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什麼要以宋為國號?他不知道以前已經有過一個宋了嗎?
查看全部 48 個回答
回答1
2024/01/24

ADVERTISEMENT

因為趙宋有天下的法理是基于「禪讓」的,所以自然要遵守「禪讓」的基本法,這其中就包括了怎麼取國號。

〇.「禪讓」的基本法

那什麼是「禪讓」的基本法呢?

簡單來說,就是堯舜禹當年是怎麼來的,我們就得怎麼來。所以史書中對堯舜禹禪讓的描述,就是「禪讓」的過程的的法理依據。但這種描述不代表著史實,而來自于戰國以來的意識形態,及其對堯舜禹禪讓故事的逐步構建。

p.s.鑒于我每次提到「禪讓」,都有人要評論《竹書紀年》。所以對堯舜禹禪讓故事構建感興趣的話,可轉到這個回答:

大家相信堯舜禹傳說中近乎童話的「禪讓制」嗎?

至于禪讓后的國號怎麼取,則是其中重要的一條:

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

ADVERTISEMENT

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帝禹為夏后而別氏,姓姒氏。契為商,姓子氏。棄為周,姓姬氏。《史記》

所謂「異其國號,以章明德」,就是說,你接受了禪讓是得改國號的。改成什麼呢?改成你接受禪讓前封國的國名——這是為了彰顯你的「德」。

而這個「德」,也就是戰國以至于漢人眼里「禪讓」的本質所在,所以我們得花點時間解釋一下這個事情。

一.「德」

這個「德」并不是指「道德」,而是一種與「本性」類似的東西,即賈誼《新書》所謂「所得以生謂之德」。屬于「德」比較原始的含義。

古書中很多「德」解釋為「道德」都是說不通的,《左傳》云「周德雖衰,天命未改。

ADVERTISEMENT

」這里的「周德」顯然就不能解釋為「周的道德」,它指的就是「周」之「所得以生」的那個東西,是一個抽象的概念,猶曰「周的本性」。

《晉語》云:「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可見「德」和「類」在語義上是相關的。又云:「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爲姬,炎帝爲姜。」所以每個人、每個團體所具有的「德」也都不一樣。「異姓則異德,異德則異類。」的說法,顯然又與「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說有相似的來源。

但不同的「德」又是可以同化的。傳說中伊尹是從夏朝那跑來找商湯的,所以他們的「德」本來不同。但後來他們的「德」同化了,從「異德」變成了「一德」,故《書·尹誥》[1]云「惟尹既及湯咸有一德。」[2] 。《書·大誓》所謂「紂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余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ADVERTISEMENT

」[3]也是這個意思。

李宗侗曾將這種含義的「德」和古代部族相關聯,認為這種概念是由「圖騰」抽象出來的,所謂「同德」則相當于部族間的吞并和融合:

古時各團雖對圖騰的質有相類的觀念,但因各團既不互視爲同族類,亦就不肯認他團的性與我團者相同,等于這團亦不肯認與他團同圖騰,此即我所謂古代社會的團部性,所以各團對性的名稱亦異,或名爲性(生團),或名爲德,或名爲美,或名爲賢,隨團而異,亦不足怪也。現代初民名馬那亦隨團而常不同。及後往來既漸頻多,文化既漸融會,始恍然這團所謂圖騰與他團者雖非相同,但確相類,就統名這類爲姓,並統稱其質爲性。《中國古代圖騰制度及政權的逐漸集中》

而這種「德」之間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故《左氏》云「未有代德」 。那憑什麼一種「德」能替代另一種「德」呢?這種思想發展到戰國,就是鄒衍的「五德終始」理論,說夏是「木德」,商是「金德」,周是「火德」,后朝之所以能代前朝,是由于他們的「德」之間存在「五行相克」的關系。

鄒氏相當于把「德」這種自古流傳的抽象概念,安排上一個具體的「五行」屬性,這實質上是為了給夏商周三代的興替,找一個基于「德」的合理解釋。這和現在所說「奴隸制」必然被「封建制」代替的說法類似,所謂「必然」,意味著后一種制度有他的優越性,這種優越性是這種制度天生所具有的,是其「本性」。翻譯成古人能聽懂的話,其實就是后一種制度「德」勝于前者。只不過鄒氏把這種本性歸結于「五行」了。

二.禪讓習題集

而戰國意識里堯舜禹的禪讓,實質上是「德」的替代。國號作為「德」的一種標志,故必然是要改的。用之前作為諸侯國的國名為天下之號,與天下更始,這就是「以章明德」的意義。

北魏拓跋圭改國號就前曾和群臣討論過這個問題:

魏王珪命群臣議國號。皆曰:「周、秦以前,皆自諸候升為天子,因以其國為天下號。……」《資治通鑒》[4]

