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現一個「我比印度人更懂印度史」的懂王
王玄策征服印度什麼時候成了「想象史學」了?
哪個位面的「被現代歷史學研究和考古證據不斷證偽」???
先看看當代印度人自己怎麼認為的:
「創立人(戒日王)死后,國家就不能維持下去了。卡瑙季的王位被一個大概名叫阿羅那順的大臣所篡奪。這個篡位者反對在戒日王生前由中國派出的使團入境,并殺害或逮捕了使團的小衛隊。使團的領袖王玄策逃到了尼泊爾,在他的請求下,西藏有名的松贊干布-----他娶了一位中國公主-----派遣了一支軍隊去懲罰這個篡位者。阿羅那順被逮捕,并押解到了中國。蒂爾胡特地區并入了西藏,一直由西藏人統治到公元703年。北印度又一次失去了政治上的統一」
-----《印度通史》(印)恩.
光本人所見,至少還有美國實況匯編出版社《世界戰爭大全》、英國菲爾普頓《尼泊爾史》等書承認此事,中國互聯網影響不到他們。
王玄策生擒阿羅那順一事,所謂是「被中國互聯網夸大的事情」,根本不成立,這帽子完全扣不到中國人頭上。
中國史書對此事旁證甚多,牽涉甚廣,而且向唐廷獻俘的也不只有王玄策,顯然這場戰爭,中方資料并不是僅基于王玄策的自述,還有吐蕃等國的旁證:
「吐蕃贊普擊破中天竺國,遣使獻捷」《舊唐書》卷三《太宗本紀下》
右衛率府長史王玄策使往西域,為中天竺所掠,吐蕃發精兵與玄策擊天竺,大破之,遣使來獻捷「 《舊唐書》卷196《吐蕃上》 「其后王玄策為天竺所掠,泥婆羅發騎與吐蕃共破天竺有功」《舊唐書》卷198《西戎》之泥婆羅條
更有意思的是,中國史料還提到一個新的參戰國家:章求拔,該國也派兵千余參加了王玄策的聯合部隊,今天有學者認為,章求拔有可能是錫金。
「(章求拔)其王羅利多菩伽因悉立國遣使者入朝。玄策之討中天竺,發兵來赴,有功,由是職貢不絕」 《新唐書》卷221上《西域上》
最讓人震驚的是,東天竺等印度大邦也向唐廷臣服、獻款,向王玄策軍隊獻上大量牛馬與武器以助戰,并請求學習老子的典籍:
「王玄策至,其王發使貢以奇珍異物及地圖,因請老子像及《道德經》」(《舊唐書》卷198) 「東天竺王尸摩鳩送牛馬三萬饋軍,及弓刀寶纓珞,迦沒路國獻異物,并上地圖,請老子像」(《新唐書》卷221)
可見,唐廷對王玄策攻占印度戒日帝國一役,信息來源顯然是多元的,在國際上牽涉面甚廣,根本不可能只聽王玄策一家之言。
如果說,唐廷想吹牛炫耀,憑空捏造此戰,自然是大吹特吹自己人,而不會把吐蕃放到第一位,甚至把吐蕃獻俘寫入太宗本紀。在中國歷朝正史中,帝王本紀的源于宮廷實錄,絕不可能為了配合一個區區小芝麻官王玄策吹牛,讓整個史官群體造謠,還把吐蕃的作用放大。
我把某位所謂的「印度歷史證據」從頭到尾,又從尾到頭反復看了幾遍,實在看不出以神話傳說為主,正史記載要麼見首不見尾,要麼含糊不清,要麼語焉不詳,要麼是些支離破碎的片斷,這印度史料,是怎麼對否定王玄策事件「構成了證據鏈、互相印證」 的???
而且,印度人自己寫的《印度通史》,并不是沒寫到戒日王死后印度政局的變動,但也不否認王玄策事件,還特意提到蒂爾胡特地區,因為王玄策之役,從此被吐蕃人一直統治到公元703年,就可見印度歷史雖散亂不清,但于此事并非完全沒有痕跡。
難道印度人不懂印度自己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