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樂是當代勞模,但不要忘記「張一打」和「鄭九組」他們
說古天樂是當代勞模這估計沒人反對,光19年古天樂就已經有《掃毒2天地對決》《使徒行者2》《反貪風暴4》《追龍2》上映。
如此密集的工作安排,也難怪會有網友笑言古仔是當代勞模。確實,放眼現如今的香港演員,還有如此拍片的古天樂是個獨苗。一方面說明古天樂在當下電影市場的活躍度,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香港藝人的青黃不接,至少現如今我們在電影院里見到的還是一張張熟悉的老面孔,張家輝、劉德華、古天樂、劉青云、梁家輝等都在「頑固」的堅守港片的最后陣地。
相比于其他藝人,古天樂是最忙的一位,不過如果乘著港片菲林記憶,歷史上也有不少勞模人物的存在,他們的付出促就了港片的輝煌。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最繁榮的階段,這一時期香港演員戲約多是非常平常的事情。劉德華就是大家公認的「勞模」,影視樂全面發展,曾在1989年一年就拍攝了13部電影,也就是說一個月不到就拍一部,自有「劉十三」的稱號,這一年劉德華合計16部新電影上映,戲外稱之為「拼命十六郎」。
同樣的還有梁家輝,一年也是拍攝13部戲。節奏快、片約多是那個時候香港演員的常態。即便是剛入行的新人也要變成工作狂,從早到晚都在片場忙乎。王晶就曾說過周潤發入行時從早上六點一直到半夜都在拍戲。
王晶:「那時他也有辦法,就是拿套被子和牙刷、牙膏住在道具間里,平均一天只能睡3個小時,就這樣捱過了3年。 」
劉德華在新人期更忙,連續一周一天休息時間不到三個小時。在最忙碌的時期,劉德華也一直是忙于工作,每天休息不到四小時靠10杯咖啡來提神。
不只是男演員,女演員也如此。比如鄭裕玲就有過一天趕九個劇組拍戲,人送外號「鄭九組」。惠英紅比她少一點,人稱惠八組。張曼玉外號「張一打」,則是源自其一年12部電影
那個時候香港電影環境就是如此,拍戲制作周期短,作品產量高,快到什麼地步呢?以大家熟悉片子《槍火》19天完成、《家有喜事》13天、《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10天、更夸張的是《豪門夜宴》僅用四天就拍攝完成。
但是如此短的周期也埋下了隱患,演員為了賺錢大量接戲,而片方在快錢又沒有考慮影片質量,以至于許多粗制濫造的電影都應運而生了,這可能也是港片日漸衰落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