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 年,10 年沒見過熊貓的英國人忍不住了,強行贈送給了中國五只麋鹿。
然后表示:
大家都是體面人,現在你收了我們的珍稀動物麋鹿,是不是也得考慮給我們也回贈一些珍稀動物,比如熊貓什麼的?
中國方面當即表示:
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決不會虧待你的。
然后轉身回贈給了英國人兩只大鯢……
反正自古盲盒敗家,英國人也沒想著第一把就能開出「隱藏款」,咬咬牙又連續贈送給了中國兩批麋鹿。
然后再次從笑容可掬的中國人手中拿到了……兩只揚子鱷和兩只鴛鴦。
在上個世紀冷戰的大背景下,「熊貓外交」一度成為了外界觀察中國外交政策的風向標。
而「熊貓外交」的背后,更是一部風雨詭譎的中國外交史。
1
1972 年 10 月 28 日,傍晚,迎著逐漸黯淡的天色,一架中國民航的專機正冒著小雨平穩地飛往東京。
飛機剛剛進入日本領空,民航駕駛艙里的雷達警報突然開始閃爍,飛行員驚訝地發現,雷達上有四個小光點正在飛速接近。
還未來及反應,四架 F-4EJ 鬼怪式戰斗機已經劈開雨霧,從客機面前一掠而過,然后迅速變換隊形,將民航飛機夾在了中間。
大驚失色的民航飛行員急忙打開公共通訊,還沒來及自報身份,對面已經傳來了戰斗機飛行員快樂的聲音:
我們是日本航空自衛隊!
奉命護送熊貓,哦不,你機入境!
軍機護航,這是只有國家元首訪問才能享受到的待遇。
虛驚一場的民航飛行員一邊罵罵咧咧地對這個超規格的歡迎儀式表示了感謝,一邊滿腹懷疑,這幾名狂熱的熊貓愛好者是不是過于興奮聽錯了命令。
畢竟在國際外交史上,還沒有過軍機給動物護航的先例。
但是等到晚上七點,飛機在日本羽田機場降落后,民航飛行員已經確信,那幾名戰斗機飛行員絕對沒有聽錯命令。
因為從飛機懸窗看去,跑道兩邊密密麻麻全是閃光燈,起碼有 3000 多名記者正在靜靜等待。
要知道,半年前日本札幌冬奧會的開幕式上,現場媒體人員也沒超過 3000 人。
僅就排場而言,「康康」和「蘭蘭」這兩只從中國遠道而來的熊貓,在日本的熱度已經超過了札幌冬奧會。
晚上八點,在創造了日本海關有史以來最快通關和檢疫流程后,這兩位中國派出的「熊貓外交大使」,終于正式踏上了日本的土地。
然后民航飛行員就目瞪口呆地看著所有人臉上掛著智障般的笑容,向著熊貓撲了過來。
「卡哇伊」的聲音響聲一片,還不時有奇裝異服的人試圖沖破數百警察組成的人墻,跟熊貓來個近距離接觸。
出發前外交手冊上寫的那些「性格冷漠自持」的日本人都在哪里?
從自己進入日本開始,碰見的明明都是一些熱情的神經病啊!
