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流行一種喝茶方法。
茶葉是什麼,無所謂,大多以磚茶居多,價格極低廉,但卻是早年間堪比鹽一樣的存在。
鄉里的供銷社,可以沒有酒,可以沒有煙,但是唯獨不能沒有鹽和茶這兩樣。
具體怎麼喝呢?
莊稼人,壯勞力早上出門,家里的小老太太也得忙活起來:喂豬牛羊雞鴨狗貓,拾掇屋子,然后準備做飯,做飯的時候拿一個大粗瓷茶壺,往里面塞大半壺茶葉,然后往里注入沸水。
等中午往地里送飯的時候,除了各種碗之外,還得捎著這個茶壺和一個大暖瓶,茶壺里的茶水極釅,那個顏色簡直跟咖啡一樣。
如果家里來客,依舊是這樣的泡法,只不過茶葉會多一點,此外還會往茶水里加入大量的砂糖。
如果再上檔次,那就回往里面加紅棗、桂圓等佐料,再把砂糖換成冰糖,後來這種喝法居然成了一種當地特產,叫三炮台,感興趣的可以買來喝一喝。
至于為什麼這麼喝,原因也很簡單,水質不行。
據我奶奶說,當年老家農村,吃水能有口井就算是燒了高香,大多數人吃水都是從水渠里取水,這種水極臟,也澆地,也飲馬飲牛,人吃,那必須得往里加明礬靜置一夜才算堪堪能用,而且水發苦,就算煮沸之后也有苦味,當地人說因為這種水堿大才不好喝。
直到後來,有人過來打了井,水質才算是有了保障。
因為水有怪味,所以只能靠極釅的茶水才能入口。
到今天為止,我老家里很多上了年歲的人,每天早起都得來這麼一杯極釅的茶水才覺得渾身舒暢。
總之,水質差,人們為了能喝到好入口的水,才選擇了茶葉,用以改善飲用水的風味兒。
所以,除了其他答主說的補充維生素、上癮等原因之外,可能普遍不佳的水質也成了茶葉成為重要消費品和出口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