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李世民不拿開國功臣開刀?
查看全部 44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6

ADVERTISEMENT

聲明:本回答的史料,皆取自《資治通鑒》唐紀部分,如有疑問,可舉史料反駁

心胸寬廣,海納百川。好上司,好老闆,容得下屬下的過失( ′??)?(._.`)

文獻來源《資治通鑒》時間:唐紀·唐紀八 :史料:上患吏多受賕,密使左右試賂之。有司門令史受絹一匹,上欲殺之,民部尚書裴矩諫曰:「為吏受賂,罪誠當死;但陛下使人遺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謂‘道之以德,齊之以禮。’」上悅,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當官力爭,不為面從,儻每事皆然,何憂不治!」

翻譯:太宗擔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賄賂的,便秘密安排身邊的人去試探他們。

有一個刑部的司門令史收受絹帛一匹,太宗得悉后想要殺掉他。

ADVERTISEMENT

民部尚書裴矩勸諫道:「當官的接受賄賂,罪的確應當處死;但是陛下派人送上門去讓其接受,這是有意引人觸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謂‘用道德加以誘導,以禮教來整齊民心’的古訓。」

太宗聽了很高興,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官員,

對他們說:「裴矩能夠做到在位敢于力爭,并不一味地順從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這樣做,國家怎麼能治理不好呢!」

千古圣君,心誠悅服,北宋司馬光,竟然公然吹捧前朝皇帝?

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也是個老李二吹了,各種吹噓,偏偏《舊唐書》《新唐書》史料又是這麼記載,哎真拿他沒辦法。

文獻來源《資治通鑒》時間:唐紀·唐紀八 :史料: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

ADVERTISEMENT

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變也;君惡聞其過,則忠化為佞,君樂聞直言,則佞化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動則景隨矣。

臣司馬光曰:古人說過:君主賢明則臣下敢于直言。裴矩在隋朝是位佞臣,而在唐則是忠臣,不是他的品性有變化。君主討厭聽人揭短,則大臣的忠誠便轉化為諂諛;君主樂意聽到直言勸諫,則諂諛又會轉化成忠誠。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測影的表,大臣便似影子,表一動則影子隨之而動。

民本思想,民貴君輕。對臣民、將領推心置腹,以誠相待(′。_。`)

文獻來源《資治通鑒》時間:唐紀·唐紀八 :史料:丁未,上引諸衛將卒習射于顯德殿庭,諭之曰:「戎狄侵盜,自古有之,患在邊境少安,則人主逸游忘戰,是以寇來莫之能御。

ADVERTISEMENT

今朕不使汝曹穿池筑苑,專習弓矢,居閑無事,則為汝師,突厥入寇,則為汝將,庶幾中國之民可以少安乎!」于是日引數百人教射于殿庭,上親臨試,中多者賞以弓、刀、帛,其將帥亦加上考。群臣多諫曰:「于律,以兵刃至御在所者絞。今使卑碎之人張弓挾矢于軒陛之側,陛下親在其間,萬一有狂夫竊發,出于不意,非所以重社稷也。」韓州刺史封同人詐乘驛馬入朝切諫。上皆不聽,曰:「王者視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內,皆朕赤子,朕一一推心置其腹中,奈何宿衛之士亦加猜忌乎!」由是人思自勵,數年之間,悉為精銳。

翻譯:丁未(二十二日),太宗帶領各衛將士在顯德殿庭院練習箭術,并當面訓話道:「自古以來就有周邊的戎狄等族的侵擾,值得憂慮的是邊境稍微安寧,君主就放逸游蕩,而忘記戰爭的威脅,因而一俟敵人來犯則難以抵御。

現在朕不讓你們修池榭筑宮苑,而是專門熟習射箭技術。閑居無事時,朕就當你們的老師,一旦突厥入侵,則做你們的將領,這樣,中原的百姓也許能過上安寧的日子!」

從此,太宗皇帝每日帶領數百人在宮殿庭院里,教他們射箭,并親自測試,射中箭靶多的士兵賞賜給弓、刀、布帛,他們的將領考核成績時列為上等。

許多大臣勸諫道:「依照大唐律令,在皇帝住處手持兵刃的要處以絞刑。現在陛下您讓這些卑微之人張弓挾箭在殿宇之旁,陛下身處其中,萬一有一個狂徒恣肆妄為,就會出現意外事故,這不是重視社稷江山的辦法。」

韓州刺史封同人假稱有事,騎驛馬來到朝廷直言苦諫。

太宗均聽不進去,他說:「真正的君主視四海如同一家,大唐轄境之內,都是朕的忠實臣民。

我對每個人都能推心置腹,以誠相待,卻為何要對保衛朕的將士橫加猜忌呢?」從此人人想著自強自勵,幾年之間,都成為精銳之士。

任人唯賢,大公無私。分配好處,公平公正,將領心服口服,眾臣一臉星星眼 ヽ(゜▽゜ )

