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把首都遷到北京是不是一招臭棋?
查看全部 46 個回答
回答1
2023/09/22

ADVERTISEMENT

這可是朱棣最偉大的地方

首先,天子以衛國門是歷朝歷代最常規的做法。

漢朝定都長安,其實三百公里之外,就是匈奴

唐朝定都長版,其實三百公里之外,就是突厥。

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定都開封,是因為開封四通八達,天子之兵,幾月之內便可抵達邊境。這是政權應對四周之變故所采取的一種妥協。

北宋定都開封,也是這個想法。只不過天子衛國門,也要有守衛的關隘,開封在面對北邊氣勢洶洶的契丹人的時候,實在不是什麼好地方。

朱元璋定都南京還沒幾年,朱元璋就對這個都城極不滿意。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當了皇帝,三月份,明軍收復汴梁,然后,朱元璋馬上跑到汴梁去看了看,到了八月份的時候,朱元璋便下詔

朕惟建基以成大業,興王之根本為先;居中夏而治四方,立國之規模為最重。

ADVERTISEMENT

朕觀中原土壤,四方朝貢,道里適均,父老之言,乃合朕意。然立國之規模固重,而興王之根本不輕。其詔以金陵為南京,大梁為北京。

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有下令,其家鄉臨濠(即今安徽鳳陽)為中都,并著手營建,兩京一都的格局就此形成。

洪武八年四月,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停建中都,原因是「鳳陽雖帝鄉,詔建中都,非建都地。」

早在洪武九年(1376 年),監察御史胡子祺上疏奏請建都關中,他認為:「天下形勝地可都者四。河東地勢高,控制西北,堯嘗都之,然其地苦寒。汴梁襟帶河、淮,宋嘗都之,然其地平曠,無險可憑。洛陽周公卜之,周、漢遷之,然嵩、邙非有殽函、終南之阻,澗、 瀍、伊、洛非有涇、渭、灞、浐之雄。夫據百二河山之脈,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關中若也。

ADVERTISEMENT

洪武二十四年(1391 年)朱元璋派皇太子朱標巡視陜西,第二年皇太子朱標薨,此事作罷。至于建都北平,明初劉基曾說北平「東連滄海,西接晉冀,前者彌瀦大陸之利,北有重關天險之固」,是極好的建都之處。然而當時修撰鮑頻卻認為「胡主起自沙漠,立國在燕,今百年,地氣天運已盡,不可因也」,還提出「南京興王之地,宮殿已完,不必改圖」。建都北平之事也就此擱置。

截止到這個時候,朱元璋也到了晚年,對于遷都一事,力不從心

永樂四年(1406 年)開始營建北京宮殿,永樂十八年(1420 年)工程全部竣工,永樂十九年(1421 年)正月,正式遷都北京,「正北京為師,不稱行在,各衙門印有‘行在’字者,悉送印綬監,令預遣人取南京衙門,皆加’南京’二字,別鑄印遣人赍給」。

ADVERTISEMENT

至此,北京為都、南京為留都的局面初步確立。

為什麼說朱棣遷都北京是朱棣這輩子做的最好的政策

朱元璋由南統一北,一直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南北方的經濟不統一,這種經濟割裂的情況,具象化的表現就是南北榜案。

當時南北差距之巨大,基本上經過百多年的演變,已經大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經濟重心的轉移帶來了文化重心的轉移。中國歷史上有三次人口從北向南遷徙的[高·潮],分別為兩晉時期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兩宋之際的靖康之恥。這三次人口遷徙的[高·潮],使得本來遠遠落后于北方的南方經濟迅速雄起,最終超越北方。

因此在教育資源方面,南方也迅速超越北方,原來南方很少出讀書人,例如說在唐朝,南方出了幾個讀書人都是比較稀奇的事情,人們常說「關東出,關西出將」,但是卻沒有南北之分。

到了兩宋,南方士人已經開始在科舉考試之中脫穎而出,逐漸與北方相抗衡。而明初,經歷了元代統治的北方在教育上已經被南方大大拉開了差距,因此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不奇怪了。總的來說,經濟資源決定了教育資源,明初時代的北方已經遠遠被南方拉開了差距。

如果明朝不采取相關措施,那麼在可以預見的范圍內,明朝對于北方疆土的控制會越來越虛弱,最終導致北部邊境出現失守的情況,雖然在太祖、太宗幾代人內,這些可以避免,但是對于宣宗之后的君主來說,能不能守住北平防線將成為岌岌可危的事情。