說周秦之前那些王,都是用的自己所在國名為天下號的。所以舜接受堯的禪讓,不繼承堯的國號唐,而為有虞;禹接受舜的禪讓,別為夏后。而后代的「禪讓」既然都標榜自己是「依唐虞禪讓故事」,自然也必須用這個原則。

下面列舉趙宋前禪讓故事及國號來源:

新-王莽

王莽在接受漢禪讓以前是「新都侯」:

永始元年,封莽為新都侯。 《漢書·王莽傳》

比附唐虞故事的話,相當于王莽的封國在新都國,所以王莽定國號為「新」:

赤帝漢氏高皇帝之靈,承天命,傳國金策之書,予甚祗畏,敢不欽受!以戊辰直定,御王冠,即真天子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新。《漢書·王莽傳》

魏-曹丕

曹操之前是魏公,後來進爵為魏王:

進魏公操爵為王。

曹丕繼承了曹操魏王的爵位,所以曹丕接受漢獻帝禪讓后,定國號為魏:

漢帝告祠高廟,使行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詔冊,禪位于魏。

晉-司馬炎

司馬昭在滅蜀之后,由晉公進爵晉王:

進晉公爵為王。

司馬炎繼承了晉王的爵位,接受魏主禪讓,國號為晉:

魏帝禪位于晉。

宋-劉裕

劉裕之前為宋公,后進為宋王:

宋公裕始受進爵之命。

之后接受晉恭帝禪讓,國號為宋:

傅亮諷晉恭帝禪位于宋。

齊-蕭道成

蕭道成自齊公進爵齊王:

加齊王殊禮,進世子為太子。

然后受宋室禪讓,國號為齊:

宋順帝下詔禪位于齊。

梁-蕭衍

蕭衍也先由梁公進爵梁王:

詔梁公增封十郡,進爵為王。

雖然蕭衍也是齊國的親戚,但出于「異其國號」的原則,接受齊帝禪讓后,國號為梁:

齊和帝至姑孰,丙辰,下詔禪位于梁。

陳-陳霸先

陳霸先先是梁室的陳公,後來進為陳王,故受禪讓后國號為陳:

冬,十月,戊辰,進陳公爵為王。辛未,梁敬帝禪位于陳。

北齊-高洋

高洋在東魏禪讓前為齊王,禪讓后國號齊:

東魏進丞相洋爵為齊王。遣太尉彭城王韶等奉璽綬,禪位于齊。

北周-宇文覺

宇文家本來是西魏的周公,後來禪讓后國號為周:

以岐陽之地封世子覺為周公。以魏恭帝詔禪位于周。

隋-楊堅

楊堅接受北周禪讓前為隋王:

隋王始受相國、百揆、九錫之命,建臺置官。命兼太傅巳公椿奉冊,大宗伯趙煚奉皇帝璽紱,禪位于隋。

唐-李淵

李淵父親在隋朝為唐公,後來李淵進為唐王。隋恭帝禪位后國號為唐:

封開府儀同三司隴西公李昞為唐公。淵自長樂宮入長安。以淵為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隋恭帝禪位于唐。

后梁-朱晃

朱全忠稱帝前為唐室梁王:

加全忠守太尉,充副元帥,進爵梁王。大赦,改元,國號大梁。奉唐昭宣帝為濟陰王,皆如前代故事。

三.趙宋

可見前代禪讓都是遵從這個規則,趙匡胤得位是來自后周的禪讓,所以國號當然也要按這個規則來。

唯一的問題在于,趙匡胤在即位前,并沒有一個基于地理位置的爵位,不能直接拿過來用作國號。 但他是后周的「宋州(歸德軍)節度使」,四舍五入就相當于他封地在宋國了……

恭帝即位,改歸德軍節度、檢校太尉。《宋史》恭帝即位,改宋州節度使,進封開國侯,依前都點檢。《續資治通鑒》

所以趙匡胤用「宋」為國號是非常正常的操作,這和前面有沒有過一個宋朝沒有關系。

遂請匡胤詣崇元殿行禪代禮。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學士承旨新平陶穀,袖中出周帝禪詔,宣徽使高唐昝居潤,引匡胤就龍墀北面拜受。宰相掖升崇元殿,服兗冕,即皇帝位。群臣拜賀。奉周帝為鄭王,符太后為周太后,遷居西宮。詔定有天下之號曰宋,因所領節度州名也。《續資治通鑒》

