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歲的時候,不理解為什麼爸爸不能請假來自己的家長會。
十五歲的時候,不理解為什麼爸媽在和領導吃飯的時候,明明領導講的笑話不好笑,但他們笑的前仰后合。
十六歲的時候,不明白為什麼父母明明掙的不多,卻非要拿出那麼多錢逼自己去上補習班。有這錢,吃點好吃的,換個好手機不行麼。
二十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個人才,將來必然能年薪百萬。畢業分分鐘就能買車買房。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人喊窮,覺得他們就是又笨又懶。
二十五歲的時候,不理解為什麼爸媽不愿意去外面吃飯。帶他們去吃辣火鍋,去吃烤肉,他們竟然說對這種人間美味沒胃口。
做員工的時候,不理解為什麼老闆把淘汰的產品寧肯處理掉,也不能下班后分給自己。
做老闆以后,才明白如果把淘汰的產品分給員工,那麼淘汰率會大大增加。
人,如果不經歷過,很難理解。
了解了社會的殘酷,了解了人性的復雜以后,當初大人們的種種舉動似乎變的合情合理。
也發現,年紀大了以后,吃一頓油膩的東西,可能一天都不會餓。至于辣的,一吃就上火。這個年齡,清粥小菜,家常菜,是最喜歡的了。
年紀大了之后,不想出門吃飯,不想多費心思關心與自己切實生活關系不大的事兒。
年紀大了以后,往日的朋友都有了自己的事兒,很難一叫就出來了。如果頻繁的邀約,還可能被厭棄。
……
所以,你不理解老人的想法很正常。因為你還沒到他們的年紀。
老人的邏輯很簡單,他們只是在經歷過之后,根據經驗,權衡利弊,給你一個最佳的方向。
但有些人不理解,也不接受,
因為有些事兒,只有經歷了才會明白。
人到中老年,沒有配偶,沒有子女,那麼在正常社交之外的時間,基本上就是孤獨的。
對于人生,也是越來越無望的。
年老,伴隨的大多是體弱,多病。
體弱多病,給人帶來的是恐懼和絕望。
而且,如果沒有配偶后代,年老而體弱的老人,會感受到社會上更多的惡意。
畢竟,人性之惡,有時會超乎人的想象。
而越是有錢的孤寡老人,生活可能越悲慘。因為他們就是懷揣寶物的弱者,身邊的人都在虎視眈眈。
雖然現代社會進步,文明發達,
但步入晚年的老人其實和嬰孩差不多,當身體機能差到一定程度,也需要人貼身照顧。
只不過,他們比嬰孩還要慘一些,因為他們感知痛苦的能力,要更強。
這個時候,更希望身邊有配偶或血親,能成為自己的希望。
可以不理解老人為什麼這樣,
但別懷疑人類的天性。
自然規律安排人類繁衍,自然有它的道理。
可以違背自然規律,因為可能不適合你的性格。
但不要認為它是錯的。
英國某媒體進行過一次調查,評選世界上最令人恐懼的事物,
最后最高票當選的,并不是蛇,老虎之類的猛獸,
而是孤獨。
仔細想一下,孤獨確實令人非常恐懼,
監獄之中對犯人比較嚴重的懲罰,就是關禁閉,小黑屋里,不讓你和人交流,沒有娛樂措施,很痛苦。
在學校里,孤立一個人,也是讓人痛苦的存在,因為沒有人和他交流,他被隔離在這個班級之外了。
在職場上也是如此,
婚姻中的冷暴力,更被人詬病。
綜上就是,沒人理睬,沒人說話,沒人交流,是件令人崩潰的事情。因為人的社會屬性,已經消失了。
沒有嘗試過真正孤獨感覺的人,是不能理解的。
自己在家宅幾天,玩手機,不叫孤獨,35歲之前的人,也很難體會孤獨的滋味。
問到底應不應該要孩子的人,大多是年輕人。
因為20多歲的時候,無論是體力,腦力,還是事業,都處于巔峰狀態,所以,每日呼朋引伴,四處游玩,覺得就這樣過一輩子也沒什麼不好。
但35歲以后,各方面都在走下坡路,昔日的朋友,也大多有了歸屬以及自己的事情,再也不能像以往隨叫隨到了。
而且身體機能和各種欲望也處于消退階段。
沒那麼想出去玩,沒那麼多食欲,病痛也慢慢的多起來了,
這時候,真正的孤獨才會慢慢到來。
工作的時候,還有人交流,問題不大,
但晚上回到家之后,一開門,寂靜無聲。
特別是假期,看手機看到累,睡醒之后,無論幾點,家里都是靜悄悄的,
打開手機,沒有電話,沒有消息,
如果突發病痛,會更難挨,
在寂靜的屋子里,想喝口水,自己沒力倒,身邊沒有人,是很無助的。
所以,這時候,一段穩妥的感情就很重要了。而人到中年,配偶和子女甚至比父母還要可靠一些,因為父母已經年老,開始反向依靠子女了。
所以,沒有走進婚姻,沒有子女的人,回家之后,就要與孤獨為伴了。
比如,明星劉雪華,孤獨,無助。
當然,婚姻暴力,孩子不孝這樣情況也存在,但畢竟是少數,婚前睜大雙眼,少些戀愛腦,會減少婚后的很多風險。
沒有婚姻和子女,年輕時瀟灑,中年時輕松,但要能擔住老年時的脆弱,特別是孤獨。
一些人不要伴侶和子女,認為只要搞錢就夠了,
但人老了,有太多錢未必是好事。
就如同武俠小說中的武林至寶: 金絲軟甲。
在高手手中,才是至寶,在武功低微的人的手里,卻是一件招來殺身之禍的利器。
因為有了至寶,很多人都會盯著你。
實力匹配不住寶物,不但寶物守不住,性命都堪憂。
體弱而有錢的老人也是如此,如果沒有下一代的傳承,身邊的錢越多,越容易成為居心不良之人眼中的肥肉。
比如60歲,帶資進養老院,如果一次[性.交]齊費用,給200萬,一直住到身故,大家覺得養老院會盼著這個老人活的長還是活的短呢?