可以肯定地說,沒有朱棣的遷都北京,就沒有後來的天子臨北平以衛國門,更沒有明朝的漢族重新融合為一個整體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更多回答
回答2
2023/09/22
這問題早就說過不止一次了,沒必要再重復車轱轆話,不多說,就一條鐵律:在東亞大陸這片土地上,把首都定到南方是沒有前途的。朱元璋定都南京也只是權宜之計,只不過開國事情太多,來不及往北遷都就死了。明朝若始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3
2023/09/22
朱棣最偉大的貢獻之一,就是遷都北京,重修大運河,與其父朱元璋,承前啟后完成了在三百年后,【混一南北漢人】的歷史功績。如果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4
2023/09/22
要不是朱棣遷都北京,明朝不可能有276年的國祚。為什麼?因為公平!維持大一統需要公平,大伙都知道,現在中國經濟發達的省份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5
2023/09/22
朱標是怎麼死的?朱元璋當時考慮能不能遷都西安,派朱標前去考察。朱標考察西安后回京就病倒了,沒多久去世。朱元璋在朱標去世后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6
2023/09/22
潑點冷水。說些百京爺們不愛聽的話。遷都北方,是必然的。不遷都北方,怎麼能讓割裂200多年的北方認可來自南國的大明天子?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7
2023/09/22
可以說是他一生最大的失策。太長不看版:古代社會的大部分城市都是消費性城市,簡單粗暴的來說就是靠啃食農民血肉維持的。富庶的地方起碼被啃兩口還能支撐,窮的地方可經不起啃。你以為皇帝走了江南士大夫傷心了?他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ADVERTISEMENT

回答8
2023/09/22
納尼???你以為朱棣傻啊,不知道前線有防御壓力嗎?朱棣遷都有兩個原因:1,他是篡位上來的,又是燕王,在南京的勢力不及北京,遷都北京有利于穩固勢力。2,明朝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南方統一北方的政權,老首都南京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9
2023/09/22
法國歷史學家布羅代爾曾說過:15世紀初的中國放棄了因長江之利而對航海開放的南京,卻定鼎北京,背離了利用大海之便發展經濟和擴大影響的方針,正是這時候,中國在爭奪世界權杖的比賽中輸了一局。《明夷待訪錄》建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0
2023/09/22
定都南京,領土縮成宋是時間問題。雖然明朝的領土也很捉急,而且多少沾點領土精算學,經常拿「這塊土地回不了本」來自我催眠來證明收縮領土的合理性,但是朱棣的定都北京,至少保證了大明沒有把北京精算出去。如果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1
2023/09/22
因為朱棣永遠跳不出他爹給他的布置。在朱元璋的帝國規劃里,北方是主要威脅,他把靠譜的兒子都被丟到了北方,去帶領建設開拓兵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2
2023/09/22
假如朱棣沒有遷都北京……情境一南京,大臣上朝……兵部尚書:陛下,蒙古騎兵又大舉殺向北京啦!朱棣:朕帶兵御駕親征!……兩個月后,朱棣著急上火地趕到北京。蒙古兵早已撤退,朱棣帶兵站在空蕩蕩的北京城前,全軍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3
2023/09/22
說得好像北京不是首都就不用守一樣。北京是首都,丟了的話明朝會完蛋,北京不是首都,一旦丟了明朝就不完蛋了?北京丟了就代表大半邊軍全滅,那還當什麼皇帝,趁早找歪脖子樹吧。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4
2023/09/22
其實很多歷史學家都提出過一個結論,至少在中國古代首都,一般不是西安,就是北京。這是國家處于進攻狀態時的首都。中國古代主要的威脅來自于北方的游牧民族,要守住后面的農耕文明。用南方的財富支撐北方的兵力,一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5
2023/09/22
來我告訴你,一個有進取心的國家,首都一定是位于前線作戰區附近的安全區,而不是一個絕對安全區。所以最適合中國建都的地方一定是西安或者北京。建都在洛陽的時候是因為降水線等溫線下移。朱元璋想過遷到西安,他派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6
2023/09/22
朱棣 把首都遷到北京。。。注意主語!!!這位很可能是明朝最能打,歷史 top3 級別能打的皇帝。封狼居胥有幾人?他是一個。不遷都北京,對于這麼能打的一個皇帝而言,會嚴重降低輸出效率。朱棣如果想對明朝做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7
2023/09/22
還是先亮明觀點,朱棣遷都是他當皇帝這22年里做得最正確的事情。他的其他功業差不多都是及身而終再也沒有傳承下去。但是只有遷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8
2023/09/22
定都南京北京各有優劣。真正的臭棋,是把衛所搬遷集中到北京。永樂年間明朝舉國有493個衛,被永樂皇帝一次又一次的集中之后,北京周邊堆積了多達128個衛。衛所兵要納糧(屯田子料)、要承擔勞役(修治關山城池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19
2023/09/22
不是,因為自秦以來的大一統王朝,建都實際只有兩個選擇,唐前是長安,元后是北京,宋不是大一統王朝。如此多王朝做出了如此一致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0
2023/09/22
在徹底解決草原問題之前,古代中國的任何一個朝代,試圖去談海權都是個不可能完成的偽命題。船堅炮利又如何?你是能旱地行舟去哈剌和林還是烏蘭巴托?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回答21
2023/09/22
洪武三十年有一個著名事件叫做南北榜案。朱元璋人生的倒數第二年,南官就敢整這種大活了。南北之間的分歧可想而知。建文帝即位后,身邊的親信近臣如方孝儒、齊泰、黃子澄等等也都是南人。那麼,一個定都在南方,朝堂 ... 查看全部
查看全部
評論
分享
問答