但讓這位可憐的民航飛行員更加目瞪口呆的事情,還在后面。
1972 年 11 月 4 日,接受中國人民贈送給日本國民的一對大熊貓儀式,在東京都上野公園舉行。
日本方面出席儀式的官員,光「省部級以上」就有內閣官房長官二階堂進、自由民主黨干事長橋本登美三郎、外務省政務次官青木正久、東京都知事美濃部亮吉等 200 多人。
一眾年過半百的政要大叔們臉上同樣露著花癡般的笑容,毫無顧忌地擠擠挨挨半蹲著湊在熊貓面前,一度將上野動物園園長淺野三義擠到人群外,直到儀式開始時才發現園長被擠丟了……
等到上野公園熊貓館正式開放后,就更夸張了。
從前一天早上六點起,上野公園門前就陸續有從全國各地趕來的「狂熱粉」開始通宵排隊。
等到正式開園時,排隊人數已經超過了 5.5 萬人,隊尾延伸到了兩公里之外的上野地鐵站。
場面之熱烈,只有當年國內春運通宵排火車票的盛況可以一戰。
上野公園門前排隊的人群
好不容易等到熊貓館正式開館,辛辛苦苦排了一天一夜隊的 5.5 萬觀眾里,最終也只有 1.8 萬人當天見到了熊貓。
即便是這些「幸運兒」們,大多也只是「排隊一整天,觀看 10 秒鐘」的匆匆一瞥。
即便如此,興奮至極的日本民眾依然蜂擁趕往熊貓館。
僅 1973 年當年,就有超過 920 萬人涌進上野公園,打破了日本有史以來參觀展覽人數的歷史記錄。
此后七年,上野公園熊貓館累計接待了 3200 萬觀眾,相當于當時日本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很多無緣參觀熊貓的日本市民「一怒之下」,甚至將自家養的松獅犬都染成了熊貓的樣子,讓松獅成了 1973 年寵物店里最熱銷的品種。
這種狂熱的氛圍下,就連日本的國民動畫片《櫻桃小丸子》里,小丸子都會感慨地總結:「人生在世,連熊貓都沒有看過,是非常丟臉的。 」
在這兩只大熊貓「君臨」日本前,因為冷戰大環境及意識形態差異,對于大多數普通日本人而言,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緊鄰著自己的一個陌生的「紅色巨龍之國」。
隨著「熊貓熱」在日本野火燎原般的蔓延,「紅龍之國」一夜之間變成了「熊貓之國」。
不管日本右翼媒體再怎麼賣力宣傳中國人如何骯臟,如何野蠻,如何狂熱地仇視日本人,依然擋不住大批日本對華友好人士開始頻繁訪問中國,展開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并「順路」看看熊貓……
在民間交往日益頻繁的基礎上,兩國關系在 1972 年到 20 世紀 80 年代初期的大約十年時間里,獲得了全面的發展。
雙方先后簽訂了貿易、海運、漁業、航空、科技等協定以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日本開始對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經濟援助。
從歷史上來看,在當時的冷戰大背景下,中日這一段「蜜月時光」堪稱神奇。
這十年里的中日關系完全是積極正面的,看不到任何摩擦,是自 1931 年以來中日之間最為友好的時期。
在這一段外交傳奇背后,兩只大熊貓外交官功不可沒。
2
中國近現代外交史中的「熊貓外交」,版權所有者是「委員長夫人」宋美齡。
這位民國第一夫人,雖然從沒有過任何正式的外交職務,卻能夠幾十年如一日地通過各種方式,影響著中華民國的外交決策。
1941 年,正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
軍事戰場上「四大會戰」全部失利,大半國土淪喪。
政治領域里又出現了汪精衛這樣的投降派,公然在南京另立漢奸政權,中華民族幾乎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更可氣的是,開戰前「中美友好」 調門唱得很高的美國,直到此時依然在太平洋彼岸歲月靜好地「嚴守中立」,仿佛對日本侵華戰爭一無所知,照舊在跟日本政府做著「生意」。
根據美國政府自己的統計數據,僅 1937 年一年,日本就從美國進口了 2.9 億美元物資,其中 1.68 億美元軍用物資,占到了日本當年進口戰略物資的 54.4%。
包括 550 萬噸石油、價值 248.4 萬美元的飛機,價值 1.5 億多日元的機床等重要物質,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用來擴大軍工生產。
而對于真正的「盟友」中國,則只有「美國救濟中國難民聯合委員會」等民間組織提供了有限的藥品、食物等援助。
本來當時的中國就是一個窮困的農業國,沒有錢像日本一樣去跟「歲月靜好」的美國人進行交易。
隨著東南半壁的淪陷,中華民國本來就薄弱的自建工業體系更是幾近崩潰,別說是槍炮武器,就連打針用的注射器、抄文件的復寫紙等最基本的工作物資,都要仰仗進口。
在這樣的嚴峻形勢下,蔣介石已經到了病急亂投醫的狀態,除了自己每天「一塊面包一杯清水」地號召全國人民節約抗戰外,只能不斷地催促號稱國外「有路子」的夫人宋美齡,希望她能想想辦法爭取一點外援。
1941 年 9 月,被蔣介石的催促煩得不行的宋美齡終于靈光一現,告訴蔣介石:「只要三句話,美國人心甘情愿為我花 8 個億!」
第一句話:我昨天聽廣播,聽說你們美國本土目前僅有的一只大熊貓死了。
第二句話:為了感謝「美國救濟中國難民聯合委員會」對中國抗日軍民的援助,我們愿意再贈送你們兩只大熊貓。
第三句話:只要美國人民愿意繼續支持中國軍民抗戰,我們今后愿意贈送給你們更多大熊貓!
