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來很戲劇化。當年紀還輕的我在江邊的燈火中拒絕了前老闆的求婚,我心里在想,我才不要一個離過婚的男人。而後來的我卻跟一個離過婚還有一個孩子的男人結婚了,算算在一起也很多年了。現在算是歲月靜好。可這一路走來,真的不容易。
這個男人算是個好男人。
女兒一出生就得了怪病。前妻不工作,整天上網玩游戲,不管孩子。一次回家發現她餓了女兒一天沒給吃的,做爸爸的就發了火。兩人爭吵后決定離婚。女方很干脆說不要孩子,女方的母親明確表示,她女兒如果帶著這麼一個拖油瓶會不好嫁人。于是一個男人成了奶爸。混跡在幼兒園媽媽群里,風雨無阻帶著孩子去醫院看病,去參加各種活動…
直到某一天通過朋友認識了我。
一聽說他有女兒,我真的一點旖旎的心思都沒有。
朋友說,只是朋友的朋友,一起出來玩而已。勉強去赴約,見到以后,又覺得,他實在是個溫暖的男人,很想幫幫他。
就這樣一時的婦人之仁,導致現在錯亂的人生。誰都沒有錯,但誰都很累。
現在很怕看到網絡上關于后媽的言論。
好像做什麼都是錯的。所謂的「如果是你親生的你會這樣嗎」看似公正卻站不住腳。
且不說沒有如果。
就算你當對方親生的,對方也不一定領情。
親媽缺席了十幾年,絲毫不過問孩子的任何事。但是她只要一煽風點火,就能輕易摧毀后媽多年來的付出。這就是現實。
有在網上看到過那種特別懂事的繼子女寫的帖子,很羨慕他們能領會后媽對自己的好。給人一種「只要我付出了堅持了就能打動她的心」的感覺。可現實中,往往是,看不到盡頭。你并不知道自己付出的這些年心力還有青春,到底能換來什麼。
我家這個繼女,可能也因為生過病,智商忽上忽下。她也許因為遲鈍,整體給人感覺偏涼薄,不那麼在意感情不感情。她只在意當下,有沒有滿足她的需求,比如好吃的蛋糕,好看的衣服,好玩的玩具。在這些都有的前提下,即便你在樓下摔倒了喊的很大聲,她也絕不會去問一聲。
對自己的父親也是,讓那麼大年紀的父親蹲著給她系鞋帶,拿著一個蘋果咬著,眼神左顧右盼,似乎蹲著的是個奴仆而不是父親。有時候想起來要吃蘋果,她會一腳踹在父親的小腿上,說,我要吃蘋果!你去削!
平常在家,吃東西一定是她吃夠了吃滿意了吃膩了,才輪到其他人。而快18歲的她已經吃到快兩百斤。
平心而論,這樣的孩子,即便我親生的,我也不會喜歡她。
我當然很想教好她。
為了我愛的男人,也為了我自己。
我也不想以后我老了她還不能獨立。或者因為太胖健康出什麼問題。
一開始我陪她跑步鍛煉,換著花樣給她弄健康減肥餐。然后被前妻知道了,跑去我公婆家鬧了一場,說我虐待孩子。公婆那些親戚開始七嘴八舌,內容你們也能想得到,不外乎就是「畢竟不是自己生的,餓著不心疼」
學習上我陪她做作業,那時候小學四年級每天都有很多作業。有時候做練習冊后面有答案,我會按照老師的要求把答案撕下來,等孩子做完再拿出來對比正確答案。可是孩子并不愿意。她雖然在我面前一副憨憨的模樣,但在我離開上廁所之后總是翻箱倒柜把答案找出來抄。再跟我說是自己做的。
我跟她誠懇談過。我說成績再差媽媽都愛你。你不要為了拿到好成績就說謊。一定要實事求是。不會的地方就空著,媽媽教你。
後來又陪了一陣子,那時候學校每天都有那種數學的模擬試卷要做。我一般讓她自己先做,做了我再訂正,給她講解做錯的題。突然有一天她說不要我陪,要自己做。臉上帶著疏離客氣的笑容說「我自己做」。
我想可能孩子也希望獨立?于是就退了出來。只跟她說如果不會做的地方就叫我。
這樣又過了一陣子。
有天她爸爸發現,她每天用微信把模擬試卷髮給她親媽,她親媽幫她填好答案又發過來給她照抄……原來人家親媽是這樣子教育孩子的。做作業不是自己做而是抄。
後來我就找了一個幾十年教學經驗的退休老教師(女的)來家里補課。補了一陣子,那老師離開我們家的時候都是面紅耳赤的。問了才知道,那姑娘一問三不知。態度很抗拒。
有一陣子她說喜歡玩美甲。我買了全套工具給她。
還請了一個美甲師每周來家里跟她一起,教她怎麼畫好看的美甲花兒。
她說要學古箏。就陪她上古箏課。買古箏在家陪著練習。然后學了一陣子她說不學了。太累。然后又開始說要學別的。
總之就是每次說要學什麼,必定買一大堆東西,然后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以后,就說不學了。仿佛家里的錢都是自己印出來的。
前妻呢,也可能因為當初她覺得把孩子推給男方,能膈應到人家,結果沒成想孩子和新媽媽相處的還不錯,家庭幸福,她就又來了。
