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早就說過不止一次了,沒必要再重復車轱轆話,不多說,就一條鐵律:
在東亞大陸這片土地上,把首都定到南方是沒有前途的。
朱元璋定都南京也只是權宜之計,只不過開國事情太多,來不及往北遷都就死了。
明朝若始終把南京作為首都,北京作為陪都,是否更妥當?
如果當初明朝都城在南京,會不會就不被清朝替代?
中國歷史上,有沒有什麼事件讓你覺得「真是天佑中華啊!」?
……………………………………
不過話說回來,我非常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幻想明朝中央政府繼續呆在南京。
哥倫布發現美洲就是在明朝時期,大航海是人類從前現代時期邁向近代的決定性步驟之一,對海洋的掌控是走向世界的必要步驟。那自然就會有人意淫,一個定都南方的中國政權,是不是更有可能向海上擴張其戰略空間,不再把地緣中心置于封閉的大陸中央,中國是不是多多少少,有那麼一點點可能性,不像現實的明清兩朝,走上近代的封閉道路?
歷史愛好者和鍵政心里的這點執念,從來沒斷過。
但很遺憾,想象終歸想象。
戰爭的基巖是地理,而東亞的地理決定了北方牧區擁有南方所沒有的低成本產馬地,與農耕區的穩定生產力一結合,就會誕生強大的軍隊。誰掌握了農牧交界區,誰就掌握了武德高地。長城就是區隔農區和牧區的界限,不能以華北為基石,控制長城的農耕政權,根本沒有國家安全可言。
你可能想得很美,南方人可以往海上擴張,然而北方人會打過來的。這既可能是北方少數民族,也可能是裹挾了少數民族的北方漢人。不僅敵人會來打,自己人也會造反。
你要往南邊發展就打不過北方人,你要控制北方就只能構造一個以華北為核心的內向型大陸性政權。
這是悖論,無解。
西安、洛陽、北京、開封,首都從來都是釘在前線,就算是南方政權,首都也沒有往華南放的,也是放在臨安、南京這些與北方政權咫尺之遙的地方。
政治中心和軍事重心的重疊是生存之本,逆天而行就是自尋死路。
別想太多,歷史自有其規律,我們都在按地球規定的法則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