文獻來源《資治通鑒》時間:唐紀·唐紀八 :史料:己酉,上面定勛臣長孫無忌等爵邑,命陳叔達于殿下唱名示之,且曰:「朕敘卿等勛賞或未當,宜各自言。」于是諸將爭功,紛紜不已。淮安王神通曰:「臣舉兵關西,首應義旗,今房玄齡、杜如晦等專弄刀筆,功居臣上,臣竊不服。」上曰:「義旗初起,叔父雖首唱舉兵,蓋亦自營脫禍。及竇建德吞噬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合余燼,叔父望風奔北。

玄齡等運籌帷幄,坐安社稷,論功行賞,固宜居叔父之先。叔父,國之至親,朕誠無所愛,但不可以私恩濫與勛臣同賞耳!」諸將乃相謂曰:「陛下至公,雖淮安王尚無所私,吾儕何敢不安其分。」遂皆悅服。房玄齡嘗言:「秦府舊人未遷官者,皆嗟怨曰:‘吾屬奉事左右,幾何年矣,今除官,返出前宮、齊府人之后。’」上曰:「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之心。朕與卿輩日所衣食,皆取諸民者也。故設官分職,以為民也,當擇賢才而用之,豈以新舊為先后哉!必也新而賢,舊而不肖,安可舍新而取舊乎!今不論其賢不肖而直言嗟怨,豈為政之體乎!」

己酉,(二十四日),太宗與群臣當面議定開國元勛長孫無忌等人的爵位田邑,命陳叔達在宮殿下唱名公布,

太宗說:「朕分等級排列你們的功勞賞賜,如有不當之處,可以各自申明。

于是各位將領紛紛爭功,議論不休,淮安王李神通說:「我在關西起兵,首先響應義旗,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只是捉刀弄筆,功勞卻在我之上,我感到難以心服。」

太宗說:「叔父雖然首先響應義旗舉兵,這也是自謀擺脫災禍。等到竇建德侵吞山東,叔父全軍覆沒;劉黑闥再次糾集余部,叔父丟兵棄甲,望風脫逃。房玄齡等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使大唐江山得以安定,論功行賞,功勞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您是皇族至親,朕對您確實毫不吝惜,但不可循私情濫與有功之臣同等封賞。」

眾位將領于是相互議論道:「陛下如此公正,即使對皇叔淮安王也不循私情,我們這些人怎麼敢不安本分呢。」大家都心悅誠服。

房玄齡曾說:「秦王府的舊僚屬未能升官的,皆滿腹怨言道:‘我等跟隨侍奉陛下身邊,也有許多年了,現今拜官,反而都在前太子東宮、齊王府僚屬的后面。

太宗說:「君主大公無私,因此能使天下人心服。朕與你們平日的衣食,都取自百姓。因此設官吏定職守都是為了百姓,理應選擇賢才加以任用,怎麼能以新人舊人來做為選拔人才的先后順序呢?如果新人賢能,故舊不才,怎麼可以放棄新人而只取故舊呢!現在你們不論其是否賢能而只是怨聲不斷,這豈是為政之道?」

愛護百姓。哪怕皇族子弟也一樣,大唐皇室不養廢人(σ`д′)σ

文獻來源《資治通鑒》時間:唐紀·唐紀八 :史料:初,上皇欲強宗室以鎮天下,故皇再從、三從弟及兄弟之子,雖童孺皆為王,王者數十人。上從容問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封德彝對曰:「前世唯皇子及兄弟乃為王,自余非有大功,無為王者。

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兩漢以來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給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為天子,所以養百姓也,豈可勞百姓以養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為縣公,惟有功者數人不降。

起初,高祖想以加強皇室宗族的力量來威鎮天下,所以與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遠房堂兄弟以及他們的兒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為王,達數十人。

為此,太宗語氣和緩地征求群臣的意見:「遍封皇族子弟為王,對天下有利嗎?」

封德彝回答道:「前世只有皇帝的兒子及兄弟才封為王,其他宗親如果不是有大功勛,便沒有封王的。太上皇親善厚待皇親國戚,大肆分封宗室,自東西漢以來都沒有如此之多。封給的爵位既高,又多賜給勞力仆役,這恐怕不能向天下人顯示自己的大公無私吧!」