如果一個月一個月交,沒有子女的話,剩下的錢最后是誰的呢?
養老院和幼兒園一樣,做的都是監護人的生意,沒有子女的老人,和沒有家長的幼兒,是一個待遇的。
更關鍵的是,有些養老院,是不收沒有監護人的老人的
有人說可以把遺產給家族里的其他孩子,幫忙照顧,說實話,這得孩子有精力,還得愿意。
而且你年紀大了,孩子父母年紀也大了,如果你和他父母同時生病,你覺得孩子會先顧誰?
如果你告訴他,等你走了之后,遺產都是他的,你覺得他是盼著你早走還是晚走呢?
而且,多少遺產能讓其他孩子心甘情愿的照顧你呢?
如果認為,孩子小時候多和孩子來往不就行了。
但不要孩子的人,大多都是為了人生更輕松,不想被孩子拖累,又怎麼肯踏踏實實的付出呢。
最多就是高興的時候拿孩子過來玩一會,不耐煩了就送回去,很難建立真正深厚的感情。
而且,不要孩子,對于婚姻而言,雙方缺少共同利益,感情相對而言就要脆弱一些。
子女意味著希望,意味著愛,是人生奮斗的意義所在。
撫育子女,也能體驗到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人生閱歷會更加完整。
至于是不是功利,就完全因人而異了。不合格的父母,也是有的。
當然,人各有志,世事無常,不是有了孩子老年就一定有保障,但是如果連自己的親生血脈都覺得無用,無法信任,更不建議把希望放在毫無關系的陌生人身上。
為什麼會覺得陌生的護工,就會全心全意的對那些行動遲緩,異味病痛纏身的老人好呢?
護工只是一份職業,出來掙錢而已。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別人。
其實每次看到類似的問題。都不由得會想到超級富豪,李春平。
當年他從美國回國時,身家268億。
他熱衷于慈善,閑來沒事就給鄰居發錢,每天都有人排著隊到他公司求幫助。據不完全統計,李春平回國后陸陸續續捐出了6.3億元人民幣,被媒體稱之為「中國慈善第一人」。
但到晚年的時候,身邊的保姆、司機、保鏢都在覬覦他的錢,手上的資產幾乎全被騙走。因為生病的原因,年過70歲的李春平已經忘記了以前很多事,像個小孩一樣活著。
身邊的人搶走他的房子,過完戶之后就把他扔在房產大廳,不再管他。他一個人在房產大廳又冷又餓。涕淚橫流。
有人會趁他發病的時候強行迫使他簽下合同,他自己都不知道是什麼,如果不配合,還會受到毆打。
最后被留在養老院,無人問,無人理。
想詳細了解的,百度李春平即可。
有的人認為,我年輕的時候享受到了,年老的時候遭幾年罪是應該的,
那建議去養老院和醫院逛一圈,如果確定可以接受了,那麼,就能心無負擔的丁克了。
人世間的愛有很多種,朋友之愛,難得易散,
配偶之愛,有條件,易計較,
只有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愛,是無條件,且能長久的,血脈親情,帶給人的,更多的是安全感。
養育孩子,不光是為了自己年老被愛,更多的,是在他小時候能全心全意,不計條件的去愛他。
畢竟,能付出愛,能被愛,才是人生的理想狀態。
也不應該為一己之念,剝奪孩子來到世界上的權利,否則,就沒有朱元璋,沒有李奧納多,沒有JK羅琳和她的哈利波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