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分久必合,隋朝的統一是民意所歸。
而且隋朝的強盛,用一句話總結就是:短命王朝開創千年功績。
隋朝的楊堅不但統一了中國,結束了南北朝這個超級混亂的時代,還確立了科舉、三省六部,這些后人用了一千多年。
論地位,往前推只有秦始皇達到了這樣的高度。
他的兒子楊廣開運河、征突厥、建東都等,同樣不白給。
隋朝和秦朝一樣,也是一個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隋的開創者叫楊堅。楊堅家是村里的大戶。當年西魏有八柱國,這個政權就是靠這八家撐起來的。這里面有後來建立大唐的李虎家族,李虎的孫子李淵就是唐朝的開創者。八柱國除了李虎家族外,還有史上第一岳父獨孤信。獨孤信有三個女兒當上了皇后,一個女兒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皇后,一個是楊堅的妻子,後來隋朝的獨孤皇后,還有一個是李淵的母親,也就是大唐的元貞皇后。
西魏除了八柱國,還有十二將軍,是西魏的軍隊天團。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是十二將軍之一。楊忠去世之后,楊堅頂了父親的崗,成為北周的大臣。上了崗才知道,這個位置不好干啊。因為領導太愛猜忌了。自打楊堅同學一出生,關于他可能造反的傳說就沒斷過。關鍵楊堅長得太有個性了。關于楊堅,村史記載:「為人龍顏,額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沉深嚴重。」頭頂五根柱,手中握「王」字,怎麼看都不像老實人。
雖然楊堅的女兒楊麗華嫁給了領導周宣帝,但楊堅仍是重點受監督人員。周宣帝直接告訴楊麗華:「早晚有一天,我要把你們家人殺光。」
碰到這樣的女婿,楊堅只好拿出自己的演技了。進了宮,無論周宣帝說什麼,楊堅始終神色自若,癱瘓如日常。
靠著裝聾作啞,楊堅躲過了一劫。好日子也終于來了。周宣帝死了,新皇帝北周靜帝宇文闡是楊堅的外孫,還只有七歲。那就不好意思了,楊堅終于不用再忍,直接推倒了北周,建立了隋朝,成為村里的新一任村長,又一鼓作氣拿下南朝陳,再一次將村子統一了起來。
隨即即位的是楊廣。楊廣是楊堅的兒子。楊堅平定南朝陳,大元帥就是楊廣,他從小聰明,就是有一點,他不是長子,長子是他的哥哥楊勇。
這也就意味著,村長這個位置只能傳給他哥楊勇。
那麼,只好拿出點計謀了。
楊廣知道自己的母親獨孤皇后討厭家里的人娶小妾,就把自己的小妾都打發到一邊,天天跟自己的正妻待在一起。又知道父親楊堅喜歡節約的人,所以沒事就憶苦思甜,穿穿舊衣服。
演技一出,高下立判。楊堅頭腦一熱,獨孤皇后枕邊風一吹,楊堅就把太子楊勇給廢了,讓楊廣成為接班人。
楊堅快去世時,才知道楊廣在宮里調戲宮女。想到這里,楊堅大叫:「老婆把我坑慘了。」
楊堅這個村長一上任,就干了好多件大事。
一是重新改組了村子的管理模式。楊村長將村管理層分為三省六部。三省是尚書省、門下省、中書省。但楊堅一看,這個「中」字跟他爹楊忠的「忠」有點像,這不行,就改叫內史省。
所謂的尚書,原本是村長的小秘書,平時還管點村長家的圖書,所以稱為尚書。後來,權力越來越大,成為重要的官職。尚書省的領導叫尚書令,下面還有兩大助理,左、右仆射。
尚書原本是村長的小秘書,尚書管大事去了,秘書還是要有的啊。于是村長也就是皇帝又設立了中書省,專門替村長寫點文件,發點公告(詔書)。中書省(內史省)的大領導叫中書令(內史令),下面還有中書侍郎。
那萬一村長或者村長秘書寫錯了文件呢?這就需要門下省來審核了。門下省的長官叫侍中,因為楊忠的關系,曾經一度叫納言。
這三省的大佬就是村子里的一級高官:宰相。
其中,尚書省因為管的事多,所以下面還設了六大部門:吏部主抓官員的考核和選拔;兵部管軍隊調度;禮部就管管村子里的大型禮儀活動,比如祭祀;刑部管司法案件;戶部管錢財;工部管重大工程項目,比如修水庫。
它們的排名是吏、戶、禮、兵、刑、工。
為什麼這麼排呢?
吏排第一,因為這是管人事的,搞管理,當然以人為先。 找到了正確的人,才能管好這個村子。
吏部招來了人,得發工資,工資從哪里來?得有人管錢財,統計村子里的戶口,大家按戶交錢,所以戶部排第二。
吏、戶是所有的基礎,所以這兩個部門永遠是最重要的。
排完這兩個,才輪到排下面的。
村子里有句古語:「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國家這兩件事情最重要,祀與戎。祀是祭祀祖先,這歸禮部管,所以吏戶之外,禮排第三。戎是打仗,這歸兵部管,這關系到國家的安危,所以兵部排第四。
排第五的是刑部,管理村子里的法律事件,論地位就不如兵部啦,所以在兵部之后。
最后的工部是主抓工程的,修個皇宮、建個水庫,地位不太高,就排在了最后。
楊堅搞了這一套,村子里的管理模式基本就定了,有村長的時代,就是沿用這一套。
除了這個,楊堅還精簡了村子的上下管理模式,以前村子有州、有郡、有縣,三級太麻煩,楊堅改為州、縣兩級。級別少了,事情辦起來就方便了,而且楊村長的權威也提高了。當然,最重要的是,楊村長還重新制定了村子里的人才選拔制度。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