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富城冷門懸疑神作,本該成為經典,卻因刪減30分鐘,被埋沒13年

眾所周知,由于不可抗因素的存在,國內電影催生出了「 內地特供版本」。

很多國外或是港臺電影,在進入內地院線之后,要麼遭遇剪刀手,要麼以補拍結尾或是添加片尾字幕的形式,對電影的劇情進行處理,才能得以上映。

在這種情況下,才催生出了很多電影,內地版與海外版故事截然不同的設定。

去年,影帝張震就曾主演了一部科幻懸疑片《緝魂》,內地版與臺版結尾就完全不同。

再往前數,杜琪峰的電影 《大只佬》、《黑社會》、《神探》、《奪命金》等電影,幾乎都在內地上映時做了結尾修改,由于結尾改動,直接導致這些電影在內地上映時口碑票房慘敗。

直到觀眾看完港版全片后,才驚呼故事居然是這樣。

類似這樣的案例還有更多,比如今天要推薦的這部2009年的電影《 殺人犯》。

該片由影帝郭富城主演,內地片名《 罪與罰》,影片的港版時長120分鐘,內地上映時足足剪去30多分鐘的情節,并修改了結尾。

本來是一部懸疑驚悚片,但內地版的結尾直接讓整個故事變成主角的一場噩夢,簡直離譜到家。

也因此,該片在內地上映后票房口碑雙撲街,至今被嚴重低估。

本期「 被遺忘的邪典片」,就來聊聊這部電影——

《殺人犯》

Murderer

電影上映于2009年,由安樂影業制作發行。

導演 周顯揚曾經是大導演李安的助理導演,《殺人犯》是他的導演處女作,他后來還拍攝過彭于晏版《黃飛鴻之英雄有夢》、游戲改編電影《真·三國無雙》等作品。

電影的編劇 杜致朗在香港有才女編劇之稱,2003年,她在學期間所撰寫的劇本已被業界青睞,成功拍成黑幫電影《江湖》大受好評,之后與李連杰合作,編劇電影《霍元甲》,之后便與導演周顯揚相戀并結婚,周顯揚后來的電影,都是由杜致朗編劇。

演員方面,本片眾星云集,影帝 郭富城挑大梁,還有臺灣女星 張鈞甯,內地實力派演員董勇,香港的 錢嘉樂、張兆輝、陳觀泰、黃又南等新老演員,制作班底頗為強大。

然而電影上映后卻不理想,內地與香港電影圈均未達到預期。

內地方面自不必提,因為遭遇剪刀手,故事被強行刪減 30分鐘,變得支離破碎,很多當年的觀眾走進影院后直呼上當受騙,批評此片為不知所謂的爛片。

而在香港本土,此片又陷入「抄襲門」爭議,只因電影上映時,恰好有另一部美國懸疑驚悚片《 孤兒怨》前后腳上映,兩部影片的謎底十分相似,因此導致《殺人犯》背上了抄襲爭議,最終票房未達到預期。

