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諸政權繼承的地緣形勢并非如秦、新、漢、晉一般突然「斷裂」直接進入戰亂時期,它本身由安史之亂后的、中央-藩鎮體制的中晚唐發展而來,而這個體制,本身就在急劇碎片化當中。
五代嚴格意義上并非只有南方陷入了政權碎片化的狀態,在北方,朱梁集團奮戰二十年都只是圍繞著大梁方圓幾百里的地方打轉,終朱溫一生也只是勉強整合了半個北方,后四個河東-沙陀政權雖然極力加強中央集權,但本質上仍是強力中央軍+首都文官=藩鎮承認效忠的共主式的組合,結構是不穩定的。原因我認為主要有
1,從政體看,從唐德宗開始,唐廷就努力分割藩鎮內部的權力,將屬于藩鎮一級的財權軍權下放到州一級,并使用「推恩令」式的手段分割藩鎮內部的政區,這方面可看張達志先生的研究,我這里隨手摘錄幾段話。
可見,通過中晚唐這一系列的演進后,全國的政治、軍事形勢高度碎片化。每個野心家開局可能只有一兩個州,但要想統一,他們必須一個一個擺平全國上百州的競爭者(不一定是武力壓服,也含有會對一元化進程不利的利益交換)。而且如前所述,五代的地緣形勢不是」斷裂「,而是大部分繼承晚唐的路徑接著發展,黃巢之亂并未打破藩鎮的大格局,這也就意味著對朱溫李克用們而言很難有大亂之后某片區域出現權力真空先入者得的好事,前進路上的每一步都有敵人。
2,軍事上,牙兵的跋扈,使得軍權結構上越發的不穩定和脆弱,這對梟雄們的統一進程是很嚴重的分心、干擾甚至打擊。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在中唐一度稱雄一時的魏博鎮,本來在田承嗣手上是可以以一鎮之力拮抗天下的雄鎮,但是在晚唐被牙軍們的連番作亂弄得元氣大傷,最后只能無奈地被汴梁制服。
還有導致唐莊宗垮台殞命的鄴城之亂,起因竟然只是一個小兵賭博失敗后的發泄,這種軍權上的高度不穩定是其他時期難以想象的,南北朝里的那種一個宗王/大族名士出鎮邊疆,稍使手腕就能對軍隊如臂指使的情形在五代絕對不可能發生。
3,地方上,唐宋變革之后進入五代,就算仍有士族政治的殘留,也基本「中央化」了,(這方面的論述很多),地方鄉間的權力也不再由大族,而是鄉里的土豪、豪強、武人掌握,沒有連縣跨邑的鄉間大族,地方上的權力也極度碎片化,出現了地方武裝獨立潮(這種潮流以南方為盛,或可解釋為何南方的碎片化趨勢比北方嚴重)。曹操獲得幾個名士支持就能入主兗州的好事在五代也不大可能復制。
以上出自胡耀飛《黃巢起義對晚唐藩鎮格局的影響》
總之,五代是由繼承中晚唐而來,其本身是一個沿著高度碎片化路徑進化的時代,由此,五代的碎片化本身也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