三天兩頭挑撥離間。比如說「新媽媽生了孩子就不愛你了 你不要以為她真的對你好」。這一類的。孩子頭腦簡單,常常被洗腦。
我陪孩子做作業,跟親媽直接幫孩子寫作業讓她抄,這一回合我直接敗了下風。
前妻事后還跟我說,血濃于水,她們才是自己人。
叫我別管閑事。
有次周末和先生去外地出差一天,把孩子放公婆家,我跟孩子約好陪她去動物園,回家路上我幾乎在飛奔。結果親媽不說一聲就來公婆家把孩子接走了。大姑子做主叫他們一起出去玩。所有人都覺得,我是最沒有必要被知會的那一個。
在大眾眼里,后媽仿佛沒有半點權利過問孩子的事。比如孩子去哪里了,被誰帶走了,是不是該通知我一聲…但是,后媽卻必須承擔起所有吃喝拉撒的職責。孩子胖了,成績不好了,就是我這個后媽在「捧殺」,孩子瘦了就是我虐待不給好吃的。我印象中,這一類只能干活沒有任何管理權的工種,應該是保姆。
還有很多。今天先寫到這里吧。
—————————————————
更新:
評論大部分都是出主意和安慰的,少部分說故事的。
其實我真的很討厭要跟人解釋這個那個。我想真實的故事一定脈絡是沒問題的,只要讀的人自己有邏輯思維。
好的那我繼續寫了。今天正好有點時間。
我發現這些年我變的有些敏感了。因為我太想做好一個媽媽的形象,我特別擔心別人覺得我做的不好不到位。以至于不拘小節的我現在居然會為了一點小事感到心里難受了。
有次家里請保姆,這個阿姨人比較爽朗熱情,當然也比較愛管事兒。
她在我家做了沒多久就立刻知道了我和繼女的關系,後來我問她,她說看得出來我的年紀估計也生不出這麼大孩子,這是后話了。
我其實很少留意別人吃飯夾了什麼菜,因為近年來身體健康的原因,我大部分時間在樓上。直到有一天我看到阿姨休假后再來的時候,偷偷把家里帶來的小橘子小蘿卜榨菜包給繼女。
我問她繼女為什麼阿姨給你吃這個呀,她說阿姨說我每次只吃白飯好可憐。
我突然明白過來。
繼女吃飯有個習慣,就是盛一大碗米飯以后上面再把所有的菜堆在米飯上面。尖尖的像麥垛一樣,她說很有食欲。然后坐下來吃。先吃上面的菜。菜吃完再把米飯吃完。
如果晚到餐桌旁的人,恰好看到她先把上層的菜吃完了,那就會看到這麼一個情景:一個人高馬大的孩子正在可憐兮兮吃著白米飯,一口也沒吃菜。
這個習慣啥時候養成的我不記得了。但我記得她和我說過,她看過一個紀錄片說這麼吃比較健康,而且不會發胖。
其實這就是后媽的現狀。連一個在家的保姆都覺得孩子吃白米飯肯定是很可憐,而不是因為自己的習慣。一個是「被迫」,一個是「主人翁」
後來我找了一個機會,和阿姨笑著聊天,我說這年頭誰家吃不起菜呢。
都請保姆了,也沒到為了省點菜錢就苛待孩子的地步啊!那個阿姨訕訕笑著說,哎呀,就覺得怕孩子可憐啊。我笑笑沒說什麼。
可當時我心里強烈的想說:
她的可憐,不是我造成的啊!我不是小三啊。
也不是我欠她的啊!我一直真心對她啊!
要償還的是自小離開她的那個親媽啊!
可是我知道說了也沒用。說了反而于事無補。
于是我沉默了。
另外一個沉默的原因是,我也知道,無論別人怎麼誤會我,繼女是很少會主動幫我澄清什麼的。跟她反應遲鈍有關,也跟性格有關。
比如前面她說阿姨跟她說了,怎麼吃白飯這麼可憐。她完全可以說,「我吃過菜了。而且那天媽媽還親手做了燉魚給我。」 這是事實。也沒有逼著孩子編瞎話。
專門給她燉的魚都是只給她吃的。都是我親自端到她習慣坐的餐桌位置以后,我才上樓去的。
(我身體不好,我有特殊的用餐時間)
她為什麼不解釋?為什麼不告訴別人自己不是吃白飯很可憐呢?
她似乎比較樂見這種被很多人關注的感覺。也不在意我是不是被人曲解。
類似的事情也有過。類似于給她買了防曬霜,學校和家里都各放一瓶。結果她不愛擦,嫌麻煩。曬黑以后也會有那些「好心人士」來嘰嘰喳喳,問她怎麼你媽媽不給你買防曬霜啊,女孩子要擦防曬霜否則會變黑啊!防曬霜也不貴啊!要買啊!
她也就笑瞇瞇聽著群眾們對她的關心,一句也沒有提「我媽媽給我買了防曬霜了」
我突然想,也許所有小孩都喜歡這樣被很多人關心愛護著的感覺吧。她的不同之處在于那種涼薄。一點也沒想過保護我。我表姐的孩子,才五歲,都知道在別人面前護著我。想想,真的是性格原因吧。
當然,如果有人問她,媽媽打你嗎,這類問題她還是會誠實說沒有。畢竟沒有的就是沒有。
而且很多人會喜歡用被迫害妄想癥去揣測繼女在后媽面前的生活。
回頭一看這麼細枝末節寫這麼多。
其實生活里就是這麼些小事慢慢把生活的信念給消磨掉的。
我感覺自己無力改變現狀。也提了好幾次離婚了。當然,在我想清楚之前我也不想矯情去搞什麼情緒戰爭。沒什麼意義。
離開,可能未來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