如果看過《孤兒怨》的朋友,估計都不難猜測到本片的情節發展。

故事開始于一樁離奇的墜樓案件。

半島大廈天井,資深警探徐泰被發現時身負重傷,從高樓墜下,奄奄一息。

同時,警方還在現場找到了昏迷不醒的重案組督察 凌光(郭富城 飾)。

離奇的是,凌光頭部受到重創,蘇醒后被診斷為失憶,當警方問詢他徐泰受傷經過的時候,凌光根本無法解釋,只模糊記得去半島大廈是為了查案。

凌光和徐泰所要調查的案件,是近來城市內駭人聽聞的「 電鉆殺手連環案」。

兇手作案手法殘忍,用電鉆虐殺目標,接連犯下幾樁兇案,然而警方對受害者身份調查過后,卻發現毫無交集與規律,因此調查始終沒有進展。

而墜樓的警探徐泰也被發現身上有電鉆的鉆孔,懷疑是遭到了兇手的攻擊,偏偏現場沒有其他人的蹤跡,但通過現場的痕跡和通話記錄,嫌疑指向了失憶的凌光。

警局內徐泰的下屬 陳安哲(錢嘉樂 飾)等警員,開始懷疑凌光就是自導自演的殺人犯。

傷愈的凌光深感委屈,可他記憶全無,好在身邊有一位關系要好的同事 阿鬼(張兆輝 飾)很信任凌光,開始私下幫助凌光查案。

問題的關鍵在于凌光丟失的記憶,偏偏凌光手里的記事簿顯示,在電鉆兇案發生的時候,凌光均在請假,這顯然是暗示他有「作案時間」。

更巧的是,這3起案件的案發地,都離凌光的住處不遠。

接著,阿鬼和凌光又在大廈的水泵房里發現了一把兇手作案用的電鉆,巧合的是,同樣型號的電鉆,凌光家里也有一個,恰好最近不見了。

作案時間、地點、兇器都對得上,凌光身上的嫌疑越來越大。

凌光越查越不對勁,精神狀態越來越差,只能在家休養。

凌光的家里有一個溫柔美麗的妻子 希愛(張鈞甯 飾),兩人還收養了一個年幼的養子 仔仔(譚真一 飾)。凌光在家里詢問妻子和養子,希望喚起當時的記憶,可無濟于事。

他的腦中不停閃現血腥場面,精神極度失控,偏偏在此時,家里的怪事越來越多。

凌光在家里的儲藏室里發現了一枚血肉印,他本來已經用油漆涂掉,可第二天又出現了同樣的手印,比對后確認,這手印就是凌光自己的。

與此同時,警方對幾名電鉆兇案的死者尸檢分析后,發現兇手用電鉆在目標身上鉆孔,其實是用電鉆畫了一幅兔子形狀的圖畫。

就在發現這條線索后不久,凌光在自己兒子的玩具上,發現了同樣的圖案。

兒子仔仔聲稱,這些鉆孔都是父親凌光用電鉆鉆出來的。

一連串的線索與疑點,讓凌光自己也開始懷疑,難道自己真的是兇手?

就在這時,事情發生了轉折。

凌光因為失憶癥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發現自己失憶并非因為腦部遭受擊打,而是被人下毒。

凌光的妹妹凌敏從國外回來。凌光接妹妹的空隙里,又發生了一起「命案」。作案手法和之前的一樣,「警方」懷疑,兇手還是那個電鉆狂人。

凌光通過妹妹手里的照片,突然意識到三名死者的相同點,都是自己兒時的玩伴。

他懷疑,兇手想要陷害自己,因此隱瞞了這些線索,害怕被警方查到以后,自己無法洗清嫌疑,因此決定獨自調查。

然而好友阿鬼也因為疑點的發現,開始懷疑凌光,勸說他主動自首。

凌光堅持聲稱自己是冤枉的,與阿鬼發生爭執,結果失手誤殺了阿鬼。突然的變故發生,不管凌光是不是電鉆狂魔,他如今也已經成了一名殺人兇手。

走投無路的凌光突然發現,有個蓬頭垢面的乞丐,總是在跟蹤自己,于是便對乞丐展開調查。

隨著調查的深入,凌光逐漸發現,養子仔仔竟然是背后陰謀的操縱者。

殘酷的真相終于浮出水面。

原來,凌光的父親以前在南洋,曾有過一名私生子,叫凌富榮。

后來凌光的父親拋妻棄子,在香港結婚生子,生下了兒子凌光。凌富榮的母親曾經來找過凌光的父親,可卻被拒之門外,當時的凌富榮還遭到了弟弟凌光和朋友們的羞辱。

凌富榮患有一種罕見的「不老癥」,他的衰老速度比別人慢得多,一輩子都只能像個小孩子一樣。被親生父親拋棄以后,母親艱難地養活他,環境使他的性格變得扭曲。

母親去世之后,依靠兒童的外表不停被不同家庭收養,并鳩占鵲巢將養父母的孩子販賣。他在一家醫療機構內,他遇到了智力有缺陷的「早衰癥」患者阿猛,凌富榮和阿猛成了合作搭檔。

