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從軍事角度分析,明朝軍隊為什麼打不過清軍呢?
查看全部 43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9

ADVERTISEMENT

簡單聊聊這個問題。

關于這種說法,我只能說部分認可。

后金的指揮層在管理大型作戰的表現上的確由于明朝軍官團體和督撫官員。

一方面實戰經驗豐富,另一方面是指揮層級更扁平。

但是說到敢打敢拼的精銳,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ADVERTISEMENT

實際上滿洲集團很多時候都不是依靠精兵主義來打仗的。哪怕是努爾哈赤扯旗造反的早期階段。

滿洲集團早期,也就是努爾哈赤階段,更像是早期的羅馬人。

一小部分奴隸主,和許多依附于奴隸主的武士,和更多具有類似,接近女真社會公民性質的女真兵。

他們的特征,長板,恰恰不是精兵,不是精銳問題。

他們普遍戰斗力都還行,至少基本的射箭功夫都不弱,一部分有條件的可以騎馬射箭,甚至披甲。

但是看努爾哈赤打鐵嶺撫順,打張承蔭,努爾哈赤可是超過十倍兵力優勢的。

女真兵也有各種各樣的失誤,走散,退卻,發慫。

有一些個非常活躍的清吹,一天到晚的捧著滿文檔,滿洲秘檔,清史稿的內容吹幾把水。

撫順鐵嶺各自上萬明軍啦,張承蔭一萬遼東騎兵啦,沈陽七萬明軍啦,各種被滿洲兵一天秒殺。

ADVERTISEMENT

千把人的守軍吹到一萬多,不到五千人的野戰部隊說成一萬遼東騎兵。

沈陽,一萬人出頭的防守部隊,城墻沒法用,只能主動出城設置外圈防線,靠車營和車營內部步兵騎兵跟努爾哈赤打野戰。

實際上每一處區域兵力薄弱的不得了。

真有七萬人他努爾哈赤打個蛋。

還有賀世賢盲動出擊,尤世攻救援戰死,沈陽僅有的千把騎兵還瞎送了大半。

最后靠沈陽城內的投明蒙古人開門打下沈陽。

努爾哈赤根本就不是精兵主義,他能催動人海倒是確實很可怕。沈陽,遼陽在明朝時期,城內商賈合計不下六萬家。

人口不算少,但可堪為兵的確實不多。

而且城內蒙古人口也不少,當然也有忠勇當兵的和滿人作戰的,也有開門背叛朝廷的。

萬把明軍,而且大部分是很少離開城墻作戰的守兵,你確實很難對抗潮水般的女真兵。

ADVERTISEMENT

所以問題問的首先我們就可以回答一點。

在軍事上看,明朝在整個明清易代期間,很少能夠在戰場上形成對滿人軍隊的人數優勢。

單純從軍事角度來看,數量差距,就首先要吃虧的。

越往后,還越發的出現馬匹數量差距,連人帶馬都是數量劣勢的情況很多。

要打贏確實比較困難。

至于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就要談到地理條件,氣候條件,社會生產關系這些。

簡單點說就是明朝的農業社會越發 原子化,農閑時保持軍事訓練的情況幾乎沒辦法維持了。

再加上東亞地理條件限制。

尤其北方邊疆面對游牧民越發處于長期人數劣勢交戰。

進而對野戰兵馬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

大多數普通明朝人是無法滿足兵備道文官們制定出來的嚴苛入選標準成為正兵披甲野戰的。

而能入選的人,在明朝社會內部本身就存在大量選擇,可以從事其他職業。

明朝要招募野戰兵,就陷入了代價高昂→可募集人數不多→人少打人多→要求戰斗力和身體素質離譜→可募集人數更少→價格更昂貴的圈子里。

另外還有些朋友,仍然在傳播這種已經被翻炒了無數輪的謠言。

其中還包括一個清朝給綠營滿餉的假話。

大清朝可是從開國就會給綠營欠餉的家伙。

而明朝也根本沒有剿滅過什麼戚家軍。

最早開始傳播這個說法的作者都已經開始修改她的論文了。

你們還在孜孜不倦的傳播。

那幫被鎮壓的主要是新招募的海防兵為主,大多數都沒有去過朝鮮。

要的也不是1.5兩。

那是一人要好幾十兩。

清左合流的史觀,早晚是要上恥辱柱的。

明帝國在崇禎最后五年之前,對野戰軍部隊的餉銀髮放是維持一個很高水平的。

他們是被不走餉銀路線的,類公民兵,與羅馬人很像的后金八旗給打敗的。

這種敵人,以前也遇到過一個麓川王朝,不過麓川王朝的騎兵部隊不強大,而且當時明朝身體還算健康。

滿人在軍事上首先就可以保障野戰會戰兵力長期占優。

後來戰馬越來越多了,它還可以保障在戰術上,任意戰術地段人數占優,火力投射密度占優,這個火力密度指的是弓箭。

那個年代的火器部隊不成什麼氣候。

王者依然是騎兵。

滿洲集團從努爾哈赤走入皇太極,實際上社會結構也在退化,處于類公民地位的滿洲兵是越來越少,要麼變成小奴隸主,要麼完全依附于大中型奴隸主。

但滿洲集團也整體的變成了一個,可能是當時地球上規模最大的騎兵軍團。

我近期準備在B站發一個講清軍入寇后是如何從北京兩側兵分兩路襲擊明朝北方兩條大動脈,最后因為盧象升的失誤,導致東西路清軍毫無顧忌的匯合,并且圍攻濟南的。

明朝人在這次戰役過程中,在機動性劣勢上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成百上千萬的定居民族,就這樣被馬群之主給吞噬了。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9
軍功獎勵制度,清軍超明軍一百條街。后金摸索出來了制度:戰利品全部交公,按功勞再分配。這樣的軍功制度,導致后金刀刃/精銳部隊對收拾戰利品沒啥興趣;打贏了小戰斗,也絕不浪費精力和時間去收集盔甲、金銀、布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9
后金這邊都說爛了,說點他們祖宗的。宋朝使者去金國討論共擊遼國,金太祖很開心,請宋朝人吃飯,宋朝使者驚訝的發現負責端菜的都是金太祖的妻妾。金國的村民殺了只雞,邀請金太祖去吃雞,金太祖欣然前往。金太宗時期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9