總的來說,禪讓得國的法理來自于前朝,因此必須得按堯舜禹禪讓的流程走,國號完全來自前朝的封國名才是正道,不然不就等于否認自己王朝的合法性嗎?所以劉裕不因為姓劉國號就得是漢,蕭衍不因自己姓蕭國號就要用齊,陳霸先國號陳只是……巧合,這種事上追蹤自己姓的來源和比附前朝是沒有意義的。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4/01/24
很多人說趙匡胤取國號為「宋」是由于曾任歸德軍節度使。但這不是主要原因。唐-晉-漢-周-宋(「宋」即「商朝」),國號「宋」顯然是更多源于那一時期取國號的復古傳統。要說趙匡胤為什麼以宋為國號,就要說趙匡胤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4/01/24
因為他即位前是歸德軍節度使,駐宋州。以前有用過的不是障礙,用東周諸侯國名作國號是通行做法,肯定會有重復,晉、唐也都是古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4/01/24
改國號,和現代大企業LOGO升級改造一樣。要改,但是只能微調。小米的LOGO升級改造,邊角稍微圓滑了點,花了200萬。蘋果從七彩,變成純白。外形沒改。原因都是一致的。要有辨識度。更要有傳承。更要穩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4/01/24
在古代建立朝代的方式無非革命或者禪讓,但無論是禪讓或是革命,在元朝以前的中國,國號的確定總要講個血緣或是法統。比方你或者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4/01/24
趙匡胤為何以宋為國號959年,趙匡胤跟隨柴榮北伐,立下赫赫戰功,柴榮病死前,封趙匡胤為殿前司都點檢,統領禁軍。柴榮死后,幼主柴宗訓即位,為拉攏趙匡胤,特加封趙匡胤為歸德軍節度使,兼領一方藩鎮。這個歸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4/01/24
@成湯咸 講了國號依從禪讓前封國名而來,也提到封國名根據地理位置,我再細節談一下歷代禪讓中封國名的具體來源。王莽是因封在新都,成湯咸已經說了,我就從曹操的魏國開始說吧。○魏晉吳金華《三國志校詁》曰:《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4/01/24
這個鍋必須怪后周。你看五代的國號:梁、唐、晉、漢、周,大趨勢就是拉歷史倒車,把歷史上朱梁、李唐、司馬晉、劉漢、到周朝的歷史順序逆向推演一遍。如果沒有后周的話,本來趙匡胤姓趙,定國號為秦,或者趙都很合適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4/01/24
解讀國號系列,歡迎大家關注。1、為什麼中國秦漢之后的國號有叫秦、齊、魏、趙、楚、燕、梁、宋的,但就是沒有一個叫韓的,為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4/01/24
因為啊,以古國名為國號才是通例。上古三代夏商周,周分封天下,基本上后世所有國號都是從這里來的。秦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4/01/24
沒得選了,元以前各朝立國,都是以開國者的始封地為國號,趙大當皇帝前的官職有太尉,殿前都點檢,歸德節度使,前兩個都不帶地名,不能當國號啊,就一個歸德節度使有地名,治所在商丘,又叫宋州,只能以宋為國號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4/01/24
宋前面的朝代是:夏商周秦漢晉隋唐梁唐晉漢周,去掉短命的秦和隋,剩下的是夏商周漢晉唐梁唐晉漢周,發現什麼問題沒有,以梁為軸心,兩邊對稱!商宋一體兩名,再加上西夏,完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4/01/24
看看五代: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與歷史進程完全背道而馳,反著來。然后,趙匡胤將這個背道而馳進行到底……宋是什麼?商的后裔。好啦,續上了,當元昊加入游戲之后,這游戲就沒得玩了。胡季犛:我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4/01/24
一般來說,都是以族號、地名、封國來定國號的。封國有一定特殊性,有的時候封國是考慮到地名含義以后再選定的。所以,封國固然決定了國號,但是有時候封國本身就是經過挑選的。比如說曹魏的國號來源于魏王。但是魏王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4/01/24
五代十國吃雞圈留給趙匡胤的國號不多了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4/01/24
他要是天雄軍節度使,那國號就是魏了,他不知道以前已經有過很多個魏了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4/01/24
這個,他是歸德軍節度使,駐扎宋州。所以如果不叫宋朝,那就要叫德國了。。。這樣你讓希特勒怎麼辦?德四?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4/01/24
怎麼說呢,你可以理解,就是截止到宋,以前這個歷代的朝代號都是有傳承的,都按一個規矩來從元明清開始就沒有傳承了。按另一個規矩來。這個歸德軍節度使鎮宋州,很自然,朝代號不能用兩個字,歸德兩個字不能用啊。那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4/01/24
非常不贊同這個問題下 @岳光寒 的回答。他覺得趙匡胤是因為陳橋驛倉促黃袍加身,只是由于「歸德節度使駐節宋州」而將國號定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4/01/24
改朝換代的國號變更都是要講法理的。漢朝的漢來源于劉邦被項羽封的漢王。曹丕篡漢,魏也來源于他爹曹操的封號魏王。普六茹堅你猜猜他原來的封號叫什麼?李淵是大隋的唐國公。所以說,得國之正無過于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4/01/24
秦的國號源自周王室的分封,統一中國后,沒有變。漢朝國號是劉邦的封地在漢中,王號是漢王,統一后,以此為國號,延續四百年,此后劉姓建國大都以漢為國號。隋朝國號源自楊堅之前的爵號隋國公。唐朝是李淵爵號唐國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