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是世家大族背景的官僚主導了朝廷,世家大族主政,是一個非常尷尬的體制形態。
貴族世襲制是有利于穩定的,畢竟直接切斷了上升通道,讓大家不要去覬覦權力。
寒門出貴子的科舉制,也是有利于穩定的,畢竟這讓階層保持了極高的流動性,有能力、忠誠的人都可以進入體制內被招安。
但是九品中正制處于兩者之間,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造成了整個國家和社會的穩定性極差。
經過這期間漫長的探索,終于在隋朝正式出台了科舉制,意味著給寒門子弟打開了一條上升通道,哪怕此時的科舉制實際上有點虛有其表,但是大門確確實實是開啟了。
攘外必先安內,科舉制真正做到了內部的穩定,新政的出台雖然讓隋朝速亡。
但是在唐朝時,大家已經比較適應科舉制了,而且唐朝多少肯定是修了點bug的,新政的成功實施帶來了極好的效果,讓內部能夠安定統一,然后就是出征突厥了。
此后,宋元明清都比較穩定,除了元朝由于管的寬國祚斷,宋明清都能達到300年的穩定國祚,哪怕這三朝面對的國內國外環境完全不同、行政的手法也完全不同。
哪怕在今天,中國人依舊還是會抱著「階級固化」、「努力沒有回報」、「世襲壟斷(裙帶關系)」,而對現實產生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