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為啥要把首都從應天府遷到順天府?作為燕王,是衣錦還鄉嗎?
查看全部 46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9

ADVERTISEMENT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遷都的確能夠改變一個國家的命運。

——盤庚將都城遷到富庶的殷,使得商朝再度繁榮;——君士坦丁將都城遷至拜占庭,奠定了拜占庭帝國的基礎;——北魏孝文帝從平城遷至洛陽,也由游牧向農耕過渡,北魏也由此發展至鼎盛。

遷都的想法并不始于朱棣,而始于朱元璋。

放眼當時的世界,美洲和非洲仍處于原始社會,而歐洲則剛剛經歷過黑死病。明王朝在當時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唯一能夠與之抗衡的,是曾經征服亞歐大陸的帝國統治者蒙古。

而元朝曾經的統治者正是朱元璋的心頭之患。如果蒙古鐵騎大舉入侵,明軍從南京出發,需要跨越淮河、黃河、燕山山脈等重重阻隔,才能抵達戰場。從軍事上來看,南京顯然不是一個合適的都城。

ADVERTISEMENT

所以,朱元璋把眼光望向北方。

然而,汴梁地理位置適中,但無險可守,而長安和洛陽雖是舊朝古都,但已經殘破不堪。最理想的都城選址是元大都,也就是北京。不過,朱元璋卻把目光聚焦在一座無名小城——鳳陽。

鳳陽之于朱元璋的意義非比尋常,生于此,長于此,出家于此,起兵于此。正如項羽所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榮歸故里,將故土發揚光大也是朱元璋的愿景。朱元璋對鳳陽寄予了厚望,并希望按照「京師之制」修建「明中都」鳳陽。

但此舉遭到劉伯溫等反對,認為此舉會助長朝中的鄉野之士。朱元璋為顧全大局,以同時改建南京和修建中都勞民傷財為由,停建中都。

定都南京實則是朱元璋的無奈之舉。他對于南京宮殿的規格一再縮減,也對外宣稱宮殿風水不好,內心對于遷都的渴望可見一斑。

ADVERTISEMENT

只是遷都的渴望隨著太子朱標的病逝,一同消散。

公元1392年,朱標病逝,享年37歲。他去世前一年,受父親朱元璋委托前往關中和洛陽考察,旨在判斷兩地是否適合定都。可惜,他在回到南京后,便一病不起,不久便去世了。喪子之痛讓朱元璋痛下決心,再也不考慮遷都一事。

皇子戍邊是朱元璋一手締造的大明最早的國防格局。九位皇子沿長城駐守各個軍事要地,其中最有才能的,當屬四皇子朱棣。

公元1390年的寒冬,朱棣奉父親之命,出征漠北。在第一次直面蒙古鐵騎的過程中,朱棣憑借他的軍事和外交手段,收獲頗豐,自此開始對蒙古也有了深刻的認識。

隨后的「靖難之役」,朱棣奪取了皇位。而沾滿鮮血的南京城以及一個個愿意為了生死明的建文帝而赴死的大臣更是刺痛朱棣的內心。

ADVERTISEMENT

對于南京城的不滿日益增加。加之,和蒙元真正交過手的朱棣更加清楚蒙元是一個何其強大的敵人。他清楚地知道,在北方有著一個強大、并且充滿野心的敵人。

北京處于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交界線,它長期以來都作為抗擊游牧民族的軍事重鎮。五代十國時期,后晉開國皇帝石敬瑭把北京為中心的「幽云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自此,北京便掌握在游牧民族的手中,遼代的陪都、金元的都城,直到明朝才再次回到農耕民族的手中。對于舊都北京,蒙元更是一直虎視眈眈。定都南京是無法顧及到北方邊境的,蒙古部族一旦入侵,將會勢不可擋。

來自北方,尤其是蒙古的威脅始終讓朱棣耿耿于懷。但他是馬背上的皇帝,所以也就有著與朱元璋、朱允炆都不曾擁有的魄力。

于是,朱棣萌生了一個比他父親更為大膽的想法——「天子戍邊」。

此舉也是開創了中國歷史的先河,從未有過皇帝將都城選址在邊陲,足以見得朱棣的膽識。

當然,朱棣的野心遠遠不止于此,他要以北京為基礎,讓大明的邊疆繼續向北推移。與江南群臣的自傲和保守不同,朱棣認為偏安一隅終究會連「一隅」也守不住。而南京正是他無法開疆拓土的羈絆,所以他必須遷都。

