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滅亡后,滿族人為什麼要趕緊改姓呢?
查看全部 49 個回答
回答1
2023/12/07

ADVERTISEMENT

沒研究過,但是這個問題下好多回答真的水得可以,實在看不過去。

其實滿人的漢化過程,到清末已經非常深了。乾隆時期滿語說的好(的滿人)已經是稀罕東西了,到了道光年間,連很多宗室別說說,連聽都聽不懂了?下層滿人就更不用說了。

再來說滿人的姓名,其實滿人壓根就沒有姓,只有名。所謂愛新覺羅,鈕祜祿這些,其實都是部族名,只不過根據漢俗被當成姓而已。

滿人在日常是不稱姓的,包括皇帝叫大臣,也不稱姓,這個翻翻史書就很清楚。比如和申,他兒子叫豐紳殷徳,除去個別特定場合,滿人一輩子也用不了姓。所以滿人的觀點,姓是部族的,名才是自己的。

滿人取名也很隨意,早年還沒漢化的時候,大多都是滿語發音轉換成漢字,本意很多就是老大老二,阿三阿四,甚至阿貓阿狗這種。

ADVERTISEMENT

後來逐步漢化,受了文化教育的滿族中上層就開始起純漢文的名,但是還是帶有滿族特色,比如觀音保這種就很典型的滿漢合璧。漢名的字,滿名的寓意。

再後來,就開始向漢名發展了,取名也開始注意寓意,用字優美。

比如乾隆名臣傅恒,他四個兒子分別是傅靈安,傅隆安,傅康安,傅長安,這就已經完完全全是漢式的名字了,已經把傅當做姓來用了,但是後來被乾隆改成了福,又回到了滿人「父子不同姓」的路上。

順便歪一下樓,武狀元蘇乞兒里面蘇燦的老爸,就是吳孟達演的那位廣州將軍,應該就是蘇察哈爾,這位是歷代廣州將軍里唯一的蒙古八旗,可以看出其實這時無論滿蒙,旗人起名的漢化傾向已經是很普遍了。廣州將軍作為清代十四位駐防將軍之一,非滿洲親貴或者宗室不得擔任,品級同總督為從一品(伊犁將軍和遂遠將軍為正一品),而親要程度更勝過地方總督,由此可見上層滿人漢化程度已經不可逆轉了。

ADVERTISEMENT

這時是嘉慶年間,皇帝已經不大管名字這種事了。

上層如此,其實下層就更隨意了。很多滿人從乾隆中開始就完全漢化了。

但是,滿洲名字始終無法漢化,并不是滿人不愿意,主要是兩個原因:

皇帝不愿意是一個,歷代皇帝都不斷強調要保持滿人的尚武習俗,警惕滿人的漢化。在名字這個有代表性的細節上就非常關注。前面傅恒的兒子被改姓,雖然以賜名的方式看上去很榮耀,但是那是給傅恒面子,皇帝內心的用意就是不希望像漢人一樣父子同姓,作為滿人不漢化的一個標志。

另外一個就是滿人的特權,尤其是中下層滿人,他們的生計很多都是來源于滿人的特權。所謂旗人,漢軍的地位是低于滿人和蒙古的。旗人不是天生就有錢拿的,所謂鐵桿莊稼,是要被挑甲當兵以后才能拿。

ADVERTISEMENT

滿人可以被挑前鋒,護軍,馬甲,收入都高于漢軍的步甲,後來人多缺少,連步甲也要搶,乾隆干脆把大量漢軍清退出旗,給滿人騰名額。這樣的情況下,下層滿人必須保持自身的身份區別,取漢名漢姓毫無利益,反而會讓他們丟失滿人的身份。

以上兩點,在大清滅亡以后都不存在了,沒有任何力量來阻礙滿人的徹底漢化。除去一些遺老遺少,絕大部分滿人在短時間內徹底漢化,所謂改名,只是擦去一點最后的遺跡罷了。事實上就是,大清三百多年,關內滿人實際上已經完全漢化,和漢人無異。

