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論是看家庭相處。
實際我家的的情況就有一些代表性,我拿出來說說。
我爺爺有3個兒女,我爸排名第三,上面還有一個姐姐和哥哥。80年代就各自結婚生育,姐姐外嫁,哥哥住爺爺的房子,我爸當時還是個包工頭,自己蓋的房子。03年奶奶在我家去世,相繼06年爺爺也在我家去世了。留下一塊地,因為兩老最后的日子都是我爸在照顧,爺爺也是說要把地給我爸的,也沒有立遺囑什麼的說法,那時候也不太可能搞這些。本來就這樣相安無事,08年,房子也建好了,那時候村里就有各種鬧房產的,大哥也跟著鬧,因為沒有遺囑,雖然是我爸自費建的,搞了3~4年,姐姐放棄,哥哥不愿放棄對薄公堂,法院判決要劃六分一給大哥,最后是直接把房子賣了,分了六分一給大哥,從此沒有親戚關系。
現在看來真是慘,現在房子比當時翻了3倍以上,後來買了的人直接改建成出租屋。
我外公有8個兒女,3男5女,我媽排名第8,同樣7080年代就各自結婚生育,01年外婆去世,05年外公去世,倒是沒有產生太多的財產問題,現在這麼多年,除了節日喜事會聚一下之外,其他時間也沒多少聯系了,而且我媽是和457相熟而已,和其他的其實也不太熟,畢竟就算是兄弟姐妹但是三觀也是不一樣的。
到我這一輩就更疏遠了,我有個哥哥大我5歲,我不知道我哥哥在外面是做什麼的,我家里也不了解我工作是做什麼的,相互間沒有幫忙,因為大家工作沒關系,生活也幫不上忙,都是各忙各的,最近我媽就說怕他們百年之后我們不知道怎麼相處,然而因為個體差異利益不同導致我們最后關系也不會有多融洽。
而再遠一些的,表哥表姐的都是相互沒有關系,導致大家都不熟。
而我老婆那邊也是,老婆那邊是4兄弟姐妹,大姐是在一線開超市的,已經開了幾家連鎖,大哥本來在小地方開超市但是失敗了最后在大姐附近租房幫忙,二姐本來外嫁,但是家庭不太行最后也還是住大姐那邊在超市幫忙,而我老婆是小妹,外嫁到我的城市。他們一家現在因為住得近也因為都要圍繞大姐生活,現在天天吃吃喝喝在一起,但是其實之間的小摩擦也就能被利益掩蓋,而我老婆以前也在大姐那邊幫忙的,後來嫁出去了,3年就大家都不太熟了,只能變成客套親戚。
說到底親戚關系都是圍繞利益的,以前因為大家都是農耕小社會,大家需要相互幫忙也住得近就會相互走動更多,而現代社會大家都各忙各的,不需要互相幫助的情況下,又沒有利益糾葛,最后只會漸漸疏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