太宗說:「有道理。朕做天子,就是為了養護百姓,怎麼可以勞頓百姓來養護自己的宗族呢!」

十一月,庚寅(初五),將宗室郡王降格為縣公,只有功勛卓著的幾位不降。

老闆實在太優秀,天才少年,自帶霸王英氣,還偏偏對屬下和顏悅色

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聞規諫。嘗謂公卿曰:「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茍其君愎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如虞世基等諂事煬帝以保富貴,煬帝既弒,世基等亦誅。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毋惜盡言!」

太宗的神情、風采英武剛毅,眾位大臣進見他時,皆手足失措。

太宗知道后,每次見人上朝奏事,都要對他們和顏悅色,希望聽到規諫之言。

曾對公卿說:「人想要看見自己的形體,一定要借助于鏡子;君主想自己知道過錯,必然要善待忠正耿直的大臣。

如果君主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大臣阿諛逢迎,君主就會失去國家,大臣又豈能獨自保全!

像虞世基等人對隋煬帝阿諛奉承以求保全富貴,煬帝被殺后,世基等也難免一死。望你們以此為戒,每件事都有得失,希望不惜暢所欲言!」

君臣關系好得蜜里調油,上下一心,后世王朝的臣子都饞哭了。李世民:無忌,快叫我爸爸!

二年(戊子,公元628年)春,正月,辛亥,右仆射長孫無忌罷。時有密表稱無忌權寵過盛者,上以表示之,曰:「朕于卿洞然無疑,若各懷所聞而不言,則君臣之意有不通。」又召百官謂之曰:「朕諸子皆幼,視無忌如子,非他人所能間也。

」無忌自懼滿盈,固求遜位,皇后又力為之請,上乃許之,以為開府儀同三司。

春季,正月,辛亥(初三),尚書右仆射長孫無忌離職。(注釋:長孫無忌,凌煙閣第一功臣)

當時有人上密表稱長孫無忌權力過大,榮寵太盛,太宗將密表拿給長孫無忌看,

并說:「朕對你絲毫不懷疑,假如各有所聞而不說,則君臣的想法便不能溝通。」

又召集百官對他們說:「朕的兒子均年幼,所以視無忌如親子一般,不是其他人所能離間的。」

長孫無忌自己擔心富貴至極會帶來災禍,一再請求讓位,長孫皇后也盡力為他請求,太宗于是準許離職,改封為開府儀同三司。

他實在太穩了!民心所向,誰敢反?盡管站出來

關內旱饑,民多賣子以接衣食;己巳,詔出御府金帛為贖之,歸其父母。

庚午,詔以去歲霖雨,今茲旱、蝗,赦天下。詔書略曰:「若使年谷豐稔,天下義安,移災朕身,以存萬國,是所愿也,甘心無吝。」會所在有雨,民大悅。夏,四月,己卯,詔以「隋末亂離,因之饑饉,暴骸滿野,傷人心目,宜令所在官司收瘞。」

關內地區大旱饑荒,百姓多賣兒賣女換取食物。

己巳(二十二日),命令拿出皇宮府庫中的金銀財物贖回被變賣的子女們,送還給他們的父母。

(看到這,我差點哭了。天災之下,這是救命的大恩大德呀

這就好像:你父母孩子生重病,沒錢治病。這時候你大老闆聽說了,二話沒說,賣了蘭博基尼和勞力士,好心免費給你家人治病)