三句話說完,大直男蔣介石當即表示了質疑。
首先,歐美國家本來是沒有大熊貓的,他們所有的大熊貓及標本都是在中國盜獵走私而來的。
尤其是美國那只去世的大熊貓「潘多拉」,其實是一名叫作露絲·哈克納斯的美國姑娘 1937 年在中國非法捕捉,然后賄賂海關官員,以「狗一只」的出口許可帶回美國的。
將第一只活體大熊貓帶到美國的露絲·哈克利斯
當這只大熊貓作為第一只出現在中國本土外的活體大熊貓,在芝加哥市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展出后,深感「有辱國格」的蔣介石特意在 1939 年頒布了嚴禁外國人在華捕殺及外運大熊貓的政令。
眼下這只被偷運出去的大熊貓剛死,我們就立即上趕著再給人家送一對過去,這個殷勤獻得也有點太露骨。
更何況,蔣介石年輕時也算是走過南,闖過北,東洋喝過洋墨水的人,只聽說有美女傾城傾國的,從沒聽說過怪模怪樣的動物也能讓別人如癡如醉犯迷糊的。
別到時候大熊貓送了,物資沒來。
我蔣介石已經沒有了頭髮,不能再丟臉了。
面對質疑,宋美齡不慌不忙地開始引經據典:「熊貓外交」并非是你我首創,其實早在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就有過先例。
公元 685 年,當時執政的武則天給訪唐的日本使者的禮物清單中,就有「白熊兩只,熊皮七十張」的記載。
古代所謂的「白熊」,就是大熊貓!
人家武則天那時候作為天字第一號強國領導人,都能給小國日本送熊貓,我們現在兵疲民困,反過頭來給強國送幾個熊貓,有什麼丟臉的?
外交嘛,只要能達到最終目的就行,不寒摻。
為了增強說服效果,宋美齡還特意將蔣介石拉到了廣播前,一字一句地給蔣介石翻譯了美國民眾紛紛前往動物園送別跟悼念「潘多拉」的新聞。
直男的質疑在自己的女神面前,總是片刻間就會土崩瓦解。
宋美齡的引經據典打消了蔣介石「始作俑者」的道德負擔,通過新聞又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這種奇怪的動物在美國巨大的影響力。
什麼「保護國家珍稀動物」 ,起碼要先有國家,才談得上保護,只要大熊貓能換來扎扎實實的美國援助,讓前線將士少流血,我蔣公的面子又算得了什麼!
1941 年 9 月 15 日,中華民國政府以蔣介石夫人宋美齡、孔祥熙夫人宋靄齡的名義,向「美國救濟中國難民聯合委員會」表示:
「美國熱心人士贈送之藥物及其他物質,每日有之,日以繼夜,不絕內運。中國方面凡舉傷兵災民難童,無不受其賜……中國為表示感謝此種友誼期間,特將新獲之熊貓相贈,仍望美國友人能繼續援助。」
美國政府在得知中國將贈送熊貓的消息后,果然表現得非常興奮,9 月 23 日即派美國動物學家學會會長親自飛往重慶,接收大熊貓。
說是「新獲」,其實是現逮。
大熊貓經過外國盜獵者長達一百多年的濫捕濫殺,即便在當時也已經變得非常罕見,民國政府專門組織的獵隊,直到 10 月底才終于在喜馬拉雅山麓成功捕捉到了兩只大熊貓。
11 月 14 日,宋美齡、宋靄齡兩姐妹專門護送熊貓從香港經馬尼拉、夏威夷,直到 12 月 30 日才抵達紐約,算是給了美國人民一份特別的圣誕禮物。
值得一提的是,運載大熊貓的船只在途徑夏威夷時,還曾經與偷襲美國珍珠港的日本軍艦擦肩而過。
這個巧合經過宋美齡在美國演講時的大力渲染,立刻在美國民眾心目中引起了巨大反響:
同樣是東亞國家,在中國人給我們送來熊貓時,日本人給我們送來的卻是炸彈。
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太一目了然了!