真正通過史料了解過明滿戰爭細節的人會發現明清戰史存在大量非常反「常識」的事實,很多東西的實際情況和網絡上流行的各種通說與meme以及大部分普通人的印象是完全相反的。例如網絡及民間長年流傳的一大主流印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9
晚上上知乎看到又有人造謠罵我,回罵一通后發現這個問題下好幾個答主想當然了,隨便說兩句。這個回答下好多人思路是正確的,舉的例子卻完全錯誤。舉的啥例子呢,長山之戰。他們認為長山之戰潰敗,是吳三桂他爸吳襄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9
這是個很大的題目啊。隔一段時間,我會發長篇系列來具體探討。精力有限,今天就隨便說說吧。為了不節外生枝,以1644年3月為底線,暫時不考慮南明。第一,遼東是一個從后勤角度來說,對明軍很不友好的戰場。在沒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9
宋以后,為防止唐代藩鎮之禍,杜絕武人坐大之弊,朝廷的根本軍事策略是「以文制武」。宋、明兩朝組織大規模戰役,皆由不諳軍事的文臣出任前敵總指揮,統轄幾支規模有限的部隊。武人是不允許掌握方面軍指揮權、統轄幾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9
后勤層面:清軍:士兵全都有房有地有牲畜有老婆,八旗軍和烏真超哈都還有包衣。明軍:能保證部分屯田的部隊,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了;待遇最高的關寧軍能每月一兩五,但也時不時欠餉;其余部隊大量長期欠餉。軍制層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9
大清八旗子弟,為什麼就是打不過洪秀全、孫大炮?單純從軍事角度分析看看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9
某些人還甩鍋給朱元璋,正是朱元璋的制度設計與規劃才讓建國達250年的明軍仍有作戰與被討論超過40年的價值,一個80余歲的老人不借外力百米跑了30秒也值得贊揚,換到朝代上卻沒幾個人想的通了,反倒吹噓剛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9
單純從軍事角度看,明軍強于清軍,明朝在末年是多線作戰出擊的,當時各地烽火狼煙,滿清只是其中最善于摘桃子的一方。從小范圍微觀視角看,明軍精銳度和作戰意志優于清軍,但從大范圍大兵團作戰視角看,明軍經常處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9
在滿清體系中軍人是貴族,在明朝體系中軍人是文官的奴隸,因為滿清是以對外劫掠為生的政權,而明朝這種農耕王朝是依靠內部生產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9
首先,將官的素質差距非常大,特別是指揮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建州女真是在努爾哈赤多年努力下逐步鍛煉成一支敢打敢拼的精銳的,努爾哈赤打了三十年仗,他的兄弟親族兒子們都是跟著他打仗成長起來的,如皇太極這種十三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9
吳襄在大凌河兩次臨陣脫逃,進了詔獄卻毫發無傷,沒多久就官復原職,連兒子吳三桂當上游擊將軍。盧象升抗擊清軍殉國后,幾十天沒人收殮,家屬上訴朝廷兩年才拿到撫恤金。袁崇煥在牢里寫信讓祖大壽回來保衛崇禎,結果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9
順治朝規定的綠營工資是騎兵每月2兩,步兵每月一兩,守兵每月半兩。隔壁大明因為不想給戚家軍平均每月1.5兩的工資把人家剿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9
要我拼命,要麼老闆發足錢,要麼老闆給足面子。是又沒錢,又是千里迢迢來救援,血戰退敵,連一個慰問都沒有。這種老闆,還是趕緊自掛東南枝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9
明朝為了不發餉,都能自己干死自己最精銳的部隊,還怎麼打仗?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9
野豬皮(努爾哈赤)一手鍛造的后金軍幾乎是一台完美的戰爭機器,規模雖然不大,但是卻很精銳。首先你要知道,野豬皮(努爾哈赤)在明朝最精銳的部隊里服過役,接受過明軍系統而正規的軍事訓練,在明軍中積累了豐富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9
漢族社會的兵農分離很早就完成,大多數人只負責種地,少數職業軍人大多也是18歲以后參軍當兵后學習軍事技能,而蠻族男丁往往十來歲就會跟著父兄學習騎馬和打獵,個人的弓馬武藝嫻熟程度往往更高,因為這是一種自然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9
假如你是一名來自登州府的一名軍戶,被征召到遼東松錦前線,臨行前家里向當地千戶老爺借錢給你湊的路費和衣物。到了遼東軍營后,文官老爺對你們說著之乎者也這種完全聽不懂的話,總之就是要報效朝廷,孝忠皇上之類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9
明朝不是打不過清軍,而是想打敢打后金的明軍得不到明朝經費的傾斜,那些不敢打不愿打后金的明軍反而得到了經費的傾斜。首先所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