經過了一系列的紫禁城籌建以及龐大的人口遷徙作為準備,朱棣終于在公元1409年以狩獵為名,太子朱高熾監國,回到北京。

自此,朱棣完成遷都。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9
我給你們講兩個事情,你們看了,大概心里就會對遷都北京的意義有點概念了。在唐代的時候,有一次李世民在朝廷工作聚餐時喝醉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9
無論朱棣的遷都初衷是什麼,但遷都北京這件事簡直是特喵的神來之筆。洪武后期,其實定都南京的弊病已經開始顯現了。想找到既忠心耿耿,又戰斗力強的長城兵團,是個無解的問題。朱元璋已經做到極限了,把兒子都派出去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9
如果只有一個理由,就近控制邊軍。最起碼,要讓邊軍將士感覺到,皇帝離我們不遠。皇帝如果不是邊軍的貼心人,邊軍就會去擁護董卓、爾朱榮、安祿山、李自成。自古以來,邊軍的戰斗力都強于京營。而南京離邊境太遠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9
是怕,深入骨髓的恐懼。朱棣對自己的幾個兒子有很明確的判斷,一旦出現危局,都不是能逆勢爭勝的性格,性子里都缺乏那股子韌勁。而朱允文的例子就在眼前,朱棣必須在自己生命結束之前,徹底穩住大明的局面,穩住朱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9
問題不要復雜化看待,永樂皇帝看重的是北京的地理位置,對于大明朝來說,外患最大的威脅是北方的蒙古各部,而非南邊的西南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9
朱棣決定遷都北京,跟所謂的衣錦還鄉無關,朱棣決定遷都北京主要是維護自己的統治穩固。朱棣遷都北京是把抵御北元蒙古各部的南下騷擾視為主因之一。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如,以北京作為一個政治、軍事的中心,就近指揮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9
首先要講,雖然永樂四年開始營建北京,但直到永樂十八年才正式遷都。朱棣在南京做了十八年皇帝。朱棣遷都顯然和衣錦還鄉或者內疚并無關系。歷朝歷代一直有一個固定的問題要解決,守內還是守外?漢唐實外虛內,以重兵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9
一。遷都北京造成邊境糧食嚴重短缺。結果就是在1.營造北京的同時放棄半個省的直轄領土(大寧都司+部分山西都司)即使judy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9
說一個冷門的觀點,我認為朱棣遷都北京是考慮到為穩定北方,尤其是幽燕一帶的民心。燕云十六州在后晉時期被石敬瑭割讓給契丹,自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9
1,朱棣在南京沒根基,北京才是他的根據地,所以遷都北京對于他來說睡覺能睡得踏實一點。2,南京作為首都太靠南了,不利于未來會有的對蒙古或者其他北方勢力的戰爭。3,天子親自統帥邊軍,加強朝廷對邊軍的控制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9
安史之亂之后,只有定都北京的政權能同時實現穩定和統一。朱棣也是從這里打進南京的,他清楚的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9
1、風水南京有六朝古都之說,加上民國等就更多了。這些朝代的特點都是短命。公元221年,東吳孫權在石頭山金陵邑舊地筑石頭城,隨后于229年在此建都,取名「建業」。西晉滅吳后,于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改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9
因為北京是中國的軍事中心,農耕,漁獵,游牧,海洋文明的交匯點。這里不投入重要的政治力量不行;朱棣的根基在北京,靖難期間也是得到北地武官和邊民的支持。拋掉自己的根基去政治敵人(朱允炆)那里的根據地,顯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9
衣錦還鄉對朱棣來說,格局小了。他現在已經不是燕王是皇帝了,遷都北京可不僅僅是炫耀的需求。老朱家得了天下后,都是一個通病,不信任身邊的人。朱元璋把他的兒子封為藩王鎮守各地,是想用自家血脈去保護自己打下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9
首都定都邊疆的朝代,西周鎬京被犬戎攻破唐朝長安被吐蕃攻破,金國中都被蒙古包圍,遷都后攻破。明朝北京被也先,俺答,皇太極包圍,成為國恥,然后被李自成攻破,清朝北京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攻破。而且要靠首都守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9
第一原因,順天府是燕王的基本盤,雖然燕王篡位成功但是他在南京并不覺得踏實,要回到老巢以北壓南;第二原因,邊軍是國家軍隊精銳所在,遷都北京可以控制九邊精兵,軍隊在手就可以遙控東南,再以東南財賦養北方軍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9
秦漢隋唐你見過這幾個大一統王朝的都城遠離邊境麼?大一統就不說了,戰國時期,各國的都城離他們的主要對手都不遠,秦國的咸陽趙國的邯鄲,都是屬于邊境一破馬上被圍。中國歷史上違背這一點的我就知道一個趙宋,結果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9
我,judy!倒是不想遷都北京,繼續在南京享福。可是國家的外患主要還是來自北方的蒙古人,這幫人死灰復燃,死而不僵,死不悔改,就是要和我大萌過意不去。那咋辦?肯定要在北方屯重兵啊,九邊地區,從山海關,居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9
不到北京 就會有下一個朱棣 安祿山 朱棣的子孫就會變成下一個建文帝 唐玄宗 邊關將領權利太大又不得不大 那就讓天子守國門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9
政治勢力范圍與控制力,就這麼簡單。其他。誰說守國門啊防禦啊都是屁。朱元璋在南京的時候8次北伐也沒影響他打散北元。只不過朱元璋有更成熟的塞王防禦系統,朱棣拆了塞王系統,北方主動國防工程就崩了,那麼朱棣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