于是掌聲雷動,鮮花與眼淚齊飛,宋美齡的「熊貓外交」看上去在美國取得了重大成功。
但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后,有心人認真算了算經濟賬,發現整個二戰期間美國對外總援助總額達到了 506 億美元,英國拿到了其中的 60%,蘇聯拿到了 22%,搭上了兩只熊貓跟蔣公面子的中國,也只拿到了可憐的 1. 6%。
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公道不在人心,勝負在乎實力。
宋美齡指望靠兩只大熊貓、幾段演講就能讓美國人善心大發、慷慨解囊的想法,只能說過于天真幼稚了。
民國版的「熊貓外交」,除了讓宋美齡姐妹在美國名聲大噪外,最終演變成了慈禧太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升級版本。
3
有了宋美齡的前車之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于通過珍稀動物尤其是熊貓來開展外交活動,始終表現得非常謹慎。
英國二戰時曾經力捧出了一只傳奇熊貓「明」(Ming),這位老哥在德國空軍沒日沒夜的狂轟濫炸下,該吃吃該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擱,把英國人大難臨頭還能嚴守鎮定的貴族氣節表現了個淋漓盡致,幾乎成為了當時倫敦民眾的精神圖騰。
丘吉爾在倫敦大轟炸最嚴酷的時候就曾在廣播中公開呼吁:一只熊貓都能挺過去,我們勇敢的英國人還有什麼挺不過去的?
所以當明(Ming)在二戰末期去世后,作為「西方國家」的英國雖然嘴上將防范新中國喊得山響,內心卻一直期待著能夠通過外交途徑重新獲得一只熊貓。
到了 1954 年,已經十年沒見過熊貓的英國人終于按奈不住,采用了一個很「英國」的悶騷方式主動出擊:不管三七二十,強行贈送給了中國五只麋鹿。
然后表示大家都是體面人,現在你收了我們的珍稀動物麋鹿,是不是也得考慮給我們也回贈一些珍稀動物,比如熊貓什麼的?
中國方面當即表示我們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來而不往非禮也,決不會虧待你的。
然后轉身回贈給了英國人兩只大鯢……
反正自古盲盒敗家,英國人也沒想著第一把就能開出「隱藏款」,咬咬牙又連續贈送給了中國兩批麋鹿。
然后再次從笑容可掬的中國人手中拿到了……兩只揚子鱷和兩只鴛鴦。
就在準備再送第四次麋鹿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59 年出台了《關于我國珍貴動物出口問題的規定》,里面光一類珍稀動物就列出了 40 多種。
面對著密密麻麻的珍稀動物目錄,英國人沉默了。
我大英貴族臉皮再厚,也不至于厚到準備連送 40 多次麋鹿吧?
于是只能默默給中國的地大物博點個贊,就此放棄了靠抽盲盒獲得大熊貓的想法。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蘇聯老大哥在幫助中國建設了完整的一線城市動物園體系后,也屢次要求中國用大熊貓、華南虎、金絲猴等珍稀動物交換蘇聯的白熊、棕熊、雪豹等特色動物,表示之前國民黨的「美爹」有的,我這個老大哥也得有。
但這個還真沒有。
所有交換要求都被中國以「沒有合適的待選動物」為由委婉拒絕了。
直到 1956 年 9 月,隨著全球冷戰氛圍的日漸濃烈,「外交一邊倒」已經成為了新中國想要生存和發展的現實需求。
而此時各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動物園受米邱林自然學說的影響,都跟老大哥一樣患上了「盲盒狂熱癥」,想法設法要把各大洲的標志性動物「集齊全套」才過癮。
在這種背景下,互相贈送能夠代表本國地域特色的動物一時間成為了社會主義國家之間表示彼此關系「夠鐵」的證明,不但蘇聯屢次抱怨「你中國現在對老大哥,就是不如過去國民黨對美爹親」,眾多社會主義國家在請求交換熊貓遭拒后也紛紛吐槽,覺得中國老鐵你這是把我當外人啊!
在現實壓力下,中國在 1956 年 9 月決定繼續開展「熊貓外交」,并確立了三條基本的準則: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內容
目前,該付費內容的完整版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內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