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李斯列傳。
使者至,發書,扶蘇泣,入內舍,欲自殺。蒙恬止扶蘇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將三十萬眾守邊,公子為監,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來,即自殺,安知其非詐?請復請,復請而後死,未暮也。」使者數趣之。扶蘇為人仁,謂蒙恬曰:「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即自殺。
關鍵問題是,當時的情景以及對話,是誰在場記錄下來的?《史記》的作者沒能留下引用文獻的鏈接。
所以,目前能夠確定的也僅是扶蘇死了。至于是自殺,還是被行刑,還需要考古挖掘證據。
假詔書的漏洞也很大,連蒙恬都看出詔書有問題,扶蘇又不是小孩子,怎麼會察覺不到問題呢?
我們來看白話版的假詔書。
「我巡行天下,祈禱祭祀各地名山的神明,以便降福延長壽命。
現在扶蘇和將軍蒙恬帶領著幾十萬大兵,駐扎在邊疆,已有十多年了,不能向前伸展國家的領土,士兵死亡損失又很慘重,一點兒功勞也沒有,卻反而屢次上書直言誹謗我的所作所為。 只因為不能被解除監兵的職務,以便回朝來做太子,就整天地怨恨不平。 扶蘇做人兒子的,實在太不懂得孝順,現在賜劍給你,讓你自殺。 將軍蒙恬跟隨扶蘇在外頭,既不能改正扶蘇的錯誤,顯然是有意如此,那你也應該知道扶蘇心里的打算。 做人臣的卻不知道忠心國家,現在也賜你自殺,把軍隊交給副將軍王離。」
扶蘇的職責是在上郡監督軍隊,防御匈奴。所以,詔書斥責扶蘇沒能開疆拓土,簡直就是欲加之罪。要想繼續向長城外開疆拓土,那是扶蘇和蒙恬兩個人能做的決策嗎?參考漢匈戰爭,那得是帝國朝庭制定國策,糜費大量國力,才能在長城外開疆拓土。
所以,我認為胡亥的假詔書,可能是史記作者特殊處理過的。為了歌頌漢武帝的文治武功,特意這麼寫來做對比,以昭告世人:向長城外開疆拓土,秦始皇都沒做到,但漢武帝卻做到了。
而扶蘇不顧詔書的真偽,竟然說「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這完全不像大秦帝國核心政治人物的言詞,而更像一個持守「三綱五常」漢代菜鳥儒生的做題家思維。
扶蘇「入內舍,欲自殺」,這太兒戲了。在以法治國的大秦,賜死皇帝長子和數十萬軍隊的統帥,即使廷尉、左、右監不能親臨,那朝廷也得派高級別執法官員負責執刑,以及御史監刑。怎能放任犯人隨意出入內舍?還放任同是犯人的蒙恬去阻止?難道這是港台的宮廷言情劇嗎?
總之,歷史上真實的扶蘇是怎麼死的?心理活動是啥樣的?死之前說了什麼話?這些細節都無確證。
所以不能認定扶蘇自殺草率。
從《史記》的歷史背景來看,司馬遷描寫扶蘇因假圣旨而自殺,能夠體現胡亥的得國不正,從而證明漢取代秦的合法性。將扶蘇描述成「為人仁」而與孔子的儒家核心思想扯上關系。這也能為西漢官學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而搖旗吶喊。
如果能穿越遇見《史記》的作者,你最想問他什麼問題?
我最想問的就是,在史記李斯列傳中,胡亥和趙高密談,趙高又和李斯密談,這些密談的對話是誰記錄下來的?
難道胡亥、趙高、李斯也有寫日記的癖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