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后人,墳頭被平了,就這麼簡單!
在農村的都知道,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專用墓地,埋葬自己村子的人。每年到那個日子,比如清明節,忌日,七月十五和過年等,就會有家里的后輩去上墳。如果你去的比較晚,就會發現有些墳頭挺冷清的,一看就是很多年沒人來了,碑歪了,壞了,草比較茂盛。我家這片會將幾張燒紙放到墳頭頂上,用幾塊磚壓好,俗稱「墳頭紙」,我媽說這相當于人的帽子,年年要換新的。年年換,還挺扎眼的,不就意味著沒換的人家已經沒人來了,雜草叢上。
墳冢不要看只是一個小墳頭,那也是需要每年維護保養的,哪怕它再簡單。比如每年清明,我媽就會拿著鐮刀和鐵锨去上墳,把墳上的荊棘,藤條等割去,然后從旁邊取土給墳加土加高。因為每年夏天下雨和冬天化雪都會讓土流失,沒幾年就沒有墳頭該有的樣子了,夏天雨水多,再加上墳地沒人去,草比人還高,我媽自己一個人都不敢去,蛇蟲鼠蟻特別多。
農村也是一個小社會,冷漠比城市強不到哪去,大家也是各顧各家,誰還沒事去多認祖宗嗎?修繕也緊著自己家而已,最多會提醒鄰居或親戚,該修繕墳了,草很高了。像那種搬出農村的,一般就把墳一塊遷走了,也有遷不走,就每年回來上個墳而已,老人在時還好,老人一旦過世,估計上幾輩的墳頭在哪都不知道了。墳頭時間久了,土堆沒了就更沒標志了,更何況你以為很多人會有棺材和石碑嗎?三十年前大家都挺窮的,石碑好貴的,大家都是用水泥板上描幾個字而已。有了機械后,石碑價格才掉下來了,很多人才買得起。
過去就一副薄木棺材,埋個死人,除非你給用石頭砌一個,否則過個幾十年就木頭腐朽塌了,成了蛇和耗子窩了。
過去鬧災荒,死的人海了去了,活人都沒了,更何況死人了。別說他們,王侯將相如何,一樣過不了幾百年就被世人忘了。也就皇帝家或是武侯祠,孔家這種地方,還有人記得,大部分人的墳地往上最多找四代。流民四起,秩序混亂時,掘人墳冢找財物活口,一樣不少干,不管是自家還是別家的。因此才有動亂后,回鄉收斂祖輩遺骸,也就是個說辭,那還分得清呢?多半是在墳場附近盡量收集多點骸骨,認做自己親人。
這樣的情況見多了,晚景凄涼,死后沒人上墳這事,在古人看來還挺重視的。所以才拼命要男孩,沒男孩就絕后了,墳頭草一人高,墓碑歪斜,太直觀了,就在身邊看到。有后代好歹逢年過節還有人給上個墳念叨幾句,否則都成孤魂野鬼了。當然現代人很多不在乎這個,連結婚都戒了,想的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