其實,今天絕大部分生活在我們中間的少數民族,都和漢族已經沒有什麼區別。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12/07
以鴉片戰爭中表現最出彩的青州八旗為例,他們從1901年改演新操,升格為新式軍隊,後來改編為騎兵團,然而不要說跟漢人正規軍交手,竟然被一幫土匪給騎臉,最后集體繳械(《山東東青州北城滿族村的考察報告:關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12/07
辛亥革命前,滿漢矛盾就很激烈了,各地滿人欺壓漢人那都是常事。一旦有戰事,滿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防備漢人,要殺光城里的漢人。鴉片戰爭時,鎮江八旗在副都統海齡的指揮下,以鋤奸為名,大肆屠殺鎮江城內漢人。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12/07
有句話叫不打勤的不打懶的,專打那個不長眼的。滿人坐了三百年天下,大部分人最后得了一個善終。靠的就是三個字,識時務。該給明朝當孫子就當孫子,該起兵就起兵,該入關就入關,該封王就封王,該削藩就削藩,該出兵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12/07
其實各地都是有駐防滿人的,但為何後來除了河北和東北、滿人數量都很少?比如山西就在北京邊上,但是漢族人口比例全國第一。那是因為革命軍起義后的第一步就是復仇,一些大的滿城,比如太原滿城、杭州滿城、荊州滿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12/07
太平天國和革命的時候,都是和滿人捉迷藏,找到了就。。。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12/07
以前看到一個故事:PS:據說玄姓漢人在康熙朝避諱「玄燁」而改稱元姓。有個元家村,祖上是鮮卑拓跋部。辛亥那年,GM軍來到這里,「滿清已經滅亡了,你們可以堂堂正正做漢人了!不用給韃子避諱了!」勒令全村改姓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12/07
有人不會以為清末排滿只有漢人吧……嗯,大概是全國所有民族包括滿人自己都在排滿,可憐這個統治集體有多反動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12/07
我怎麼記得清朝滅亡后還有漢族把民族改成滿族還因此大學聯考加了五分以至于在論壇上洋洋得意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12/07
辛亥革命,常年被滿人欺壓,殺戮,積攢已久的怨氣爆發,舉國上下屠殺滿人,所以必須改漢姓,不然就會清算,跟當年剃發易服一樣嗎不是,真就是天道輪回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12/07
因為漢人仁慈,但滿人殺太多漢人了,奴役了漢人幾百年,心虛改姓,以圖東山再起,現在發現漢人確實仁慈之極,又改回去了,漢人對蠻人真的非常仁慈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12/07
入關到滅亡他們殺了多少漢人和少民?入關到滅亡他們強奸搶劫欺壓多少漢人和少民?他們名義上的祖宗女真(女真人真的是東北而不是西伯利亞),因為欺壓蒙古人結果被人家屠到幾乎滅族,前車之鑒不得不防啊。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12/07
查查幾個動手快的滿城。連雜交的二鬼子和滿城的奴仆傭人,都被殺的一干二凈。幾百年的血仇,怎麼可能輕饒他們。要不是北洋軍閥們保護的快,可能江北的滿城也剩不下幾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12/07
滿清滅亡后,滿清溥儀勾結日本送東三省給日本成立偽滿洲國,想復辟滿清,想繼續壓榨華夏老百姓給他當奴隸養著這幫寄生獸,復辟失敗后滿清這群人為了保命不被清算,所以改姓。貪生怕死的懦夫。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12/07
錯啦,西安滿滿樂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12/07
絕大多數人都厭惡寫自己姓名時被過于長的名字給累得半死。滿族人只不過是被高高在上的金家皇室束縛了一兩百年,現在終于不會有人借口什麼滿漢大防而多管閑事了而已。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12/07
當年干過啥事後來如何神氣自己還是有數的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12/07
在辛亥革命爆發后各地相繼獨立在部分地區發生了針對當地滿人的殺戮行為消息傳到各地不論是獨立地區還是依舊忠于滿清地區都引發了巨大的心里恐慌各種謠言也隨之而來比如某某地新軍即將起事,要打進滿城,人畜不留。。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12/07
放棄滿姓,改取漢名,那是因為:變爾形性,愿化齊民。《辛亥革命軍奉天討滿檄文》中寫道:「維爾胡人,爾在漢土。爾為囚徒,既審斯義,宜知天命,宜返爾部落,或變爾形性,愿化齊民,爾則無罪,爾乃獲赦宥。」于是問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12/07
不僅改漢姓,連辮子也剃了所以當初上綱上線「留發不留頭」的堅持到底是為了啥呢?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12/07
乾隆中期滿人就流行漢姓了,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不叫改漢姓,愛新覺羅家改金,趙是老姓漢姓對應的,這才叫改漢姓。當時是流行滿人名字第一個字對應漢字當姓用。比如傅恒之類,家里人對應就是傅*。滿人其實除了極少數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