后來,凌光的兒子意外去世,他去福利院收留了凌富榮,也就是現在的仔仔。

所以凌光的養子仔仔其實就是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凌富榮再次見到凌光,涌起了強烈的恨意,因此想要報復凌光和當年羞辱過自己的那些好友們。

于是,他讓阿猛用電鉆虐殺了凌光兒時的好友們,接著再留下線索,將嫌疑指向凌光,與此同時再給凌光下藥,一步步讓凌光精神崩潰,背上殺人嫌疑,借此完成報復。

凌富榮當著凌光的面承認自己是兇手,可兇案都是乞丐阿猛做的,凌富榮可以輕易撇清嫌疑,而凌光又親手害死了警察好友阿鬼,因此他知道真相,也無法洗清嫌疑。

凌光本想與凌富榮同歸于盡,卻沒想到,凌富榮竟然指使乞丐阿猛殺死了凌光的妻子希愛。

憤怒的凌光,殺死了阿猛,并拿著電鉆,想要殺死真兇凌富榮。

不料,凌富榮早就報警,正當凌光拿著電鉆行兇的時候,被警察給目睹,如此一來,凌光的電鉆殺手的罪名被徹底坐實。

電影的最后,凌光被當作殺人兇手關入了精神病院,凌富榮依舊逍遙法外。

結尾最后一幕,被關押在精神病院的凌光,在手臂上刻下「 出去報仇」四個字。

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這部《殺人犯》最大的噱頭就在于故事中設計了「不老癥」和「早衰癥」這樣的謎底,如此設定還是很開腦洞的,尤其是 本片實際上早于《孤兒怨》上映,因此抄襲之說應屬誤會,劇情雷同可能真的是巧合

不過,反倒是在 2010年的網劇《毛騙》第一季的結尾,編劇設定的大反派的身份,明顯參考了《殺人犯》中的設定,同樣是以「不老癥」來解釋兇手的身份。

說回電影本身,本片最大的賣點,其實是郭富城的演技,從一個幸福美滿,前途光明的高級警察,變成一個殺人嫌犯,轉變很大。

而隨著劇情推進,凌光陷入自我懷疑的矛盾中,一方面覺得自己不是兇手,但是所有的證據,卻都是指向自己,優秀警官慢慢變成陰郁的殺人嫌疑犯,那種被全世界誤解,甚至連自己都不能相信的感覺,被演繹得入木三分。

作為一部罪案懸疑片,本片的核心仍然沒逃脫探討「人性黑暗」與「犯罪心理」的的主題,電影中的大反派,外表天真如兒童內心陰暗腹黑的仔仔,總是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來作惡,比單純的兇狠惡人形象更可怕,尤其他在片中的一句臺詞,「 我從沒親手殺過一個人」,簡直讓人不寒而栗。

電影于鏡頭運用上,攝影李屏賓及美術文念中采用了調色的效果,令電影于色彩上營造氣氛。而梅林茂的配樂,則是跟著劇情推動。從幕后層面來看,電影的技術水平是具水準。化妝、美術、配樂等都為本片營造出一種喘不過氣的黑暗世界中,也和主角本身的心路歷程不謀而合。

雖然此片存在劇本邏輯銜接有瑕疵,初執導筒的周顯揚在敘事節奏掌控上不夠精準,但整體來看,本片不失為一部很有野心的港產懸疑犯罪片,可惜因種種原因,造成此片被埋沒。

而在此片之后,周、杜夫妻檔的電影之路一直是下坡趨勢,最好的作品還是這部兩人首次合作的《殺人犯》,之后隨大流搞合拍電影后,就基本只剩純粹擺爛,一部不如一部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