庚午(二十三日),詔令說因為上一年連綿大雨,今年又遇旱、蝗災害,因此大赦天下。

詔令大略說道:「假如讓五谷豐登、天下安寧,即使將災害移到朕身上來保全百姓也心甘情愿,毫不吝惜。

」不久旱區天降喜雨,百姓大為高興。

夏季,四月,己卯(初三),下詔說:「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造成饑荒,尸骨遍野,使人觸目傷悲,命令各地官府掩埋尸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6
李世民坐在龍椅上說:政治能力比我牛逼的吱一聲。朝堂一片安靜!于是李世民又說:軍事能力比我牛逼的也吱一聲。朝堂又是一片安靜,只有李靖,戰戰兢兢的「吱」!李世民看著李靖,你牛逼,你活得有我時間長嗎!李靖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6
實際上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年輕,太年輕了。古代開國殺功臣,唯有晉朝和唐朝是例外。(晉朝不討論,王與馬共天下,最丟人的朝代)究其原因,并不是大家所想的功高蓋主,而是皇帝害怕功臣功高蓋幼主。實際上稍微想想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6
1、因為李世民18歲就出道了,那時候還是一個充滿理想的青年,此后也基本沒有受到陰森的權術思維的毒害,他所用的都是陽謀,積極健康的管理思維和人生智慧。雖然李淵是一個滿腦子陰森權術思維的人,但是李世民非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6
不是。劉邦默許呂后殺淮陰侯,那是因為韓信當代無敵,軍功蓋世,威望太高了。而且韓信還比劉邦年輕了二十多歲。劉邦眼看六十歲了時日無多了,韓信才三十多。這種人不殺,留著等自己死后,萬一謀反了呢?(何況韓信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6
我就開個玩笑吧:好的,李世民準備干掉惹眼的功臣了。他興沖沖的打開畫圈圈的小本本,天字第一號的功臣……臥槽,一面鏡子。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6
李二爺更牛,人家拿開國皇帝和太子開刀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6
上面說的話都是已經把李世民夸完了,借這個機會說說貞觀群臣吧,我一直很想吐槽,明明貞觀和漢武一樣是群星閃耀的時代,結果人家漢武朝雙司馬衛霍主父偃東方朔張騫蘇武千古流芳,貞觀朝就剩下一個托塔李天王何等wt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6
因為不需要。李世民就是那種傳說中的領袖。足夠寬和,足夠自信,最重要的是,他在任何時候有重臣叛變自己一手平之的信心和能力。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發動,李世民登上儲位,開啟獨屬于他的帝王時代。那年房玄齡四十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6
大致有三個原因:1,我們來看看一幫皇帝登上皇位時的年齡:劉邦:55歲;楊堅:40歲;李淵:52歲;趙匡胤:33歲;朱元璋:40歲;朱棣:40歲而李世民,只有28歲。所以,李世民不會遇到以上皇帝會擔憂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6
因為對于李世民來說,他那些功臣,什麼長孫無忌,什麼房玄齡,什麼李靖,尉遲恭,程咬金,就相當于劉邦手下的蕭何,曹參,周勃,陳平,張良這些人這些人屬于他的直系功臣,劉邦殺了哪一個?同時把這些人殺了,劉邦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6
因為李世民是特殊的第一點,他才27歲,大多數開國皇帝和功臣相比在年紀上是沒有優勢,甚至很多自身就是年齡最大的人之一,李世民恰恰相反,他幾乎領導核心里最年輕的了。房玄齡比他大19歲,李靖比他大27歲,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6
因為李世民就是最大的開國功臣。李唐不是不殺開國功臣,而是沒殺贏開國功臣。李淵李建成一開始不就是打算殺開國功臣嗎?沒想到的是,開國功臣,天策大將軍造反了,而且造反成功了而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6
前面幾位答主基本都說到了:功臣是皇帝用以鞏固權力,治理國家的保障。作為一國的領導者,皇帝的「工作目標」是富國強軍,殺人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6
一個很有趣的規律是。開國之君年輕,功臣們往往可以善終。開國之君年老,功臣們往往不得好死。原因也很簡單,俗話說得好,主少國疑。一方面是少年天子往往玩不過這些老油條,也不喜歡這些老油條。所以必然想把他們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6
李世民為什麼不拿開國功臣開刀?因為他自己就是大唐第一號開國功臣,他的功勞大到常規級別已經沒什麼可封了。最后只能生生為他創造出來個「天策上將」來封,這玩意就跟「齊天大圣」差不多,區別就在于孫悟空是自封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6
李世民:對不起,朕是大唐最大的開國功臣,不是朕看不起各位,而是各位的功勞在朕面前都是辣雞沒辦法,李世民是打下了半個李唐的男人,他要是拿開國功臣開刀,先把自己給解決了(開個玩笑)主要還是以下幾個原因:1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6
1,李唐貞觀初年并不是大家想的太平年間,內里窮死,外面虎狼圍攻,一不小心北胡就南下,五代十國的軍閥割據,外族南下就得提前300年,然而從東漢末年到隋初,一直亂世了四百年,其中有北周修生養息,隋開皇治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6
開國皇帝殺不殺功臣,年齡是一個原因。我統計了一下各位皇帝登基的年齡:嬴政39(沒怎麼殺功臣)、劉邦54、李世民28、趙匡胤34(杯酒釋兵權)、朱元璋40。殺功臣最厲害的是劉邦和朱元璋,嬴政和朱元璋年齡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6
畢竟李世民可以說:我上我也行。你把時間線鋪開,縱觀有皇帝這個職業開始,哪個臣子敢對李世民說你行你上?他還真能上。皇帝;親王之首;武官之首:太尉,天策上將;文官之首:司徒;決策執行單位:尚書令中書省最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6
因為李世民自己就是開國功臣,然后火并了開國皇帝。。。所以你該問為什麼李淵下不去手不拿開國功臣李世民開刀?你拿淮陰侯列傳來比的話,那麼這一屆的大唐,劉邦對應李淵,李世民對應的其實是兵仙韓信啊!毛教員說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