂,為所欲為。其父梁商所親信的門客、洛陽縣令呂放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2
一開始是跟功臣共治天下。結果功臣殺起來皇室有點不手軟。那怎麼辦,皇帝家里就那麼點人。讓老婆娘家人出來干點啥唄,反正總比沒有血緣關系的人靠譜。老婆的勢力太大了怎麼辦,等太子繼位了太子的外戚們替換這一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2
首先,外戚干政這個現象從古至今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兩漢比較顯著罷了在沒有科舉制的情況下,官員選拔是很容易被士族把控的,導致官員最后服務的對象不只有皇帝,還有士族領袖。這個對皇帝來說是很恐怖的。所以宦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2
因為中央跟地方的政治力量的平衡被打破了,并且地方力量占了上風。昭宣之后,由于疏于管理導致豪強漸漸的又起來了。而豪強漸漸做大直接導致了西漢王朝的覆滅。劉秀重建漢朝靠的就是地方豪強們的幫助與支持。有了付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2
外戚干政一部分是出于皇帝的意愿,還有一部分皇帝無法左右,譬如漢武帝前期就是后者,漢武帝后期就是前者,前期竇太后、王太后干政,當然主要是竇太后,不過竇太后不依靠外戚,後來衛子夫、李夫人的親戚干政,主要是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